☆ 孙永强 钟永江 贺明月
(1.长春市希望高中,吉林长春 130022; 2.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117;3.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教师专业化发展,国内外教育专家有多种看法。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曾这样概括教师专业化的定义:“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1]这清楚地指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属性和专门技术特点。事实上,正是由于教育的实践性、动态性和拓展性,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须完全投身于教育实践,而且必须进行系统的严格的课型训练,才能省时高效,优才育人。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对数百例优秀教师的调研总结得出:一个职业教师,必须进行“四课型”科班历练。
“四课型”历练,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途径。
为了保障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和提高,1993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 年,又实施了教师资格证书制,这些足以证明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当然,各个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十分重视的,从校本培训到远程培训,从专家讲座到参观学习,使得我国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但是,从教师专业化培养的角度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现如今在我国各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大都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所以,对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基础,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经过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相信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知识素养,但对于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我们却不能不担心。一个理学天才,或是一个文人雅士,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很好地表达出来,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目前,有很多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明确要求教师的学历至少是本科,甚至有些学校只要硕士生,但实践证明,很多高学历的人,他们根本不会教学,或施教能力很差,根本不符合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正确的标准应当是,一个专业化的教师,不仅要会学,同时也要会教,应当能文能武,具备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因此,很多学校在新教师入职前,都要组织职前培训,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以适应上岗后从事教育实践的要求。
教学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现在很多教师,只顾在课堂上将书本知识一字不落地“讲”给学生,学生就像一架接收机,只能听,不能说。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在规定的课时内讲完规定的教学内容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形式化的教学是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的。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许多学校都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化的教学,但仍有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很多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简单方便,运用多媒体教学过于复杂,甚至有些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教师在上课时却很少使用。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我们不能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好,但是我们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成为一门技术,进一步实现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
国家对教师专业化要求很高,而现实中教师专业水平又较低,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提升我国教师的专业水平呢?首先,必须从理论上找到依据,获得明确指导。
卡茨将教师生涯划分为求生(survival)、巩固(consolidation)、更新(renewal)、成熟(maturity)四个主要阶段。求生时期,在工作的第一年,可能持续到第二年,教师努力适应教学状况以求生存。在这段时期最需要支持、理解、鼓励、信心、安慰和辅导,此外,也需要给予他们教学上各种技术的协助。巩固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师已经有一定教学经验,开始注意到个别学生的问题,以及思考如何来帮助学生,此时给予现场协助、接触专家、同事和咨询人员的建议是有必要的。更新时期,这一阶段教师开始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开始对平日繁杂而又刻板的生涯感到倦怠,这时,需要鼓励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从与其他教师的交往中学习到新的经验、技巧和方法。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师能够对教育问题做出反省性思考,自己已有足够的能力来探讨一些较深入、较抽象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前教育远景的探究、发展与理想更具意义。
伯顿认为教师发展一般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求生阶段(survival stage)、调整阶段(adjustment stage)和成熟阶段(mature stage)。求生阶段(survival stage),一般是指刚踏入一个新环境、又无实际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这个阶段的教师所关心的、所关注的是班级经营、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如何了解学生与之相处,以及尽快地了解所教的内容,做好教学工作。调整阶段(adjustment stage),这一阶段的教师通常已经有了2-4 年的基础教学经验,知识较丰富、心情较轻松。教师开始了解到学生的复杂性,寻求新的教学技巧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迎合各种不同的需求。成熟阶段(maturity stage),这一阶段主要是指有五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无论是对教学环境还是对学生的了解都是十分深入的,能够专心地去处理教学中所发生的事情,不断地追求尝试新的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在此阶段的教师发现自己已逐渐获得专业见解,并能处理大多数可能发生的新情况。[2]
除此之外,还有傅乐的教师生涯关注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伯林纳的教师教学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以及我国一些学者总结提出的教师发展七段论。依据这些理论,我们发现,教师的成长有其特有的发展过程,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更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将理论结合实际,来完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当然,这些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卡茨的教师规划生涯时期论,对教师的成熟阶段没有做深入的研究,这就会让我们觉得,是不是只要执教时间足够长,就说明教师达到了成熟的水平,伯顿的理论亦是如此。据此,笔者提出了基于“四课”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根据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分析和近百年来我国优秀教师成长实践,笔者认为教师的成长要经历四种课型历练。这“四课型”分别为基准课、竞赛课、案例课和框架课。“四课型”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从狭义上说是四个阶段、四个标准、四个层级,从广义上说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四种历练,四步提升,从而达到四个高度、四种境界。
