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索尼设计想到的

2012-02-27 09:12徐杰
艺术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国日本

徐杰

摘要:索尼(Sony)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品牌之一。索尼,总能将日本本土文化特征恰到好处地融入产品的设计之中,使得其产品能够占领国际市场。以索尼设计为代表的日本设计,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设计人学习借鉴。

关键词:索尼设计;日本;中国

日本、美国与德国,是目前公认的世界设计三强。美国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商业化——市场是决定设计的重大因素;德国设计最重视质量——认为决定产品质量的不仅是生产,更在于设计;而日本设计则综合了多种特点,其产品以高性能、高科技含金量,及独具的东方特色立于世界之林。

索尼(Sony)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品牌之一。在整个亚洲,甚至其它大洲国家,提起索尼,知之者绝不是少数,尤其对于年轻一代,索尼知名度甚高。索尼作为日本象征之一,它代表了日本的科技发展、工业发展、经济发展和设计发展。

索尼公司原名为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46年5月,即日本二战中战败投降后的第一年。尽管早在约一个世纪前,日本就通过明治维新运动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但由于明治维新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像同时代的英德法等欧洲国家一样,伴随工业化脚步开启现代设计进程,而是在大力发展经济和军工企业,进行对外扩张,设计活动只是少数设计师的个人设计探索活动。所以在当时不注重设计也不重视轻工业的日本,不可能出现索尼这样的企业。

真正系统地把现代设计理念引入日本的是美国人。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战后处处受制于当时的世界霸主——美国。美国一方面顾虑战前日本的强大,处处压制日本发展,尤其是军工和重工企业的发展,企图将日本变成自己的附属国;另一方面视日本为自己在亚的一个战略基地,不得不让其有所发展。于是形成了这样的局面:美国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日本发展重工和军工业,另一方面又将本国的一些企业连同技术、管理、设计等引进日本。日本是一个特别擅长于吸收他国优秀成果的国家,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让日本因祸得福。尤其当时的美国将现代设计发展成为国际主义,成为当时设计的垄断主义风格,索尼成为这场从美国刮来的设计风暴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索尼能受益于此,很重要的因素——其主打领域是家电,恰是美国非但没有限制禁止,反而无形之中促进发展的领域。当时美国限制禁止日本发展军工业与重工业,相关成果也对日本严格保密,但对于轻工业尤其是家电工业,很多新研究成果都会在日本进行投产。对于一个擅长吸收他国成果的民族企业来说,这成为索尼发展的最佳契机。

索尼不仅善于吸收他国成果,还总能将日本本土文化特征恰到好处地融入产品的设计之中,设计的产品无不具有日本特色。索尼对待美国带来的现代设计理念也不例外。

日本是个人口众多的岛国,空间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从一开始索尼将美国设计与本国结合的最大特点就是“缩小”。比如美国人发明的体积庞大的半导体、收录机,电视机(一说电视机是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发明的)等,索尼统统把它们“缩小”成手提式录音机、盒式录音机、袖珍彩电等。这些“缩小”的产品一面世就风靡整个日本,随即席卷世界。无论是二战后还是现今,日本设计就像一张没有字的名片,体现着日本的文化特色。

索尼将外来设计理念与日本特色相结合而形成的“缩小”还表现在另一方面——细节设计。产品本身体积缩小了,但产品细节毫不含糊。相信使用过索尼产品的人都看得出,索尼对产品每一个细微之处的设计都独具匠心。1980年,索尼公司在前一年研发的Walkman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一键翻面”功能——在机身上增加一个按钮,只要一按就能随心所欲自动切换磁带的AB面,免除手动翻面麻烦。类似这样的人性化设计在索尼众多产品上都十分常见,这是索尼设计,也是日本设计的一大特点。

创新,是索尼设计的又一大特点。索尼高层曾强调不希望研发人员一开始就听取客户意见,以免“先入为主”扼杀了研发创造性,索尼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索尼认为只有创新的东西才有活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活力。所以尽管索尼的设计理念来自美国,它却总能灵活地掌握运用,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无论是随身听(Walkman)还是特丽珑电视机(Trinitron)或Playstation,都是一种设计创新,并且是十分成功的创新。也正是由于这种设计上的创新,日本设计才能摆脱美国设计风格的影响,成为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小到微电子产品,大到汽车甚至飞机,都有其独特的创新之处,不仅使得日本设计避免成为“山寨”,甚至冲击了原有的同类产品市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日本设计占领市场的黄金年代,很多欧美国家都开始恐惧日本设计会成为垄断。

然而在随后的二十世纪初,索尼公司由于过分强调设计创新,陷入了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误区。总是先在产品外部追求设计创新,再编写内部程序,这样脱离了市场和客户,创新的设计成为客户觉得不实用、没有市场的东西。索尼失去实用的设计因而陷入危机,这给了索尼一个教训,也给了日本设计一个警告: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最终是服务于人,遵循市场实际工作,不能一味为了求新立异而随心所欲。自此,日本设计不仅更注重以人为本,还更深入地考虑了设计市场、环保等诸多因素。现在的索尼,早已从失败的泥沼中重新站起,以网络产品和娱乐产品为主要阵地,寻求新的设计方向和特色,东风再起,重回巅峰。

日本之所以能够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设计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在日本,小学里就有设计课程,企业里也鼓励每一个员工大胆设计创新,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日本全民族设计意识。

中国设计发展较晚,善于“拿来主义”和“反求工程”,并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但缺乏“拿来”的融会贯通——结合自身文化,创新出属于自己的设计,而不是简单模仿再造。日本设计发展条件不同于我国,在学习和借鉴过程中应该更多关注日本设计发展成功的本质,而不能只注意表象。结合中国国情来发展中国设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设计也会成为别国榜样。

猜你喜欢
中国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