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峰 严卫星
普通学校的随班就读生,会有低度智障生。他们面对很大的学习困难,能日复一日地安静地坐着,先天因素让他们随班就读的校园生活不同寻常。教师是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学生要有爱心,要帮助、照顾班上的智障学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孩子并不领情,似乎已经习惯了以往的生活。要让这些智障学生和谐地融入整个班集体,我们到底要做些什么呢?
尊重学生个性。挖掘“闪光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智障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智力上和正常人有一定的差距,但智障学生身上也有着独特的个性,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特长。作为老师,很有必要走进这些特殊学生中间,挖掘闪光点,真正尊重每个学生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如,学生徐某,自卑孤僻、敏感多疑、倔强等一些心理问题十分明显,动辄和同学发生矛盾。但他的责任心比一般人强,有时也能看问题行事。我安排他负责教师讲台区域的卫生保洁,效果出奇的好。讲台的桌面上,干干净净;抽屉里,摆放有序;就连容易疏忽的角落,也是一尘不染。我利用晨会课的时间,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还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鼓励。那一刻,我看见他的脸上羞涩的笑容,显得十分腼腆可爱。我还特意推荐他当光荣的护旗手。此在肯定优点、表扬进步的同时,我不放过每一次给他做思想工作的机会,引导他看见自己的进步,让他逐步认识自己的价值,以及他自身对班集体的重要作用。慢慢地,他对老师和同学不再那么敏感多疑了,开朗了许多,也自信了许多。
搭建交流平台。发现“结症点”
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同班同学的关爱,教师的引导更是重要力量。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环节上,教师有必要搭建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全体学生意识到班集体的成长从智障学生的成长开始。通过创设和谐气氛,搭建自由交流平台,智障学生就愿意讲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会毫不保留地将内心的想法流露给老师,给老师提供教育、支持、引导的有效信息,将会取得比空洞说教更为奇特的效果。老师把自己定位于“合作伙伴”,则能心平气和地成为一个倾听者,让智障学生不再多疑,不再紧张,甚至感到轻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总能显露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老师则可以捕捉到最真实的教育信息,从而提供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由于是平等交流,老师不需要有任何空洞的说教,可以就事论事,可以不动声色地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正确的生活态度等教给这些智障学生。由于是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则更易接受和领会,而后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利用鲜活事例。寻找“转化点”
利用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感知、目睹具体事实后,在产生具体的经验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也是纠正智障学生不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如,有一名赵姓男生,有严重的语言和智力障碍,加上家庭比较贫寒,敏感多疑、倔强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还有严重的敲诈行为和偷窃行为,是一个绝对的“好动”生。由于他经常敲诈低年级的弱小同学,上课时间也要游荡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自然就成了学校的名人,很多同学因此都不愿意和他交往,甚至有些不知情的家长也找上门来算帐。我们认真地分析了他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只有通过他亲眼所见的事例,在他亲身感知、产生具体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沟通,讲清问题利弊,疏导他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他克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向健康的心理发展。于是将学校的法制副校长请来,对这名智障学生进行单独教育。通过促膝谈心,观看庭审录像,活生生的事实让他明白欺负弱小、敲诈、偷窃都是不对的,更是一种犯罪行为。通过这些事例的教育,赵姓同学的出格行为有了明显的改观。智障学生的心理纠正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教师善于钻研,做个有心人,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能及时搜索有针对性的事例、案例,避免宽泛空洞的说教,智障学生的心理教育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转化点。
注重学科渗透。形成“增长点”
智障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其教育方式的特殊性,既不能局限于一般的课堂式的讲座来进行心理辅导,更不能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待学生主动来咨询。所以,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在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过程的观察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学科互相渗透的方式,抓住一切时机,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一项首要任务。如,上语文、数学、音乐等课,都能通过课文中的人物事件、学生的表现以及他们在课堂上取得的点滴进步来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自我心理、学习心理、人际心理、合作心理、生活心理、认识心理、创造心理、成功心理、品德心理等九种心理,并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都能获得不同的心理健康发展。
对于智障学生,教师更多地肩负着一种责任,有责任把他们培养思想健康、心理健康的人。有理由相信:爱,能融化“心病”;爱,能播种希望。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泗港小学江苏张家港市中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