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13)
山西大剧院是国内一流,省内规模最大、定位最高的演艺性建筑。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文化岛的中心(见图1),正对学府街主轴线。完美、均衡的体现出其处于文化岛东西轴线与南北轴线交叉点的这一特殊位置。它是一扇敞开的艺术大门,引导人们步入艺术的殿堂。它是一尊和绿岛景观浑然一体的雕塑。源自于山西人民坚韧、豪迈的人文气质;凝聚了深厚、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统领全岛建筑群的城市新地标。
三年来,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全体建设者以汾水为邻,工地为家,连续作战,昼夜突击,以惊人的速度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我作为其中一员,倾注了大量心血,用汗水和情感有幸见证了其中的甘苦。增长了见识,收获了很多。
山西大剧院占地80亩,主体建筑面积7.315 8万m2,总投资额7.3亿元;城市景观平台建筑面积4.819 3万m2,投资2.87亿元。设有大剧场、音乐厅、小剧场各一个及公共休息厅、贵宾厅、排练厅、琴房、演播室、化妆间、道具服装间、办公用房等主要功能用房。结构类型采用连体结构形式。其中大剧场、音乐厅主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连接体采用平面桁架系组成的钢网架结构,连接体与主体结构采用刚性连接。建筑共9层,建筑高度56.85 m。该项目于2008年8月28日开工,2011年8月底竣工。
山西大剧院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之中。即:其与文化岛广场空间的关系,是建筑艺术与公众活动的关系,具有互渗性。将公众的城市活动带入剧院,同时将剧院的艺术活动与气息融入广场空间。从文化岛平台通过大台阶缓慢提升至10 m标高的剧院入口平台,成为建筑与广场空间的联系纽带,建筑的北侧为大剧场;南侧为音乐厅,形成门式空间,二者的主要入口设在门式空间平台的内侧面。东平台下隐蔽着多功能小剧场。
折叠的截面形式,形成了极具体积感和光感的建筑形体,主体立面和顶部采用浑然一体的浅色(米白色)石材幕墙与局部玻璃幕墙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效果。东西大台阶及平台基座采用浅色石材,起到了厚重的烘托作用。
大剧场整体包括台仓、舞台、观众厅,建筑面积:5 774 m2。大剧场共有观众席1 609座。大剧场主要入口有:6.40 m标高一般入口,16.40 m标高礼仪入口。楼座两层,入口分设于21.40 m标高和26.40 m标高。观众厅座椅布料采用红色系列中三种颜色马赛克状布置,活泼,富有动感。
大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分为主舞台、左右对称侧舞台和后舞台。主舞台宽30 m,台深24 m;左右舞台宽19 m,深20.5 m;后舞台宽20 m,深18 m。舞台台口宽17 m,高11 m。观众厅净高16 m,舞台净高34 m,乐池面积120 m2。
可供上演大型歌剧、芭蕾舞、综合文艺演出,满足国内国际大型文艺演出团体来晋演出,进行文化交流。
音乐厅包括台仓、舞台、观众厅,建筑面积:1 531 m2。音乐厅共有观众席1 155座。音乐厅主要入口有:6.40 m标高一般入口; 16.40 m标高礼仪入口。楼座一层,入口设于21.40 m标高。
音乐厅为典型的“shoebox”(鞋盒式)音乐厅。主厅长42 m,宽26.6 m,高19 m,净高13 m。可演奏大型室内交响乐。
多功能小剧场包括台仓、舞台、观众厅,建筑面积:2 430 m2。小剧场具有多功能性,可根据演出需要组合成平面大厅(约192座);会议大厅(约382座);小型剧场(约482座);T型舞台剧场(约224座)和中心舞台(约329座)共五套基本舞台造型,可满足全本折子戏、地方剧、话剧、曲艺、时装表演、中型会议、举办小型文艺活动等需求。其座椅可收藏起来,使用灵活。
室内设计延续了建筑外形的设计理念,讲究表里如一的建筑形态语言,以戏剧性的折叠面体,将墙体,吊顶天花,楼座等元素融入完整的具有雕塑感的造型中,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大剧场的设计理念是:高山(用几何折面板块)仰止,在这里幻化成独特的刚劲挺拔的建筑语言;大河(用楼座挑台外檐水平线条)上下,通过挑台的流线得以升华,刚柔并蓄,具有波澜壮阔的气势(见图2)。
图1 山西大剧院东立面
图2 大剧场室内
音乐厅的设计理念是:在这里山与河,力与美相互交织,映衬表达了山西独特的地理特征与人文精神,让观众在欣赏美妙音乐中陶醉,流连忘返(见图3)。
图3 音乐厅室内
小剧场的设计理念是:山西大地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由此升华出“智慧树”的理念。
山西之门在礼仪大厅内得到完美演绎,以力拔山河的气势,饱满的中国红,更显苍劲有力。其各自的设计风格连贯、内涵丰富。
在室内剧场、厅堂的墙面、天花吊顶等表面的装饰材料选择上,经历了四次演变(见图4)。1)角钢焊折面钢架造型,封双层12 mm厚纸面石膏板,面罩(滚滚红尘)红色乳胶漆。其优点是:经济、防火、施工简单;缺点是:韧性差、易变形开裂、无质感。2)在表面做细颗粒喷涂。缺点是:在大面积折线板块造型上,颗粒小,质感效果不明显。3)角钢焊钢架,木工板连续做50 mm× 50 mm凹凸造型,外包12 mm厚纸面石膏板。优点是:质感强、极富韵律;缺点是:积灰、不经济、防火性能差、工艺复杂、不适宜大体量空间施工、转折面多,太多开裂隐患。4)采用目前国际上演艺建筑最流行的装饰材料的更新换代产品GRG。通过对其色彩、肌理(7 mm凹×7 mm凸灯心绒状)的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使设计师的构思想象用这一新材料,新工艺完美的变成现实。
图4 山西大剧院墙体、天花装饰面材料GRG表面肌理演变过程
GRG[Glass(Fiber)Reinforced Gyp-Sum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为预铸式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GRG的构成成分见图5。
图5 GRG的构成图
GRG产品是英国Gillespie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研发成功的一种材料,解决了同类材料中易开裂(大面积体块)的问题。其造型的任意性使其成为要求个性化设计师的首选,并快速得以推广。
它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不变形、不开裂;2)密度高、质量轻;3)强度高、抗冲击、韧性好;4)会呼吸;5)防火性能为一级;6)环保、节能;7)声学效果好;8)材质表面光洁、细腻;9)加工周期短(脱膜时间30 min;干燥时间6 h);10)工厂化、外加工(可大块分割生产),施工安装迅速、灵活。
2004年以来,先后在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深圳保利剧院、福州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北京奥体游泳馆(水立方)、广州歌剧院等百余项大型公共建筑的造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空间中得以运用。GRG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施工工艺见图6,图7。
图6 GRG生产工艺流程
图7 施工工艺
因为构成室内设计的大面积折面体板块的交接处,在拼装时,其线型纹理会发生冲突,影响肌理整体效果,且为使交接线更加明显,在转折处空开20 mm宽平板缝,这样使GRG灯心绒造型肌理在统一中有变化,丰富了内涵。
总之,GRG产品在山西剧院的运用施工方便,损耗低,全部工厂预制完成,不需要现场二次加工,安装采用预埋件吊装施工,是一种绿色、环保、节能、可回收再生利用的新型装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