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制创新推进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
——南京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2-03-04 00:46周贤山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社区

周贤山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江苏 南京 210001)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单位人已经变为社会人,城市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基层单位。社区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对于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提高城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在实施社区党员联系群众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宝贵经验。

一、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是创新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而社区是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党员是我们党联系城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就成为创新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

(一)社区党员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社区是城市工作的基础,社区党组织则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城市社区党员是党联系城市群众的基本力量,党的群众路线在城市执行得如何,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是否巩固,从根本上取决于社区党员的群众工作。当前,城市社区党的建设工作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党组织的作用是依靠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来的,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社区党员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才能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在城市基层和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才能增强社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和凝聚力,夯实党在城市工作中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社区党员联系群众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社区是城市社会事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是完善城市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从而使社区成为党和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载体。与此同时,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社区党员的群众工作为基础。因此,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一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始终,一定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始终,一定要把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贯彻始终。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就是通过加强社区党员与社区群众的密切联系,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现实表现引导社区居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创造“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服务者”的社区社会管理新模式。

(三)社区党员联系群众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现实选择

实施“十二五”规划,在科学发展的主题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的实现必须依靠党的建设的主线来加以保证。只有注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为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社会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社区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权益,就能够团结广大群众,将社区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激发群众参与社区各项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城市顺利完成“十二五”目标提供牢固的社会基础和不竭动力。

二、南京社区党员联系群众的实践经验

多年以来,南京各级党组织一贯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形成了一些全国知名的基层党建品牌。在社区党建方面的探索也卓有成效,形成了一系列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有益经验和成熟做法,为城市各项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广阔群众基础。

(一)有制度设计,实现了社区党员联系群众经常化

近年来,南京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方便并促进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开展,使得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化、经常化。一是丰富和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在社区建党委(总支)的基础上,在楼栋建党支部、楼道建党小组,使党组织的触角进一步延伸,方便党员联系社区群众。二是建立社区党员“三先”制度。即大事党员先知、难事党员先议、实事党员先行。通过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集中党员智慧,党员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得到提高。三是落实驻区单位党员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区域一体,动态管理”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结合辖区特点和驻区单位实际,共同设计各种有效载体,引导党员服务在社区、奉献在社区。四是实施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制度。鼓励社区党员参与各类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提供经常性的社区志愿服务,在服务中加强与社区群众的联系,体现党员先进性。五是建立走访联系群众分片包干责任制。各区建立了区委委员“社区活动日”制度、广泛开展“党代表社区行”活动,并明确规定每名党员社工每月走访联系居民30户以上,针对社区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做到“一口受理、一站办理”,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释疑解惑。六是实施群众评议制度。定期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围绕社区群众关注的问题建言献策,评议社区党委工作情况、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以及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有关事务,促进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

(二)有活动载体,体现了社区党员联系群众生活化

南京在实施社区党员联系群众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活动载体,将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寓于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从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发挥社区党员、在职党员、驻区单位党员的特长,组建各种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提供各类志愿服务。目前,形成了邻里互助“时间银行”、“马琅基金”、“博爱超市”、“党员义务医疗服务队”、“红领巾少儿书画班”、“惠民驿站”“党员工作室”等富有特色的社区党建服务品牌。二是适时开展服务群众主题活动。社区各个志愿服务队在做好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定期举办广场集中服务活动;围绕“永葆先进、共建和谐”为主题开展“结百对进千家、构和谐促繁荣”、“党员社区服务零距离”等系列活动;开展“邻里节”系列活动,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共同营造温馨祥和的邻里氛围。三是为社区在职党员联系群众创新载体。建立社区“党员服务站”,采用组织安排、个人认领的方式,深化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在社区广泛开展党员承诺、党员关爱、党员示范岗等活动,让社区在职党员作用发挥充分;建立“双结对”长效机制,实现在职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制度化、长效化。四是结合社区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活动。在郊区县涉农社区以“双带工程”为抓手,加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断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途径;城市社区则充分发挥社区资源,构建党员服务群众、联系群众新平台。比如建邺区南湖街道利用省委党校宿舍在辖区内的条件优势,组成了以退休老教授、老专家、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为主的“五老宣讲团”,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谐社会教育等活动中开展巡回演讲、专题授课等,成为发挥社区党建资源作用、密切党群关系的典范。

(三)有民主考核,推动了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公开化

为了推动社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顺利开展,南京将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情况及党员表现的考评交给社区群众,以社区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各项工作的评价标准。一是建立群众评议党员制度。社区党组织考核党员征求社区群众的意见,扩大民主评议的范围;辖区在职党员的评议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并作为党员考核、评优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促进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推进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和日常表现中保持和发扬先进性。二是实施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公推直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换届选举,采用“公推直选”等民主形式,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在内的党委班子成员;采用“直选”和“海选”的方式,完成居委会换届。通过推行民主选举,形成了党员和群众直接选举社区负责人的新机制。全市363个城市社区“公推直选”产生领导班子在基层党组织换届中实现了全覆盖。基层党组织的选举改革,不仅增进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合法性基础,也更好地体现了选举人的意志,这对促进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意义非凡。三是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突破原有的以体制内“上考下”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将民意纳入制度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实施“三报告一评议”制度,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考核,检验公推直选产生的班子的工作实绩,体现了群众在社区工作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落实了人民满意的评判标准。

