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红霞
(江西蓝天学院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自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以来,无论是在办学规模上还是办学条件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它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办高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问题就是高校教师流失严重。由于高校教师流失率过高,使得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
关于员工流失的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Near通过研究非职业高原员工以及职业高原员工,认为非职业高原员工的生活满意感更大,生活方式更为健康。而职业高原的员工相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不满,希望有所改变,而离职就是最直接的方式。Burke通过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研究,发现教师的职业发展中有“稳定和停滞”的一种状态。因此,笔者从职业高原的角度来探讨江西民办高校教师高流失率现象,为江西民办高校教师高流失率问题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职业高原。职业高原,最早由Ference提出,是指个体在职业发展的某个阶段,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小。结合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笔者认为职业高原是民办高校教师目前处于在职业生涯中的停滞阶段,是职业发展中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压力的相对静止或者终止。
2、职业高原结构及变量的界定。关于职业高原的结构,学者Milliman根据Bardwick提出了职业高原两维度的观点,认为职业高原包括结构高原与工作内容高原两方面。其中结构高原是指,个体在组织中未来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工作内容高原是指,个体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工作缺乏挑战性。因此,本论文使用双维度的观点。除了两维度观点外,学者Joseph在1996年提出了四维度的观点,他认为职业高原应该包括结构高原、内容高原、个人选择和工作技能四个维度。遗憾的是,他的这一理论构想并没有得到他本人实证研究的证实。根据上述研究,并结合本论文研究背景,笔者运用Bardwick的观点,将职业高原的结构分为结构高原、内容高原两个维度。
3、职业高原各维度变量的界定。本论文从职业高原结构的结构高原和内容高原两个维度来进行研究,根据相关文献综述,确定了每个维度的变量。(表1)
通过相关文献综述,本文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1:结构高原与民办高校人才流失呈正相关。
假设2:内容高原与民办高校人才流失呈正相关。
当员工薪酬不足以满足其个人及家庭生活时,员工很可能会流向薪酬较高的企业,而一旦员工满足于目前的待遇、家庭生活时,则会出现个人生活上的静止,导致个体职业发展上的停滞,即进入了生活高原。
本研究以江西民办高校为例,选择了江西蓝天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城市学院为代表,于2011年5月分别对三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有效问题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1、可靠性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得到结构高原变量的Cronbach'sα值为0.821;内容高原的Cronbach'sα值为0.772;职业高原效应Cronbach'sα值为0.850。以上三个变量的Cronbach'sα值均大于0.7,说明论文设计的构件一致性较好。
2、有效性分析。本研究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KMO测度,判断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在这些分析中,测量项目7个,其中结构高原3个,内容高原4个,,经过因子分析,得到的KMO值分别为结构高原变量为0.879、0.903,接近1,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1 职业高原结构变量量表
表2
3、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本研究采用多元线形回归的方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运用SPSS17.0软件分析,得到结果如表2。(表2)可知,模型1的确定系数R2和调整的确定系数R2的值分别为0.902和0.881,表明方程变量J1、J2、J3对民办高校人才流失的解释能力非常强,共解释了人才流失90.2%的变化,拟合优度较高。标准回归系数Beta值分别为0.325、-0.109、-0.245,即员工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越小,员工流出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假设1得到验证,即结构高原与民办高校人才流失呈正相关。
模型2的确定系数R2和调整的确定系数R2的值分别为0.897和0.856,方程变量N1、N2、N3、N4共解释了人才流失将近90%的变化,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标准回归系数Beta值分别为-0.095、-0.252、-0.148、-0.169,即员工的工作越缺乏挑战性,员工流出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假设2得到验证,即内容高原与民办高校人才流失呈正相关。
本研究对职业高原的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江西西民办高校进行实证分析确定了每个维度的影响变量,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结构高原、内容高原对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影响,为江西民办高校减少教师队伍人才流失、提升竞争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Andreas S G M.Nach bagauer,GabrielaR.Effects of career plateau on performance.Work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2.
[2]马远,凌文栓,刘耀中.“职业高原现象”现象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3.3.
[3]FerenceTP,StonerJA.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