基准课是指对工作时间不长、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而言,作为一名达标,或者说是合格的教师,在上课方面应达到的最低水平的课。它是以课的形式给出的,考核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是否达标/合格的一种标准。在这一阶段,主要考察教师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的程度,把握教材和处理教材的水平,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以及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具体包括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思路与方法确定,教学过程安排,整合点诊断及解决,资源及软件选择,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效果。其开展形式为青年教师设计基准课、上课、说课,教研人员听课、点评、提问并考核。图1 为基准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图1 基准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基准课教研活动,是考察、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平台。通过这项活动,可以促进青年教师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熟练教学技巧,丰富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同时,可为研究青年教师的教学特点,会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结症提供研究案例。对于促进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竞赛课是指青年教师为参加教学能力竞赛而准备的较高水平的课。它也是以课的形式给出的,考核青年教师在参加教学方面的竞赛活动是否达标/合格的一种标准。除了考察教师上基准课的能力外,还要考察教师所准备参赛课的材料是否齐备/达标,是否能够正确说课。具体包括参赛材料(教学设计、课件、说课稿、上课录像、教学反思)、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效果、说课。其开展形式为青年教师设计竞赛课、上竞赛课、说课,评委听课、点评、提问并评奖。图2 为竞赛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图2 竞赛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开展竞赛课活动,可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对于青年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和共同提升很有实际价值。使青年教师有钻研教学方法的动力和压力,激发青年教师的上进意识。
案例课是指对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而言,上一节可供他人借鉴和学习的课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它是以课的形式给出,在教学水平方面对骨干教师的基本要求。案例课除了前面两类课的要求外,主要考核教师所上课的引领和示范水平,包括教学设计创新性、问题分析系统性与全面性。重点是教学设计中教学重难点分析的准确性、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性、整合点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及解决方法的有效性等。其开展形式为骨干教师设计案例课、上课、说课,教研人员听课、点评,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图3 为案例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图3 案例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开展案例课活动,可为骨干教师之间相互学习、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学习提供一个平台,使教师有可持续提高的压力和动力。
框架课是指特级教师在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系统分类基础上,针对某一类教学内容所上的一节具有引领、示范、样板作用的课应达到的标准。之所以称之为框架课,其深刻的含义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此类课最佳教学过程应按框架课的模式安排。框架课是类型课教学步骤的标准架构,此处所讲的模式或架构,不是教师每个步骤如何讲、具体做什么,而是指这类课共性的教学过程架构规律。其开展的主要形式是特级教师设计框架课、上课、说课(专家听课、点评),其他教师观摩、学习。图4 为框架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图4 框架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框架课是课程改革的引领课,代表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所展示的教学成果是课程改革的前沿问题,或者是教者多年教学经验积淀、教学研究的成果。对相同、相似类型内容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是新理念、新课程的导向。通过框架课可以更好地发挥特级教师的学科带动和引领作用。所以,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最好能够将本学科所有类型教学内容(包括复习、模拟训练、高考训练)的框架课都做出来。
根据对四课型历练的研究分析,我们认为作为一名职业教师,他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二者缺一不可。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有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法知识、经验知识,能力结构主要有学科教学、科研、自我发展的规划创新。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 =成长”,笔者认为这里的经验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而反思,就是利用教师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研究,从而使自己不断地成长。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构成教师成长的必要因素,其具体结构如图5 所示。
图5
如图5 所示,当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其专业化的程度也就会随之增加。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只有当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达到一个高度时,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才会加深,如果教师只是理论知识强、施加能力弱,或者实践能力强、理论知识薄弱,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都不会上升一级。也就是说,只有将理论和实践都发挥到最佳状态的教师,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职业教师。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发展迅速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教师就充当着向人们传递信息的“媒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量,同时还要知道如何才能将信息有效地传递出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知道教什么、为什么教并能够按照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具备从事教学科研的能力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其著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的导言中说:“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3]增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国家、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好坏离不开学校建设,更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周晓红,曲铁华.教师学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