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南京各社区形成了一套科学化、便捷化、人性化的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体系,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党旗在社区飘起来,让党的声音在社区响起来,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平均满意率显著提升,社区党委在社区事务中的领导和决策核心地位有效巩固,整合功能、承载功能、服务功能不断强化,有效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夯实了社区工作的感情基础和群众基础。当然,南京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联系群众以党组织面貌出现多,以党员个人名义少;联系群众面向社区大多数群众,存在一定的空白点;考核方式上以柔性考核为主,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对党员联系群众的刚性要求少;在职党员只限于单位在辖区内的党员到社区登记并参加活动,单位不在辖区内的党员登记成盲点,社区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密切城市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社区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和机制。

三、以机制创新推动和深化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社区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社区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社区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只有更加重视党的群众工作、不断创新社区党员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使群众工作成为社区党员服务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才能密切城市党群干群关系,为城市建设提供巩固的群众基础,实现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

(一)强化动力机制,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

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党员联系群众的动力,促进社区群众工作深入开展。首先,通过党内教育,使社区党员认识到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增强社区党员联系群众的内动力。要使每一个社区党员都深刻认识到,在执政条件下,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从而树立党员意识和忧患意识,通过自身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成效为党巩固群众基础添砖加瓦做出贡献。其次,建立社区群众评议党员制度,为社区党员联系群众提供外驱力。要将社区群众对党员的评价作为党员党内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促使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再次,建立具体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为社区党员联系群众提供推动力。建立社区党委联系楼栋党支部、党支部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党员联系若干群众的运行机制(如图1),将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细化到家庭和居民个人,扩展党组织和党员的触角,不给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留死角,实现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全覆盖,以制度创新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提供不竭动力。

图1

(二)创新承载机制,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天候

要通过创新社区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路径和方法,提高新形势下社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继续发挥现有活动载体在联系群众中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各类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深化党员服务品牌,培育服务特色,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以党员志愿者队伍为基础,继续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方法,发挥党员宣传、团结、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做到哪里有群众的需要,哪里就有党员服务的身影。其次,在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党员结对联系、承包服务制度。社区党员要心里时刻装着自身所联系的若干户居民群众,时刻关注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冷暖、疾苦和安危,帮助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反映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建议及其他正当意见和利益诉求,在社区群众中树立“有困难就找党员”的观念,实现社区党员联系群众的渠道全天候畅通、服务群众具有实际效果。最后,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方法联系群众。在数字化时代,社区党员要积极利用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要向所联系的群众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电子邮箱,通过电话、邮件、微博、QQ、MSN等方式,与群众保持常态联系和直接进行交流,及时获取群众对党的各项工作的评价,及时开展群众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的工作,全面地掌握人民群众的心声,确保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困有处帮、难有处解、事有处办。

(三)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面观

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效推进社区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全面检验党员联系群众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深化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党员在社区事务决策中的发言权,将社区群众正当合理的意见建议吸纳到社区党组织的工作中来,不能满足的正当要求或者限于职权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通过组织向上级反映,并取得明确答复,以提高党员在社区群众中的可信任形象,树立“找党员能管用”的良好群众工作氛围,实现社区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次,建立社区群众参与评议党员制度。对社区党员的组织评价,要突破原有的以体制内民主评议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在社区层面强化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考核导向,将社区群众特别是所联系的群众的评价作为社区党员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如图2),并逐步扩大社区群众评价的比重。考核内容不仅考评党员联系群众的时间和频率,更要考评党员服务群众的态度和效果,最终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考核最高标准。同时,建立群众考评的具体操作制度,提高考评可信度。除了走访党员联系的群众和服务的对象、召开座谈会等柔性方式外,更要有格式化的问卷和测评表,便于统计也便于比较党员联系群众的情况。再次,在更高层次建立在职党员联系社区群众工作考核机制。落实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建立城市所有在职党员必须联系所居住的社区群众的制度,并将在职党员联系所居住社区群众的实际情况与效果与党员联系单位群众的情况一道作为单位党组织对党员评价的重要标准(如图3),更好地促进在职党员在社区展示风采、贡献力量,以形成城市党建合力。最后,建立社区党员联系群众效果的奖惩制度。要奖励和表彰为群众谋利益、群众基础好的社区党员,对群众反映不好的社区党员进行批评,不改正的要做出惩罚;将社区群众对在职党员的考评结果作为在职党员在单位评先评优、提干晋升的重要依据,在城市树立“党员做什么,要问老百姓;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工作导向,真正体现“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的考核评价导向,使城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党的各项工作深深根植于社区基层群众之中。

图2

图3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社区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