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运宝 李亮亮
决策力如果是100 分,而影响力是0,那么100X0 还是0;反过来影响力是100,决策力错了,那么领导力也是0,这是做乘法的两项。
《决策》:从2011年7月份开始,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新一届党委换届逐步展开,对于这些城市的领导者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领导素质与能力?
刘峰: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交通、科教功能等诸多方面来看,省会城市在一个省内都担当着领头的作用。特别是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将会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科学发展除了经济建设、经济发展之外,还包括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因此,省会城市的作用在以后将会越来越重要,而省会城市的领导者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对于省会城市的领导者,需要具备一种“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宏观的决策能力上面。这届常委换届以后,决策时考虑问题更需要多向思维。我认为作为省会城市的领导者,要知道所在城市的发展目标,同时既要跟中央保持一致、跟人民群众的追求保持一致,又要实事求是、结合自身实际。既要GDP,也要更好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乃至于公平正义,我觉得这次换届后,一个主要领导、一个常委,如果只关注GDP,那将是非常落伍的。
所以现在省会城市的领导者,要改变过去单向思维的方式。过去是一个主题包打天下,保姆式的、包办式的决策,现在要学会与社会、企业和媒体形成互动。过去的领导者关注更多是经济指标,而今天则要关注目的、价值,比如这样做决策到底值得吗?要更加长远、更加宏观、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如果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不转变,将很难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我用一句很好懂的话来说明就是,如果30年前,他们做决策需要的是经济学的知识、市场经济的知识,那么在今天乃至以后,他们更需要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领导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过去是工程师的思维,注重做事的效率和质量,那么现在决策就要更加注重怎么样跟市民互动、协商,尤其是怎么样让公民参与等等。
《决策》:对于领导者来说,决策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个决策能力的关键点体现在哪里?
刘峰:决策能力的关键在于选择。省会城市虽然占有很多优势,但是也不能忽视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同时又面临着其它地市的激烈竞争,因此省会城市领导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就更要注重选择。可能在过去,只要确定做的事情是对是错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当今的省会城市领导者来说,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方式。譬如,这件事是对的,但是用强制的方式推动,就可能会招致大家的反对或助长不满情绪,如果换成柔性的方式或是恰当的方式,大家就可能更容易接受。因此,这里就需要选择处理问题的角度。
同时,在选择中还要注意处理问题的力度。处理问题没有力度,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但是力度太大,就可能会导致反弹,激化矛盾,而且还浪费社会资源,因此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那么这个力度的“力”又是什么呢?首先是权力,决策需要权力,但是权力不能过分膨胀,所以还要注重权力和权利的平衡,就是power 和right 的关系问题。
《决策》:对于省会城市的领导者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好“决”与“策”之间的关系呢?
刘峰:这里我要提出四点。首先,“策”就是要放,要广开言路;“决”就是要收,把不切实际的意见剔除。也可以说,“策”就是打开空间,“决”就是缩小空间。
第二点,“策”要慢,“决”要快。“策”为什么要慢呢?因为决策并不是越快越好,省会城市这么大,其发展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有时候慢一点,可能更科学、更稳妥、更民主,尤其是城市的主要领导,慢一点就少犯错误。“决”就是要快,因为前面都征求过好长时间的意见了,“决”就要当机立断。
第三点,“策”是一种言,“决”则在于行动,所以“决”更加务实。献言献策主要是停留在书面上,因此可以有方方面面的意见,而“决”就是要行,所以要注重可行性、要务实。
第四点,“策”需要的是一种信息的计算与分析,这是一种初级阶段,有的时候,它只需要信息、方案就行了,这是一种单向的能力。而“决”则是一种综合,它需要智慧、勇气,有的时候,还需要一种气魄与魄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领导,更需要一种综合的能力,“策”与“决”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一部分出谋划策的东西要交给下级、交给社会,然后自己就会站得更高、更客观。
《决策》: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领导者,除了具有决策能力之外,还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呢?
