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资本化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2012-03-02 08:27胡优玄
世纪桥·理论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资本化民族文化政策

胡优玄

摘要:

文化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文化资本是指能够带来价值增量效应的文化资源或以财富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文化资本化的研究课题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政策措施,也出版了大量的理论成果。本文阐述了文化资本化的理论基础,并对目前国内外的有关文化资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民族文化;资本化;文化经济;政策

收稿日期:2011-12-11

基金项目:本文是百色学院2009 年一般科研项目( 2009KB12 )《百色民族文化资本化研究》和2010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010LX507)的阶段性成果。プ髡呒蚪椋汉优玄(1980-),女,江西修水人,百色学院政治与法律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政府管理。

文化资本是指能够带来价值增量效应的文化资源或以财富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因此说,并非所有的文化资源都有资本的属性,文化资源必须进入现实生活,经过交易、流通等环节,进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然后以文化产品的形式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产生价值增量效应的那部分文化资源才可以称为文化资本。民族文化是根源性和资源性因素的双重组合,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可以通过实践赋予现代化意义,因此,民族文化资本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西方学者较早就开始了文化资本化的相关研究,东欧学者莫肖夫、普纳诺夫、诺沃特尼等开始对文化经济问题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并确立了文化经济范畴。布迪厄是首次提出文化资本概念的学者,提出了文化资本的三种形式。思罗斯比(Throsby)指出:“这种积累紧接着可能会引起物品和服务的不断流动,与此同时,形成了本身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商品”[1],并将文化资本分成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形式。目前我国关于民族文化资本化研究的作者多集中在西部地区,比较有代表性学者如李富强、马翀炜、陈庆德、吕俊彪等。他们从经济学、人类学的角度探讨民族文化在西部经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处于经济“边缘”的民族如何参与主流社会和主流经济活动以及如何摆脱现实发展困境,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实现经济赶超等。

民族文化资本化是缺乏经济资本的民族在现存世界秩序中参与竞争的一种现实的、相对来说成本较低的手段,也是民族地区寻求发展出路的一种方式。民族文化资本化的依据是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现代社会文化加速交融以及人们逐渐对差异性的认同,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表现形式,以文化产品的开发为表现基点,通过将直观的、具体的文化产品以商品的形式投入到市场中去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是文化场域中的权利在经济场域中的价值实现。

一、文化生产力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观点,人类社会生产由物质生产、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文化创造活动的精神生产及人自身的生产三部分构成。因此,可以把社会生产力划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自身生产力三种类型。[2]

文化生产力即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能力,通过以经济模式和市场运作的的方式为大众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是其发展基础、现代科学技术是其发展手段。文化生产力理论的提出适应了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了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我党重大决心。

文化资源是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要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加大对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各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路径。因此,文化生产力的理论为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是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广泛,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实现民族文化资本化运作,融入市场经济环境,这是民族地区快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之路。

二、文化经济理论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前苏联的莫肖夫、普纳诺夫,捷克斯洛伐克的诺沃特尼、维特克,匈牙利的孔茨、库蒂等开始对文化经济问题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并确立了文化经济范畴。他们认为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文化领域的研究必须引入经济学学科的研究,在发展文化任务时必须辅以必要的经济手段,才能实现文化资源的最优配置。1981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林克曼出版了《文化经济学》一书;1982年,民主德国的马廷和瓦尔特发表了《文化领域经济学的现实问题》一文,文化经济研究进一步深入,同时提出必须加快创立文化经济学。[3]

西方经济学派虽未提出文化经济概念,但其思想中蕴含着文化经济的相关观点。比如:让•巴蒂斯特•萨伊提出消费包括对有形物品与无形产品的消费;西斯蒙第认为,消费不仅包括物质消费,还应该包括精神消费;李斯特认为,在社会生产中,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相互作用。[3]

