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华阴市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西岳庙是国家公布的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华山主峰的起点。西岳庙古建一条街位于西岳庙景区内,在西岳庙的西南侧,是一条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街区。
1.1.1 西岳庙历史沿革与文化价值
西岳庙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南距华山5 km,占地186亩,始建于西汉,发展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均有修葺和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是陕西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其形制、布局和气势如同北京故宫,故素有陕西故宫之美誉,又由于其在五个岳庙中建庙时间最早、占地面积最大,因此还被称为“五岳第一庙”(见图1,图2)。
1.1.2 西岳庙现状概括
西岳庙是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山文化的轴心。西岳庙建筑群的中轴线偏向西南,正对华山主峰,西岳庙南侧为亭子巷村,西岳庙门前广场向西为岳庙街。
1.2.1 岳庙街的区域位置
岳庙一条街详细规划的范围为西起华岳路,东至西岳庙前广场,街道全长700多米,现状道路宽度12 m,规划用地面积约4.5 hm2。
图1 西岳庙外景
1.2.2 岳庙街现状概况
岳庙街位于西岳庙门前广场,其道路形成时间较长,现状即为斜向道路,沿街建筑形式具有传统民族特色,多为一、二层建筑。建筑与道路不是平行或垂直走向,而是与道路有一定的夹角,沿道路为错列式,称为“歪门邪道”,为岳庙街的一大特色。整个岳庙街区地形较为平坦,两侧现状用地大多为民居,少数为公共建筑(政府管理部门),如街道办事处、俱乐部,西岳庙邮电支局、商业局家属院、岳庙初中等等,沿街有少量建筑为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其余大部分建筑均为明清古式建筑,只是建筑质量较差,有一些已成为危房;同时在街区中还有少量文化遗址,有的有残留部分,有的已经完全损坏。用地性质较为复杂,有集体用地,农村私人用地,城市居民用地,政府用地等。
图2 西岳庙一角
保护和整治是城市有机生长的一部分,是城市新陈代谢的过程。不可能完全割裂过去重建新城,若说保有历史的印迹来体现城市连续性,以现代人的生活需要来注入古建就是体现城市的间断性。我们这里所提改造不是单纯的改造,是与城市更新结合的改造。
1)传统风貌的保护——保护和传承街区的历史风貌、立体空间结构及整体景观和风貌,体现华阴市的地域文化特色。
2)街区格局的保护——保护和延续锯齿形的街区平面格局、多维复合的街巷空间,融物质环境与历史场所和民俗生活的保护于一体,展现街区传统风貌。
3)历史建筑的保护——保护原有古建特色自由生长的建筑空间和质朴素雅的建筑形态,对材料色彩等方面提出建筑保护和更新的具体办法。
岳庙街要建成集购物、旅游、办公、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
2.3.1 整改方针
本着“整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对该地段整改的方针为:该地段定性为传统风貌的商业步行街。保留恢复其传统风貌及内部结构,延续其原有的商业功能,立面整改尽量保留原有构件,新增构件风格与原有构件相统一,保持街区风貌的完整性。拆除搭建的危棚简屋,恢复原有天井或增设天井,改善采光通风条件。增加厨卫设施,使传统住宅适应现代的生活需要。
2.3.2 修复原则
1)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为景区内住户、单位的居住和经营创造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开敞的休闲场地,市政管线的通畅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
2)改善街道立面:处理好街道空间,丰富街景层次,保持一定的古建色彩和风格,设计传统店面招牌,控制沿街建筑高度在1层~2层,保持传统街道的轮廓线,充分体现旅游景区的特色。修建仿古建筑,丰富建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之自然成为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
3)改善建筑质量:对于价值较高的建筑应采取修缮的手段加以保留,而对于已无历史价值的建筑,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要进行必要的改建或拆除。
西岳庙用地性质复杂,形成了以现状用地范围为主,道路两侧后退2 m为建筑红线,修建范围在8 m左右,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的修建方案,入口部分两侧以绿化为主,以两处对称点状建筑作为对称空间。中间设置一处天然石头,作为入口处的点睛之笔。
进入岳庙街中,两侧均以一两层仿古建筑为主,呈锯齿形布置,基本上以原住户用地范围为主,道路交叉口附近以转角建筑作为街区的延续,与岳庙街相连的路口用牌楼等形式作为界定空间之用,除详规中所规划道路外,根据现状又增加了多条次级道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的同时,也解决了过去不符合城市消防要求的问题,在末端石牌楼地区则以绿化为主,注重突出历史遗迹,沿街还有玉皇庙,娘娘庙等遗址,均通过绿化点缀修复或者立碑以文记等手段加以强调,使之整个街区更具文化特色。另外在街区中原有税务、邮电、银行等设施较为完善,不再另设。
1)横断面——路面布局打破传统的横断面形式,采用一块板的形式,无上、下街沿之分。道路宽度按12 m确定,道路横坡0.8%。
2)纵断面——由于沿街建筑室内标高参差不齐,根据建筑室内标高来调整纵断面标高,尽量保证室内地坪高出室外地面。
3)路面结构——尽量保留原道路基础,路面铺设与古建筑的风格协调的石板路,除去以前的破旧路面和水泥路面,以使路面空间完整。
在街道两侧增设几个小广场,铺设带草皮的硬质铺地,设一些石凳供人们休息,种植树木纳凉,可供居民休息聊天。靠近西岳庙的街道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广场,增设喷泉,成为进入西岳庙广场的一景。
在连接城市主干道华岳路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到了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见图3)。
图3 岳庙街牌楼
1)平面设计:岳庙街中每户均是原地安置,大小不变,但是均为“前店上宅”或者“前店后宅”,每单元基本上后退红线2 m,这种布局既满足经营管理上的方便,也能满足居住行为的私密和安静,厨卫等设施也考虑在其中,既符合传统建筑的风格,又能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锯齿形凹进部分自然形成港湾,成为商业经营的集散之处。
2)立面设计:岳庙街建筑以仿古形式出现,硬山坡屋顶,1层~2层不等,高低错落,形成较为丰富的天际轮廓线,整个建筑风格为青砖灰瓦,木制窗户,屋顶门窗等部分采用仿古形式的构配件,例如屋脊挂落等。青砖灰瓦坡顶的形式延续了传统建筑的古朴风貌。
在本次改造规划设计中,始终把握历史与现代能密切结合的原则,做到两者兼顾,不忽视任何一个方面,从而使历史的传统风貌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并且保留下来,维持了街区原有的人文环境。
[1] 周金萍,王 冉.MATLAB 6实践与提高[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2] 陆 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 王晓鸣.新时期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
[4] 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5]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朱晓明.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