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一川 干正琦 郭如雅
(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0)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炎症反应是导致肾脏损伤的重要机制[1]。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病的诊断指标[2]。临床观察发现,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新诊断时可出现一过性微量白蛋白尿。作者通过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一过性微量白蛋白尿及早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炎症反应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依据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病程≤6个月,从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并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感染应激,以及其他明确的系统疾病。入院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体质量指数(BMI),测量血压,禁食10个小时后于次日清晨肘静脉采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肌酐(Cr)、尿酸(UA)、CRP。所有患者入院后即留取24小时尿测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24hMAU),并经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控制血糖后,再次复查24hMAU,根据结果确定观察对象分组:早期肾病组 20例,两次24hMAU均在30~300mg/24h(92.5±36.6)mg/24h,(86.8±39.4)mg/24h,其中男 1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50.3±15.8)岁;一过性MAU组 36例,入院时24hMAU在30~300mg/24h[(47.9±10.3)mg/24h],控制血糖后复查<30mg/24h[(22.3±6.5)mg/24h],其中男29例,女7例,平均年龄(48.0±12.1)岁;正常MAU组56例,2次24h MAU均<30mg/24h[(20.6±5.8)mg/24h],(18.8±7.4)mg/24h,其中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5±13.9)岁;没有观察到24hMAU>300mg/24h的病例。三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静脉血糖、血脂、肌酐、尿酸、CRP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胰岛素采用DC1200r计数器放射免疫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hMAU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的Immage800特定蛋白测定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采用胰岛素敏感性简易参数,即稳态模式评估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正常MAU组、一过性MAU组和早期肾病组的临床生化特征比较见表1。
与正常MAU组相比,一过性MAU组的CRP水平显著升高(P<0.01),早期肾病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 P<0.01),其他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1 正常MAU组、一过性MAU组和早期肾病组的______________临床生化特征比较
表1 正常MAU组、一过性MAU组和早期肾病组的______________临床生化特征比较
与正常MAU组比较*P<0.05,**P<0.01
?
DN的发生发展受糖尿病病程、遗传易感性、血压、血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重要因素。炎症反应可通过多元醇通路、AGEs通路、ROS通路、PKC通路等多种途径导致肾脏损伤 ,CRP、TNF-a、IL-6、IL-8、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许多炎症因子参与其中[3-4]。CRP是机体最敏感的炎症标志物之一,CRP可直接或间接介导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损伤,促进DN的发生和发展。本观察中,与正常MAU组相比,早期肾病组的血压、CRP水平显著升高,提示较高的血压水平和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文献报道一致[5~7]。
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是早期肾病的诊断指标[2]。一部分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在未作任何降糖治疗之前测定24hMAU升高,经过强化降糖治疗后转为正常。这些患者不能诊断为DN,而仅表现为一过性的微量白蛋白尿,提示了一过性肾脏损害的发生。作者发现,与正常MAU组比较,一过性MAU组的CRP水平显著升高,因此认为,炎症反应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一过性微量白蛋白尿的重要因素。这些患者经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后,MAU水平随即恢复正常,推测可能与胰岛素降糖治疗后炎症状态迅速改善有关。已有研究发现,严重高血糖伴炎症递质升高的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炎症递质水平明显下降[8]。本结果提示,炎症反应造成的肾脏损伤呈现可逆性,炎症反应只有在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基础上持续作用,各种因素共同参与,才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成因。本研究中,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考虑与选择的病例均为需住院胰岛素治疗的严重高血糖患者有关。
综上所述,炎症反应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重要因素。经过强化降糖治疗后,一部分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转为正常,推测可能与炎症状态迅速改善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 Choudhary N,Ahlawat R S.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hogenesisof diabetic nephropathy:new evidence linking inflammation,glycemic contro1,and microalbuminuria.Iran J Kidney Dis,2008,2(2):72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
[3] 张威,袁伟杰.免疫和炎症致病机制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9):843
[4] 王娇,王秋月,马小羽,等.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中华内科杂志,2011,50(2):145
[5] 杨洁,蒋晓红,华飞,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11):847
[6] Mojahedi MJ,Bonakdaran S,Hami M,etc.Elevated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and microalbuminur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ran J Kidney Dis,2009,3(1):12
[7] 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Effects of a fixed combination of perindopril and indapamide on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outcomesin patients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the ADVANCEtri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Lancet,2007,370:829
[8] 陈咨苗,章圣辉,陈肖俊,等.新诊断的严重高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炎症递质的变化.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