20世纪80年后期文化经济范畴才开始进入我国,但并未被普遍使用。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文化经济概念才开始见诸于各类报刊杂志。著名学者谢名家2005年发表了题为《把握“文化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一文,从此,文化经济成为国人关注的经济范畴。随着国际学术界文化经济问题探讨的深入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经济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张来春在《文化经济学论纲》中认为文化经济学是用一种大文化视角去审视社会经济现象(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各种现象)的学问;胡惠林的《文化经济学》、陈庆德的《文化经济学》等从文化生产、文化市场、文化发展战略、文化经济管理等方面对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服务的经济化关系进行理论阐述。

纵观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经济问题的研究,会发现已有研究成果大多在探讨文化与经济的各种联系,而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文化资本化还不多见。一方面,传统观点大多是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把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活动,乃至作为一种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来研究;另一方面,已有的从经济学角度对文化经济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文化经济内部运行,还是研究其具体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往往就事论事,缺乏一个必要的从经济学角度全方位、整体的研究框架支撑,更没有建立系统的文化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文化资本化理论的研究

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资本理论。布迪厄认为,资本主要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形式。并将文化资本分为具体化的、客观化的与制度化的三种类型。[4]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尤其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研究理论,是文化产品及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戴维•思罗斯比提出文化资本是以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文化资本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本形式。[5]

20世纪末以来,国内学者就开始关注文化经济及文化资本化的研究。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西方强势文化资本对我国文化市场的冲击和国民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以及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日趋重视,尤其是发达地区通过利用文化资本实现增值、带来高回报的文化资本成功运作的实践,促进了国内学者开始重视文化资本化理论的研究。李富强专著《让文化成为资本——中国西部民族文化资本化运营研究》从全球化背景视野下对中国西部民族文化资本化、发展文化产业进行研究,提出民族文化产业化运营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之路。马翀炜、陈庆德著《民族文化资本化》从经济人类学的视角审视民族文化资本化问题。吕俊彪《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困境与出路》从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困境、产权关系、经济资本的社会责任等方面探讨了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侍狻*

从国内对文化资本化的研究成果来看,涉足该领域的学者较少,理论成果也不够丰富,研究视角相对较窄,涉及民族文化资本化研究的广度还不够,尤其是对民族文化资本化和相关政策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结合还有待加强。同时,运用民族文化资本化理论解决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资本化的实践成果太少。

四、文化资本化的政府政策研究

民族文化与经济的共生互动,需要一定的行政法律手段加以保证。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需要制定文化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提出文化经济规划方案,把文化与经济发展纳入到正常的生产活动中去,从而使文化与经济发展向一体化方向迈进。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及时掌握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重视和鼓励对民族文化的理论研究,注重有关民族文化法制方面的研究和建设,还应研究制定支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政策。

张正焉《WTO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对加入WTO的新形势、新机遇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陈杰《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从文化、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政策,国内外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各专门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法规。《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针对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敏感性,对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关系进行了重要分析。

总体看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资本化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涉及的文化产业领域日益扩大,但相对而言,文化资本化的政策制定与理论研究要远远滞后于文化资本化的发展,政策的覆盖面仍然很有限,尤其是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开发缺乏相应的政策保障,对相关文化资本化运作的企业缺乏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相应的配套服务还很不到位。目前我国文化资本存在整体实力偏小、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不够、运作效益不高等问题,但发展潜力与空间却很大。

文化资本化的研究在我国还依然是个新课题,理论研究的缺失及滞后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尤其是不利于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资本化运作。因此,应该加强民族文化资本化的运作模式、发展创新、利益分配及政策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加强民族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通过产业化的市场运作实现文化资本增值,从各方面切实制定出有利的政府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周云波.文化资本的内涵及其估计方案[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8).

[2]张晓芹.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关于文化生产力的思想[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5).

[3]陈赞晓.关于文化经济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的“驱动力”原理探析[J].理论界,2007,(8).

[4]李全生.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J].东方论坛,2003,(1).

[5][澳]戴维•思罗斯比著,潘飞编译.什么是文化资本?[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1).

[责任编辑:王建武]

猜你喜欢
资本化民族文化政策
认识自我“资本化”思维方式的批判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50强上市房企资本化利息情况研究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