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冰山文体风格的语篇格律解读

2012-02-15 17:47李菁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主位侍者格律

李菁菁

(通化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吉林 通化 134002)

海明威冰山文体风格的语篇格律解读

李菁菁

(通化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吉林 通化 134002)

韩礼德认为语篇意义具有格律运动。马丁和罗斯进一步指出格律存在于语篇的各个层面。作家通过格律谋篇布局,读者也可以通过格律解读作家的文体风格。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及马丁和罗斯的格律论为理论框架,解读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探究文学语篇的功能文体学研究模式。

功能文体学;语篇格律;冰山风格;海明威

一、引言

韩礼德(M.A.K.Halliday)创建功能语言学理论迄今已有五十年了。在国际语言学界,该理论已从“边缘”语言学成长为“主流”语言学[1]40。文体学是受益于该理论的交叉学科之一[2]41。以功能主义语言观为理论基础,以文体风格为研究焦点的文体学被称为功能文体学(functional stylistics)。功能文体学家韩礼德认为 “文体风格即意义潜势”(style as meaning potential)[3]5。换言之,文体风格就是说话者/作者在语篇构建过程中的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组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分别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三个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相联系[4]234。文体风格是产生于情景语境中的意义选择。

本文从情景语境三个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出发,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及马丁和罗斯的格律论(periodicity)为理论框架,以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为语料,解读海明威的文体风格。

二、理论综述

功能语言学派认为语言是一个为交际提供选择的意义系统。说话人/作者在使用语言(languaging)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在语言系统中进行连续性的选择,生成语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头或书面的语段。”[5]1也就是说,一个语段无论篇幅长短,以何种形式体现,只要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便可称之为语篇。

小句是生成语篇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小句都可以划分为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两部分。在线性序列上,主位在前,述位在后。在信息分布上,主位是小句信息的起点(point of departure),传递已知信息;述位是围绕主位展开的内容,表达新信息。新旧信息之间的对立往往呈现为周期性的波状(wave-like)推进方式,“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6]102-103。

马丁和罗斯(Martin&Rose,2003)发展了韩礼德的这一理论,并将其投射到更高的语篇层面。小句层被视为小波浪(little waves)。主位是凸显于句首的波峰,述位是小句另一端的波峰。高于小句的段落层被比作大波浪(big waves)。段落的主题句是段落主位,被称为超主位(hyper Theme)。超主位是段落信息的起点,预测下文。超主位之后出现的是新信息,新信息围绕超主位不断拓展和推进,在段尾浓缩成超新信息(hyper New),将语篇带到一个新起点。段落层之上更高一级的语篇层是浪潮(tidal waves),由宏观主位(macro Theme)和宏观新信息(macro New)构成。宏观主位可以是一篇文章的题目,也可以是一本书的目录、前言等。

总之,格律存在于语篇的各个层面。主位—新信息结构(Theme-New)推动小句信息波的流动,形成小波浪;超主位—超新信息结构(hyper Theme-hyper New)推动段落层面信息波的流动,形成大波浪;宏观主位—宏观新信息结构(macro Theme-macro New)推动语篇层面信息波的流动,最终形成浪潮。前瞻浪潮:宏观主位预示超主位,超主位预示小句主位;反溯浪潮:宏观新信息浓缩超新信息,超新信息浓缩新信息。

马丁和罗斯把宏观主位、超主位、主位和宏观新信息、超新信息、新信息构成的开放式层级结构称为语篇格律(periodicity)。作家通过节奏谋篇布局,相对的,读者可以通过节奏解读作家的文体风格。

三、“冰山风格”的语篇格律解读——以《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为例

根据马丁和罗斯的格律论,标题“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即语篇的宏观主位。它既是语篇的场景,也是语篇主题的象征,更是对语篇内容的预设。在这个宏观主位下,以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语场(谈论的话题)、语旨(人物的退场)及语式(口语和书面语的交替)——的变化为标志,语篇全景被切分为四个依次展开的次语篇(sub-discourse)。

语篇1(第1段):深夜,一个孤独的老人还在餐馆里喝酒。

语篇2(第2-50段):两个侍者在闲聊中等着打烊。老人成了二人的话题。

语篇3(第51-75段):老人终于付账离开,两个侍者继续对话。但年轻侍者迫不及待回家。

语篇4(第76-84段):年轻侍者离开后,年老侍者并没有急于回家,他又到酒吧喝了一杯。

语篇1的首句 “It was very late and everyone had left the café except an old man who sat in the shadow the leaves of the tree made against the electric light”是本段的超主位,由三个小句构成:(1)It was very late,(2)and everyone had left the café,(3)except an old man who sat in the shadow the leaves of the tree made against the electric light(划线部分是各小句的主位)。 小句(1)、(2)由“and”连接,平铺直叙:时间很晚了,大家都离开了餐馆。 小句(3)起首的“except”打破了小句(1)、(2)的看似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让“an old man”一个人的不愿离开和“everyone”的都已经离开形成反差和悬念,引起读者强烈预期。此外,超主位还为下文提供了三个信息的起点——时间:“it”; 次要人物:“everyone”; 主要人物:“an old man”。后面的小句主位沿着这三个起点分别展开,拓展为三条主位链——时间链:“It—In the day time—but at night—and now at night”;次要人物链:“and everyone—The two waiters—they—so they” 和主要人物链:“except an old man—and the old man—because he—and he—and while he”。 严格的说,三条主位链中,只有时间链和主要人物链将超主位提供的信息起点贯彻始终;而次要人物链并不是“everyone”的延续,而是通过超新信息引入了新的参与者“The two waiters”。超新信息“The two waiters inside the cafe knew that the old man was a little drunk,and while he was a good client they knew that if he became too drunk he would leave without paying,so they kept watch on him”将段落内容导向新的起点。

