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的师生冲突

2012-02-22 09:45
文教资料 2012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冲突师生

张 娟

(湖北孝感学院 教育与心理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何谓师生冲突?目前教育界对师生冲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提出:“师生冲突是指师生由于在目标、价值观、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教育教学互动,具体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对抗。”[1]有的则认为:“师生冲突就是指在现实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之间为了维护各自利益而采取公开或隐蔽的力图阻止对方达到目标的互动。”[2]在讨论师生冲突的概念时,很多人把师生冲突视为一种社会互动过程。从这种角度出发,我认为,师生冲突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使双方都会产生紧张情绪的,并对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干扰的,表现为相互对立或对抗的社会互动过程。师生冲突在各级各类学校都会发生,但比较而言,在中小学里发生师生冲突的概率要远远大于高等学校。

一、中小学师生冲突的起因与类型

产生师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来自师生两个方面。从学生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些学生既缺乏基本学习能力,又缺乏责任感、同情心、羞耻心,当违纪违规的行为受到教师批评时,他们随意顶撞教师;二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自视过高,虚荣心过强,在受到他所瞧不起的教师的批评时就会顶撞;三是一些学生干部在班级工作上与班主任的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四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从教师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缺乏情感交流;二是对待学生不公平,厚此薄彼;三是情绪不稳定,容易将个人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不满迁移或发泄到学生身上;四是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动辄训斥学生;五是对学生施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六是在处理问题失当或失误时,顾及面子,未能及时矫正,引起学生不满而导致冲突。

中小学的师生冲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师生冲突发生的空间分类,师生冲突可以分为课内冲突和课外冲突。在中小学里,师生接触最多的地方一般是课堂。课堂冲突多表现为一些学生违反课堂纪律不服从教师的管理,不愿接受教师的批评;有的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不公正的评价导致师生双方冲突。课外冲突一般是在课间或在校外因偶发性事件引起的。实质上,这类冲突往往是课堂冲突的延伸,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发生过冲突或由于长期的隔膜所形成的偏见、成见,在课堂外某一特定场合或环境,因某一事端而引发的。

根据师生冲突持续的时间分类,师生冲突可以分为持续性冲突和短暂性冲突。持续性师生冲突的时间较长,冲突的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在这种师生冲突中,师生之间的情绪对立很严重,甚至会出现肢体行为。持续性冲突一般有如下三个阶段:一是冲突的酝酿阶段,在教师当众批评学生时,学生受到心理刺激,脸色微变,低头或瞪眼不语或显露轻视教师的表情。二是冲突的触发阶段,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时,教师采取命令学生站立、走出队列、离开教室或没收学生物品等措施。学生因行为意志受阻,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脸色变红,或者低声嘀咕,不理睬教师的命令或对教师怒眼相视,气氛较为紧张。三是冲突的激化阶段,教师用刻薄的语言讽刺挖苦学生,甚至动手拉学生、推学生或强行没收学生的物品时,遭到学生反抗,这时学生面容凶狠,眼红气暴,恶语抗争。这种冲突对教育教学过程会产生较大的干扰。短暂性冲突没有如此复杂的过程,在刚刚产生冲突的时段里,由于教师采取冷处理方式或学生主动收敛不良行为未使冲突事态继续发展和扩大,这种冲突对教育教学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中小学师生冲突的双重功能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教育界对师生冲突产生了一种惧怕心理,多数教育工作者把师生冲突看成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破坏,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的失败,甚至把认为师生冲突是组织崩溃的前兆,因此,必须彻底根除师生冲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在交往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冲突,即使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也潜伏着冲突的危机,师生冲突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在中小学里产生的师生冲突,实际上具有负面影响和积极影响双重功能。

师生冲突的负面影响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师生冲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师生冲突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如学生会思考冲突产生后的不良后果。师生冲突也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课堂气氛不热烈,师生间产生暂时性心理距离,教学双方可能不太融洽,课堂效率下降。尤其是教师与在班级中有影响力的学生发生冲突,很容易引起学生群体的卷入、起哄、罢课,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从而导致教师的威信下降。其次,师生冲突会对师生双方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因为自己的过错引起了师生冲突,冲突过后产生一些恐惧心理,如害怕老师报复的心理和顶撞老师后的后悔心理等。在师生冲突过程中,师生双方经常处于情绪紧张、不安、激愤的状态下,这种状态会影响师生身心健康。若情绪释放得不成功,则可能使师生冲突进一步扩大,对双方造成更大的伤害。最后,师生冲突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因为学校里的师生关系还牵涉到与家长和社会的关系。

然而,从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来观察师生冲突,能够使我们比较客观地理性地看待师生冲突,可以说,师生冲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也有合理的一面。“齐美尔在20世纪初,承认冲突与对抗是正常的现象,把冲突列为互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使西方社会学界惊诧不已。齐美尔认为冲突本身解决了对立双方的紧张对峙,冲突旨在和平,冲突包含某种积极的东西。然而它的积极面与消极面是联结在一起的,概念上能将他们分开,在经验中则不行”。[3]也就是说,师生冲突也具有积极作用。首先,师生冲突有利于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在冲突中,双方更容易把以前没有表达的看法和意见说出来,使双方能够相互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愿望,达到有效沟通,由此可能理解对方,化解误会,重新调整心态,为今后的关系确立新的起点。其次,师生冲突有利于建立合理有效的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往往是学校制度的维护者和执行者,许多师生冲突的矛头正是针对学校的某些规章制度,冲突加深了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体验,也促使学校重新审视现行的规章制度是否合理有效。最后,师生冲突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冲突使师生双方把内心的压抑和不满释放出来,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促使双方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手段再认识,从而努力提高教育的艺术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态度反省。师生双方可能以此为契机完善自我。

三、应对师生冲突的措施

1.转变教师角色,消除文化冲突。当今社会信息源多元化,新的价值观、新的文化信息将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不断涌现,使得师生同处一个信息源的平面,教师的教育优势因此逐渐弱化乃至丧失。对学生而言,学校和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都将面临着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共同任务。所有这些变化,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研究学生。教师要从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文化权威转变为知识的诠释者和组织者,把自己看成利用学到的专门知识和新的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文化学习环境的人。

2.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体验平等、民主、尊重与理解,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师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教师应时时提醒自己: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可剥夺的利益和主体尊严,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互相敞开和接纳的关系,师生要本着沟通和理解的目的,通过教育对话的途径,彼此吸引、参与、包容,从而分享对方的知识、思想、意向和情感。

3.提高教师素质,将制度权威与自身威望结合起来。教师的权威来源于两方面: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制度性因素赋予教师外在的法定地位,地位决定角色,角色代表权威。所以,教师权威其实是一种角色权威,是一个人在扮演教师角色时才存在的。个人因素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包括教师的专业学识、人格魅力等。当一个教师过多地利用外在权力不去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和吸引力时,他很难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欢迎和佩服,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因此,教师要克服自己的权威心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拓展知识面,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树立自身威望。

4.建构师生冲突的平衡机制。一方面正视、允许合理的师生冲突的存在,另一方面将冲突“制度化”,就是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如设置意见本、开会、辩论、磋商等,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发泄不满情绪。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的世界,在面对师生冲突事件时要冷静分析事件的背景情况,在应对冲突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方式是否对学生有教育意义。

[1]罗雯瑶.1999-2009年国内师生冲突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

[2]同上.

[3]李金霞.师生冲突的正向功能[J]现代教育论丛,2008,(1).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冲突师生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