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探索

2012-02-18 06:51刘敬阳
科技视界 2012年31期
关键词:专业群核心能力工学结合

刘敬阳

【摘 要】近几年,日语专业的就业市场渐渐饱和,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专业的规模有所下降。考虑到知识经济社会中个体对终身教育的需求,笔者认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宽泛化,应重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此,课程设置应符合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宗旨,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加强工学结合这一职业教育的特色。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将成为高职院校的生命力。

【关键词】专业群;核心能力;工学结合

中国的高职教育在自20世纪90年代的近20年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原有的80多所增长到了 1145 所(2006年),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进入2010年以后,江苏省高职院校由于生源的减少,其发展在规模上受到了限制,使得内涵建设,质量建设成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商务日语专业同样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面临渐渐饱和的就业市场,该如何定位和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呢?

1 人才培养目标宽泛化

笔者认为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更加宽泛。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日资企业一下子涌入中国,特别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以来在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所以商务日语专业主要是培养在日企中从事翻译、行政助理、产品销售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但是随着这一岗位的迅速饱和,该专业的岗位定位应转向国内国际市场劳动力需求更大的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放宽至酒店、餐饮、旅游、营销等服务行业。为此,商务日语专业应与其他与服务行业相关的专业建立起专业群,扩大专业的概念,学生可以选修更多的范围更广的课程,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以便较好地适应职业生涯中岗位和职业的变化。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职业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人们的职业和岗位的变动更加频繁。所以,职业教育应以终身教育为目标,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

2 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职业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不是要训练各个人从事于某种特别的职业,而是要使他们对于必须进入的职业产生生动的和真诚的兴趣。并且还要使他们知道关于那种职业的社会的和科学的态度。”[1]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不是针对某个岗位技能的反复操练,更包括劳动者的职业观、劳动观的教育,以及对工作、职业和社会应有的明智的态度的教育。通过这样的劳动者内在的教育,一方面,能提高劳动者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上述的内在素质和能力与具体的职业无关,而是各职业和岗位共通的,被称为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比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应用技术的能力,计算的能力,还有求知欲和创造力,学习能力,责任感,抗挫折能力等。近年来,英、美、德、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相继提出要把培养核心能力作为今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2]。

在商务日语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日常的教学方法中,该如何实现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呢?

1)以培养能力为宗旨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效果不显著的原因在于课程的整体设计还未脱离学科体系的束缚。尤其像商务日语专业,大多数高职院校就是日语加上简单的商务知识。教学中仍以教授单词和语法知识为主,因为听说翻译这样的技能必须建立在掌握知识基础上的大量反复练习之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老师和学生忙于知识的输入。这种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设置,不符合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宗旨,把商务日语专业建成了本科院校的预科。因此,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必要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商务能力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日语应用能力由基本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和特定的商务背景下的日语语言能力构成。商务能力包括商务操作技能、商务策略能力和工作处理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进行得体、合适的商务交际的能力[3]。为此,笔者认为,前三个学期应对学生进行日语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基本听说能力和初步阅读写作的能力的培养,接下来的两个学期要把日语作为工具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商务知识、通过案例来分析营销技巧以及日本人的商务惯例等,和学生一起研究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日本社会和文化及不同文化背景下行为的差异等背景知识。另外要对学生进行商务信函、电话日语、接待日语、商務礼仪、电子商务的操作、报关报检操作、国际商务单证制作等的实训,通过操练使学生确实体会并熟练掌握常见商务活动的做法。第六学期学生必须参加顶岗实习,利用师徒制保证学生实习的成效。另外,学院系内可以多开设讲座性质的课程,学时不多,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宽泛的知识背景也会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保证以培养能力为宗旨的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改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罗如新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称之为任务教学法[4]。按照设定任务 →形成方案→展示成果→效果评估→归纳总结这样的流程展开。该教学法虽然不如传授法那样高效,但因其创造了构成知识的环境,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分享研究成果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欣赏他人,通过他人了解自我,实现了互助双赢,培养了与他人的沟通协作等能力。在效果评估中,采用了自己,小组,教师三方评估的方法,更加民主,使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因果关系,成为不断进取的动力。

工学结合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核心能力的有效方法。应尽可能多的与各企事业单位,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建立校企合作,使学生除了参与顶岗实习,每学期都能有两周左右的时间参与生产实践,通过实际工作培养学生从事服务行业所需的服务意识,经营管理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等。

另外,为了营造日语学习的环境,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无缝衔接。比如举办日语演讲比赛,才艺比拼,配音比赛,漫画设计比赛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小组,比如日本文学社,戏剧社,动漫社等,定期开展课外活动,举行文化节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3 作为通识教育的日语教学

鉴于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培养学生的终生教育的基础,专业领域越来越宽泛、模糊,越来越注重加强学科专业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技能的创造。因此,作为外国语言与文学的一个分支,日语及日本文化应逐渐成为高职学生通识教育的科目,使学生通过学习异文化,更加深刻认识本国本民族文化,培养包容理解的人文胸怀,开拓视野,丰富思维。

4 专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

为适应自身发展及满足社会需求,高职教育应尽早探索市场经济的运营模式,立足社区服务社区,成为社区文化中心,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服务对象可以扩展到各个年龄层,包括老年人和少儿,并主动承担部分企业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培训。为此商务日语专业应与一些日企及相关企业建立联系,为企业提供新员工培训,员工的定期研修等。同时,也可以面向社会承担出国培训,日语类资格证书培训等项目。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商务日语专业面临不断变换的就业市场和人们对教育的新的需求,应不断调整办学方向,增加办学活力,使人才培养既适应市场需求又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深层开发。

【参考文献】

[1][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57.

[2]王森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M].泰山出版社.

[3]严红君.商务日语专业商务日语能力分析既培养对策[J].职业时空,2010,6.

[4]罗如新.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0,8中旬.

[责任编辑:周娜]

猜你喜欢
专业群核心能力工学结合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