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刘春艳
(天津市河北区妇幼保健所,天津300142)
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群卫生水平、经济水平、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掌握天津市河北区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和死亡原因,明确今后工作方向,现对该区2006-2011年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1.1 资料来源 2006年10月1日-2011年9月
30日天津市河北区所辖10个监测点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表、卡、册等资料。
1.2 监测方法 依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由三级保健网络定期逐级上报死亡卡和统计表。以某年10月1日-次年9月30日的活产数为分母、相同时间内各年龄段儿童死亡数为分子,计算相应死亡率。疾病分类参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儿童常见死因诊断和分类[1],先天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和其它先天畸形,其它包括意外出生窒息、交通意外、溺水和其它意外。
1.3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所有结果输入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计算中对有20%以上单元格的期望数<5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计算。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5 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2006-2011年度该区监测点内活产数为1780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113例,平均死亡率6.35‰。趋势检验显示,自2006年以来该地区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11年与2006年相比,新生儿死亡率下降72.09%,婴儿死亡率下降34.2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27.60%。而1~4岁儿童死亡率变化未见显著趋势。结果见表1、图1。
表1 2006-2011年度天津市河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图1 2006-2011年度天津市河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
2.25 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构成 2006-2011年度该地区5岁以下儿童共死亡113例,其中新生儿、28d~未满1岁、1~4岁儿童死亡数分别占死亡总数的60.18%、24.78%和15.04%,构成比经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P=0.488,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2006-2011年度天津市河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构成比(%)
2.35 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2006-2011年度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3位疾病位次没有变化,依次是先天畸形、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死因构成比分别为36.28%、19.47%和9.73%,3者合计共占65.49%,其它疾病占34.51%,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果见表3。
表3 2006-2011年度天津市河北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天津市河北区面积为27.9平方公里,辖区10条街道,户籍人口63.13万、暂住人口9.77万(截止2011年7月),人均GDP 20325.96元。近年来由于该区逐级落实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各项措施,建立并完善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加强孕产妇绿色通道的建立和新生儿复苏技术的推广,使5岁以下儿童生存质量有了显著改善,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5年间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6年的6.02‰、7.29‰、7.61‰降至2011年的3.11‰、4.79‰、5.51‰,分别下降了48.34%、34.29%、27.60%,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尤为显著。根据《2011中国卫生统计提要》[2],我国城市监测地区2010年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1‰、5.8‰和7.3‰,该区3项指标均低于我国城市平均水平。与其它地区同年监测资料相比,该区3项指标低于重庆、吉林和浙江等地[3-5],高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6-8]。
5年间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中死于新生儿期、28d~未满1岁、1~4岁的比例分别为60.18%、24.78%和15.04%,符合儿童死亡构成比一般规律,与有关报道分析结果一致[9-10]。5年来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3位疾病没有变化,依次为先天畸形、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此3类疾病所致死亡均发生在新生儿期,与多地区监测资料基本一致[11-13]。近几年,先天畸形尤其是神经管畸形是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因。我国出生缺陷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出生缺陷家族史、孕早期患病、孕早期用药、孕早期接触有害物质、自然流产史、孕期营养不良等,是胎儿周围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4]。全球有数个神经管畸形高发地区就包括中国北方[15]。而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则与母亲妊娠年龄、孕期并发症、产检次数、胎膜早破、胎位等密切相关[16-17]。因此该区5岁以下儿童死因构成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地理位置、高龄产妇比例不断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孕妇工作压力增大、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有关。
实践经验证实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围产儿、新生儿的保健和救治等管理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注重加强对高龄产妇的孕前医学检查,特别是孕早期“四毒”检验,是降低出生缺陷的关键。建议在孕前3~6个月即进行干预性教育,为准父母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包括指导孕妇在工作生活中尽量减少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尤其是家居装修用化学品,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嗜好;对于在孕前检查中叶酸检验不合格的人群应正确指导口服剂量;重视高危妊娠的监护;做好围产期保健,特别是要加强产后新生儿访视,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治相关并发症,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知识是降低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的主要干预手段。针对1~4岁儿童,应重点避免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经成为导致多数国家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18]。然而儿童意外伤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实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其发生率。因此,应加强对家长安全知识的教育,科学合理地开展对幼儿的看护,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应争取全社会多部门共同合作,重视社区、幼儿园和公共场所的安全防护,规范车辆道路行驶,预防儿童意外死亡的发生。
总之,强化政府行为,加强部门职能,促进母婴安全工程正常进行;加强健康教育和基层医院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新生儿科的建设,提高对新生儿的救治管理水平是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确保实现儿童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1]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S].2008: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OL].http: //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 7967/201105/51862.htm
[3] 魏南田,冯涛,李廷玉,等.重庆市5岁以下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1,40(4):366
[4] 王巍,倪锡莲,冯宁,等.1999-2008年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3):250
[5] 徐艳华,黄新文,杨茹莱.浙江省2000-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7):561
[6] 顾维红.上海市奉贤区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4):177
[7] 韦再华,谢学勤,高燕琳.北京市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4):396
[8] 李贤芬,陈稀.深圳市盐田区2000-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7):663
[9] 李丽娟,武红萍,彭艳萍,等.建水县1997-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9,20(3):245
[10]孙玉清,耿东磊.密山市2001-2008年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结果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6(2):194
[11]刘奇杰,毛新梅.2009年宁夏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9):852
[12]孙新岳.东海县2004-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及干预[J].医学信息,2009,1(12):277
[13]王荫,红边鹏,王茜云.5岁以下儿童184例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3):84
[14]李思涛,肖昕,刘秀香.中国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4):350
[15]郑晓瑛,宋新明,陈功,等.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和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5
[16]李虎兰,于红梅.早产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9,19(12):87
[17]季静敏,徐飚,陈梦如,等.649例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581
[1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report on child injury prevention [OL].http://whqlibdoc.who.int/publications/2008/9789241563574_ e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