语篇 2除了第9,18,19,50四段动作描写,其余段落均为两个侍者的对话。首段 “Last week he tried to commit suicide”为超主位:一个侍者提到“他(老人)上星期试图自杀”。其中的有标记主位“Last week”将新的时间植入,提示新语篇的出现。随后的对话围绕老人自杀的原因展开,小句主位多为 “he”、“why”、“how”。 末段 “The old man stood up,slowly counted the saucers,took a leather coin purse from his pocket and paid for the drinks,leaving half a peseta tip.The waiter watched him go down the street,a very old man walking unsteadily but with dignity”是超新信息,主要人物退场。

语篇3以年长侍者的发问 “Why didn’t you let him stay and drink?”为超主位。随着老人的付账离开,超主位后的小句主位变更为“I”和“you”,说明两个侍者不再谈论老人,转而谈论他们自己。按常理推断,故事应该在主要人物退场之后就结束或接近尾声,然而后面还有大段的对话和少量的动作描写,展现两人的意见冲突,道出不同年龄层人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看法。故事到此还没有结束,最终借年长侍者在年轻侍者离开后的一段内心独白将全文推向高潮。这段独白可以划分为18个小句。前三个小句的主位串联在一起(1)Turning off the electric light he—(2)It was the light of course—(3)but it(that the place be clean and pleasant),是宏观主位“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重现。第四个小句 “you do not want music”打破了前面的主位链,将话题转向语篇外的人们:(4)You—(5)Certainly you—(6)Nor can you。 随后的五个小句是年老侍者对“What did he fear”的自问自答。语篇焦点重新回归到老人 “he” 的身上:(7)What did he fear—(8)It—(9)a nothing—(10)all a nothing—(11)a nothing too.第十二个小句 “It was only that and light was all it needed and a certain cleanness and order”解释了为什么人需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后面的八个小句对其进行了具体阐释。尾句“He smiled and stood before a bar with a shining steam pressure coffee machine”宣告读者侍者内心独白的结束,引出下一语篇开始的场景。

打烊后,年长侍者独自回家,路遇一个小酒吧。酒吧服务生问年长侍者是否要喝一杯“What’s yours”是语篇4的超主位。超主位后是年长侍者跟服务生的几句对话,他喝了一小杯,然后离开。超新信息中的“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与宏观主位首位呼应,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小说结尾并没有对故事主人公的命运做任何交代。

以上是对《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语篇格律的层次分析。小语篇层面上,超主位预测下文内容,超主位后的小句对其进行解释和延伸,最后由超新信息进行总结和确认,并将内容推向新起点,继续向前发展。大语篇层面上,主位波和信息波生成预示故事的两股波峰,它们将四个次语篇各自的格律连接和推进,共同构成大语篇完整的节奏和韵律。

本文认为“冰山风格”不仅体现在文字的省略和意蕴的留白,更体现在海明威对语篇节奏的宏观调控上。海明威把不同语域的语言结合使用——时而默默无闻地铺陈背景,时而不加评论地“倾听”对话,时而侵权越界地替人物说话——似乐曲的一个个小节,每一节都有自己的节奏,每一节之间都具有一种自然流畅的联系,连起来就是一首时徐时急、动静相宜的完整乐章。

四、结语

以上研究表明:划分语篇全景下的次语篇是进行语篇格律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情景语境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的相关联动不仅为次语篇的划分提供了可靠依据,并最终构建了作家的文体风格——文体风格是产生于情景语境中的意义选择;马丁和罗斯提出的超主位(段落主位)和超新信息(段落新信息)概念分别对应次语篇的主位(首段)和新信息(尾段)。是否需要重新为次语篇的主位和新信息命名,以及语篇格律理论是否适用于更复杂的语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透过语篇格律对一个具体的文学语篇进行功能文体分析,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的把握语篇进程(discourse history),解读作家的文体风格,而且对语言教学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写作教学,理解和把握语篇格律与情景语境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有层次地构建语篇框架,控制语篇走向,凸显文章主题。

[1]黄国文.系统功能句法分析的目的和原则[J].外语学刊,2007(3).

[2]戴 凡.格律论和评价系统在语篇中的文体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2002(5).

[3]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Birch,D.and O’ Toole,M.(eds.)Functions of Style[M].London:George Pinter Publishers,1988.

[5]Halliday,M.A.K.and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6]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Deciphering Textual Periodicity in Hemingway’s Iceberg Style

LI Jing-jing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Halliday stated that a discourse unfolds regularly as a dynamic wave.It is further discussed by Martin and Rose that the wave-like theory is valid for all levels of a discourse beyond the clause.This paper applies Halliday’theory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he theory of Periodicity developed by Martin and Rose to examine the regularity of information flow of the discourse——A Clean,Well-lighted Place aiming for deciphering the iceberg style of Hemingway,and exploring the research mode of literary text in terms of functional stylistics.

functional stylistics;textual periodicity;the iceberg style;Hemingway

I712.154

A

1008—7974(2012)01—0057—03

本文系院社科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16

2011—07—05

李菁菁(1982-),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教师,硕士。

林凡)

猜你喜欢
主位侍者格律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宫毯:所谓礼仪尽在脚下方寸格律间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早已提前死去
各有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