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华
(五华县万龙中学,广东 五华 514437)
人们赞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不是钢筋水泥,建造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渴求知识、祈盼健康快乐幸福成长的娇嫩心灵。人类灵魂工程师所用的工具不是圆规、尺子,不是图纸、电脑,而主要是语言。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沟通情感的桥梁和纽带。对于班主任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班主任必须讲究语言艺术,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一个教学班的“统帅”。优秀的班主任不但应具备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记忆力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说,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重视运用语言艺术。有时一句话能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有时一句话却让学生产生误解甚至背上思想包袱;有的话讲得好,工作开展顺利,有的话讲得难听,工作难以展开。因此,讲究语言艺术,对搞好班主任工作极为重要。
下面我从四方面进行探讨,与同行共勉。
语言的真谛贵在打动他人之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其语言只有使学生在感情上引起共鸣,才能达到语言传递和沟通的预期目的。“亲其师”自然“信其道”,班主任应善于通过充满诚挚和强烈感情的语言,撞击学生的心灵,迸发出火花。只有情深才能意切,只有通情才能达理。
人际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人与人在情感上的联系。这种情感联系越密切,双方所共有的心理世界的范围就越宽,人际关系也就越亲密。这要求教师懂得“共情”,即教师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用学生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理解这个世界,而后对他们的情感作出反应。
如当学生打瞌睡时、犯错误时、调皮时……教师能对学生说“我也会有这样的时候”,这能让学生产生共鸣,能马上拉近师生的距离,不觉间学生就会“亲其师”。教师再站在学生的角度讲一些道理,学生当然能“信其道”。
再如,假设张晓明做错了,班主任要找他谈话,若直呼其名,则教育效果不一定理想。若换一种带情感性的称呼,如“阿明……”,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般的关怀与温暖,因为很多父母对子女的称呼都会以“阿”字开头。这样师生的谈话会顺利得多,教育效果自然好得多。
班主任能带着情感性的表情,沟通效果会更好。因为表情作为一种无声语言,以它特有的形式,不但可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而且可以表现出有声语言难以企及的魅力。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通过多次实验表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所以教师要多用目光语和微笑语。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语言是干瘪的。别林斯基说:充满爱的语言,可以使劝说发出熊熊的烈焰和热。
古人说: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激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何谓激励呢?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有过精辟的解释:“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予动力,唤起愿望。”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波特尔和罗勒尔的激励理论模式这样描述:“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满足”。一个好的班主任要成功地管理好一个班级,构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就要使自己的语言带有激励性,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如班级新组建时,应多用热情洋溢的激励性语言。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初一新生,为增强他们的凝聚力,组建一个新的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在第一次班会课上,我是充满激情亮相的:“同学们,大家好!身为你们的班主任,我由衷地向你们祝贺,你们升级了!……你们都由昔日的小学生一跃成为而今的中学生,身处的是新的学校,新的班级;面对的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在此,我希望你们能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新的良好的印象。大家都是优秀的,既然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我们就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要大家齐心协办,定能创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同学们,你们有这个信心吗?”一番煽情的演说,使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明确了班级的奋斗目标,有了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良好的开端。
“响鼓也要重槌敲”。即使是素质很好的学生,即使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教师也要用重槌敲打,这样他们的人生才能发出震耳的轰鸣。激励,是一支很好的鼓槌。
面对学生中考取得较好成绩,我说:“同学们真行,这次中考成绩全校综合排名第二!现在你们取得的成绩,就像吃的是甘蔗,同学们想不想尝尝糖的味道?”“想!”“那就继续努力吧,争取下一个更好的成绩!”事实上,经过我不断的激励,学生的期考成绩确实夺得了第一。
信心,是成功的法宝。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坚定不移的信心,常常是取得胜利的唯一法宝。”激励,就是让学生树立成功信心。
这里说的启发性,是指教师的语言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问题的线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并有所领悟。
好的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胜过无数枯燥的说教。
如班上有些同学纪律性不强,总是违规违纪,让班上扣了不少分。有的甚至还振振有词地说:“不是我不遵守纪律,而是学校的条条框框太多。我们太不自由了,在家里受父母的管制,在学校受纪律的约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啊?”我没有针锋相对,没有强硬批评,而是给学生讲了《风筝和风线》的故事:
空中飘飞的风筝,傲慢地对风线说道:“你老是拽住我,约束我的行动,使我不能自由飞翔,真扫兴啊。”风线想了想回答说:“那好吧,我满足你的要求,你可别后悔哟!”说完风线便脱离风筝而去。风筝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飘飞了。可惜,好景只在瞬间,它发现自己不再上升翱翔,而是可怕地往下坠落,当它醒悟过来呼唤着风线的援助时,已经来不及了,它一头栽到地上,摔得粉身碎骨。它不知道风线看起来是一种约束,实际上它是风筝的生命线啊。
故事说完,那些不守纪律的同学都低下了头。毫无疑问,他们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学校的纪律、父母的管束,就是充满着无穷爱心、维系着他们成长、他们须臾也不可离开的生命线。这些道理,我没有明说、也没有直言,而是让学生自己悟出。一启一悟之间,奇妙的语言就为师生心灵的沟通搭起了一座五彩之桥。
有一次,班长愁容满面地问我:“老师,别人对我议论纷纷,我真不知该怎么办?”我笑着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给你讲一个故事:一天,有祖孙二人骑着毛驴去赶集。路人议论说,两人骑一毛驴过于残忍,于是爷爷下来让孙子骑。路人议论说,孙子不孝,孙子赶紧下来让爷爷上去骑。路人又议论说,爷爷心肠太硬。后来两人都不骑了。路人又议论说,放着毛驴不骑太傻。你说,这祖孙二人该怎么办?”
班长会心地笑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从此,这个班长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期末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法国著名的演讲家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让人接受。”前苏联一位诗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是哲理和情感的统一,是语言的调味品和润滑剂。它能使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愉悦情怀,沟通感情,领悟哲理。
班主任能运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一位学生又迟到了,我说:“你家的钟表是不是该擦油了?”引得全班同学大笑。气氛活了,我抓住教育机会说:“上课晚几分钟不要紧,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要知道,社会、人生是不会等我们的,机会是不可以补的。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紧生命,抓紧了时间就是抓紧了金钱啊!”同学们再一次笑了。同学们在笑声中得到了教育。后来,我班同学很少迟到。
教育家魏书生说:“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既平易近人,又使人畏惧。”看来,班主任的语言不必都严肃认真,幽默诙谐的作用也不小。
总之,班主任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既可以温暖学生冰凉的心灵,又可以浇灭学生高涨的热情;它既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凝云,又可以驱使学生步入阴暗的困境……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又为了我们的工作更完善臻美,我在此抛砖引玉,望致力于班主任工作与语言艺术探究的同行们献出更精辟的见解。
[1]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现代学校心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7.
[2]魏书生.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9.
[3]王晓平.教师的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3.
[4]陈涵平.教师言语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