刘峰:这里我要强调的就是用人能力。决策的制定还要由人去执行,执行决策的时候也要用人。领导工作千头万绪,重在用人,用人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要点:第一点,在现代社会,要有一种服务的能力。邓小平有个观点“领导就是服务”,这与和谐发展的大趋势是一致的。领导的用人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所谓间接就是领导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这个服务主要指四个服务,第一是提供环境和条件,为人才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第二是提供平台和舞台,为下级做事提供大显身手的机会。第三是提供规则和制度,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要有制度的保障和约束。第四才是提供支持和辅助。所以领导的观念要更新,因为现在的人普遍能力比较强,不需要领导过多的干涉,而是需要领导能为他们服务好。特别是对于省会城市,个人的能力和文化素质较高,因此更需要领导搞好服务。
其次是领导要适度授权。领导不能什么事都冲在一线、什么都自己干,这样自己也忙不过来,下级还会有意见。因此要充分授权,用人就是要给下级权力,比如现在的管理创新,其实指的不是政府领导人自己的创新,而是创造条件让方方面面都能创新,让老百姓、让企业创新。
第三是领导要有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因为好多事情要靠群众做,如何让方方面面都有动力和活力,必须与群众沟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里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省会城市一定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突发危机的能力,而应对危机能力的关键在平时,如果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依法行政,多服务、多协商,那么突发事件就会少得多。
其实在用人中还存在一个激励竞争的机制,“激”是一种激发、一种号召,而“励”则是奖、是一种结果。激励的重点在于“励”。对于做得好的同志,不要吝啬掌声,要敢于提拔重用,“励”越及时,正确的行为就越能延续、强化,就能蔚然成风。这种导向就是要把“激”与“励”结合起来,只号召说选什么人、用什么人,那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看结果。再一个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用人就是既要人力,又要人才,尤其是人才,因为干事业还是需要用人才的。用人的能力就是让人发挥作用,使每个人有用,而不是把人当成工具来使用。所以要把“决策”与“用人”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决策重在选择,那么用人就是重在激励。
《决策》:您刚才谈到了领导的决策与用人,那么对于领导的个人魅力问题,应该怎么看?
刘峰:领导力其实包含多个方面,其重要内涵中一个是决策力,一个是影响力,用人就是影响力。决策力如果是100 分,而影响力是0,那么100X0还是0;反过来影响力是100,决策力错了,那么领导力也是0,这是做乘法的两项。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则要做加法,领导力=权力+能力+魅力+魄力。第一是权力,没有权力就没有领导力。第二是能力,这个能力就包括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等。第三是魅力,第四是魄力。魅力与魄力其实是领导者所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省会城市的领导。魅力是一种对群众、对下级的亲和力,魄力则是敢于担当、具有责任感。严格地说,魄力也可以放在魅力里面,因为魅力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能够包含魄力。这里所说的魅力就比较讲究对人的影响力,而魄力则是做决策、决断能够当机立断。魄力是做事,魅力是为人,这是两者的一个主要区别。
《决策》:权力、能力、魅力、魄力这四者之间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刘峰:作为领导者一定要知道,权力是外在的,不是个人的。但是能力、魅力、魄力都是自身的,而且相对比较持久。因此,作为官员要知道权力是有限的,这个“有限”是指权力自身的有限,也是对权力使用者的限制。而对于能力、魅力、魄力来说,其发展空间则是无限的。所以省会城市领导尤其要积极开发这种能力,这三个力也被称为“软权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领导者要学会使用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因为做事情还是需要权力的,没有权力不好配置资源,但是谨防权力过头的现象。领导力说到底,必须要让群众认同、群众接受,而“软权力”则是让别人自觉地接受,今后的官员应该在“软权力”上多下工夫。
但是对于魅力,又要辩证地来看。领导者既要有魅力,又要“去魅力”。“去魅力”就是要强调制度和环境的作用,要对魅力持着一种中庸和客观的态度,但并不是说要一味地去除魅力,这也不可取,因为有了魅力就会有影响力,但是如果过于注重魅力的话,很可能会出现个人英雄主义。所以现在新上任的省会领导应该有新的理念,说得细一点,过去可能主要是管经济的能力,现在则是以社会管理的能力为主;过去可能更需要经济学的知识,现在还需要政治、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更加注重人的幸福、快乐,所以说省会城市应该建成“首善之区”。
因此,这就涉及到一个知识结构的问题。省会城市换届选举以后,不仅要调整经济结构,新班子还要调整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就是原来学理工的要多读一些政治、历史、哲学、法律方面的书籍,以史为鉴,能够少走弯路。现在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这就需要领导者要掌握法律知识。还有一个就是政治学,为什么强调政治学呢?因为公民参与政治的意识在提高,领导干部不懂政治是会出大问题的。所以,对于新一届的领导班子,一定要具备综合的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