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小云
教育的成败关乎国计民生。虽然课改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还有许多的不足,这制约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到位。下面笔者就以政治教师为例谈谈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转换问题。
高中政治课兼顾着学生德育和高考两块阵地。在此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目标为: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教师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面对这一新的要求,就必须要分析教师的角色,重新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合理扬弃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掌握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重新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实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过去那种传统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裂变,一个以新课程理念为主导的,张扬学生个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正向我们走来,教师应当是教学行为的导演者、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一、教学行为的导演者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主演,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所以,教师必须转换为教学行为的导演,而把學生变为主演。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探究。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面对升学压力,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和任务却无法较好地完成和实现。角色的转换,教师必须是站在高处,对课堂环节进行统筹安排。比如讲授“我国的银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银行,银行的职能,家庭的理财方式,于是在这个课堂上学生就能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地加以补充和总结,这样比教师照本宣科效果好得多。
二、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受传统价值取向“崇尚权威”的影响,“师道尊严”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深信不疑。传统课堂上,教师的行为绝对正确,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师。许多政治教师滔滔不绝地重复着别人的话,自己的思想却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从这种状况看,教师只是个传声筒,是没有真实的个人思想的教书匠。如此,学生也会变成没有思想的个体,让人情何以堪。为此,教师必须让自己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而不是拦路虎。教师要针对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善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热烈讨论,使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大胆想象,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在有限的课堂里展开无限的联想、想象;适当地采取质疑解疑、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在政治方向面前做好正确的选择。比如哲学里面人生价值的实现,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当前的社会形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及时把握学生直觉的、跳跃的、非常规性的思维,热情支持,及时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及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囿于教参和参考答案等,对知识点的理解会片面或欠缺,思维广度深度不够。学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也许知识面不广,但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能比教师强,学生群体的智慧也是教师无法比拟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习惯等,也是他们的长处。所以,此时的教师不再是地位、知识的统治权威,而是一个在地位上平等、知识上共学共享、言行举止上互相评价的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出民主、平等、活跃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欣赏并肯定学生的见解,构建宽松、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四、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学而不思则罔,同样,教而不思,教师就没有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教死书,死教书,而很少有时间有精力去对自己的课堂模式、教学流程进行必要的回顾和反思并加以研究,从而制约了教师的成长,影响了教学的成效。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政治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进行充实积累,不断对自我的教学活动进行反省,积极地参与教学实践,改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有意识的关注,形成调查报告,并加以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引领自己成长。
总之,在新课改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若能从传统的角色向教学行为的导演者、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转变,形成组合型角色,那么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高考目标就能很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也将不再是一个刻板枯燥的简单说教过程,而是一个富有生机、学习知识、开启智慧、增强政治素养的动态过程。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