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红 张朝显 张 浩
蔬菜集约化育苗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用种量少,苗龄短,病虫害发生轻,成本低,可以周年生产等优点。2010年以来,项目组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体系,穴盘苗栽植面积在15万hm2以上。现将茄果类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育苗设施采用连栋智能温室,单体温室面积2340m2。墙体为保温、透光、厚度2.8cm的IP板,墙体上附有湿帘和风扇。屋面材料为玻璃板,屋面上安装有卷帘机、防虫网等设施,冬天增加双层保温膜,夏天增设内外遮阳网。温湿度调控设备主要有空调机、锅炉和自走式悬臂水车等。内部设备主要是由镀锌铁网做成的植床架或育苗架(床)等,育苗架(床)单体宽2m,高度可调节。穴盘搬运以单轨或无轨的台车进行作业。
茄果类蔬菜通常选用128穴的塑料穴盘。
基质总体理化指标要求为:容重0.5~0.8g·cm-3,相对密度1.93~2.29g·cm-3,总孔隙度60%~90%,pH值6.0~7.0,无毒无害。
主要采用轻型基质,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按照3∶1∶1的比例混匀。结合本地资源特点,轻型基质成分及配比还有以下3种类型供选择,如泥炭∶食用菌下脚料∶鸡粪为6∶3∶1;芦苇碎末∶蛭石∶鸡粪为6∶3∶1;草炭灰∶食用菌下脚料∶鸡粪为6∶3∶1等,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实用效果。在茄果类蔬菜育苗上,每1000kg基质中加入腐熟鸡粪36.5kg、硫酸铵4kg、硫酸钾3kg、硫酸镁1kg、硫酸锌0.5kg等,另加5kg复合菌剂(N、P、K≥4%,有机质>25%,每克含有益菌17亿个,SocacoInternationalBiopost公司生产)。将基质喷湿,至手捏成团即可装入穴盘。填料要充足、均匀。
4.1 播前晒种 在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日晒1~2d(天),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4.2 消毒处理 针对本地主要病害选用下述消毒方法。
4.2.1 温汤浸种 将选好的种子在30℃清水中浸泡15~30min(分),然后放到种子体积5~6倍的55~60℃的热水中,不断搅拌10~15min(分),以杀死种子表面潜伏的病菌。
4.2.2 磷酸三钠浸种 将清水浸泡的种子放在超过种子量1倍的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10~15min(分),捞出洗净,防治蔬菜病毒病。
4.3 浸种催芽
4.3.1 番茄 消毒后的种子,放在与种子等量的干细沙中,将种子与细沙混合均匀,用温水浸湿,再用湿布包好送进恒温箱催芽,温度控制在28~30℃,当种子露白时逐渐降温至25℃。
4.3.2 辣椒 把消毒后的种子放在30℃的温水中浸泡4~6h(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至种皮无粘液,沥干水分,用干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0~25℃条件下保温催芽,每天用温水早晚各冲洗1次,3~4d(天)后大部分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4.3.3 茄子 将浸泡的种子用清洁的细沙搓去外皮上的粘液,用清水把种子分离出来。然后用纱布包好放到25~30℃的条件下催芽,每6~12h(小时)用清水淘洗1次。一般4~5d(天)即可出芽。
4.4 播种 茄果类种子较小,多采用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0.5~1.0cm,播种后将穴盘排放到苗床上。
5.1 水分管理 采用自走式悬臂喷灌系统可机械设定喷洒量与喷洒时间,洒水无死角、无重叠区,并可加装稀释定比器配合施肥作业,解决人工施肥难的问题。种子萌发期,基质相对湿度维持在95%~100%,供水以喷雾粒径在15~18μm为佳;子叶及展根期,水分供给应稍减,基质相对湿度降至80%左右,增加介质通气量,以利于根部生长;至真叶生长期,供水应随苗株生长而增加;炼苗期,应限制给水以健壮植株。此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阴雨天日照不足且湿度较高时不浇水;15:00以后不浇水;穴盘边缘植株易失水,应及时补水。
5.2 施肥管理 选用氮磷钾含量为20∶20∶20、20∶10∶20、25∶5∶20等不同配方的水溶性复合肥料,依不同蔬菜品种、不同苗龄交替施用。
萌芽期施肥浓度要低,多喷施25~75mg·kg-1的硝酸钾;在子叶及展根期可施用浓度为50mg·kg-1的复合肥(20∶20∶20);真叶生长期(3~4叶期)如发现叶面呈黄绿色,出现脱肥现象,可增至125~350mg·kg-1,可施用20∶20∶20或20∶10∶20的复合肥;为培育壮苗,成苗期应减少施肥。
培育矮化健壮的穴盘苗是穴盘育苗的目标,一般采用温、光、水、肥等因子加以调控。
6.1 光照 植株在强光下节间较短缩,在弱光下节间易伸长而导致徒长。因此在穴盘育苗生产上,虽考虑成本不提倡补光,但温室覆盖物应选择透光率高的材料。
6.2 温度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育苗阶段应尽可能降低夜间温度,加大昼夜温差(表1)。
表1 育苗期不同阶段适宜温度 ℃
6.3 水分 适当的限制供水可有效矮化植株并使植物组织紧密,轻微缺水可缩短节间长度,增加根部养分含量,利于穴盘苗移栽后恢复生长。
6.4 肥料 降低氮肥用量,尤其是铵态氮肥的用量,可酌量追施硝态氮肥。钾、钙、硅肥则能有效增加幼苗的硬度,增强抗病能力。
6.5 生长调节剂 常用的生长调节剂有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等。适量施用抑制剂可有效矮化植株,培育壮苗,防止徒长(表2)。一般情况下,烯效唑使用浓度为多效唑的一半。上述生长调节剂如果超量使用,会造成幼苗生长矮缩,发育期推迟,影响产量。
表2 育苗期不同阶段生长调节剂的适宜浓度 mg·kg-1
穴盘苗移出温室定植前适当控水,以增强幼苗对缺水的适应能力。夏季育苗,移栽前增加光照,尽可能创造与田间一致的环境条件。冬季育苗,移栽前将幼苗置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下炼苗3~5d(天)。
集约化育苗主要病虫害是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虫。防治上主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培育壮苗、挂设防虫网等手段杜绝各种传染途径。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的一般措施是:播种前基质消毒,控制浇水,浇水后放风以降低空气湿度。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或代森锌800倍液。蚜虫的防治一般用10%烟碱乳油500~1000倍液,低毒、低残留、无污染,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