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诚信与社会公信力

2012-02-15 14:17:24吴文华宋起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专家学者公信力诚信

吴文华,宋起瑞

(唐山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唐山 063000)

政治学法学研究

浅谈诚信与社会公信力

吴文华,宋起瑞

(唐山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唐山 063000)

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现实生活中,诚信普遍缺失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政府公信力的丧失,社会诚信的重建必先以恢复政府公信力为前提。政府在处置公共事件中面临着新观念、新体制的挑战,各级政府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力,才能做到为人民谋福利,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增强诚信意识,理顺行政体制,严格依法行政,完善责任机制,强化监督制约,全面公开信息。

诚信;社会公信力;信任危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是举世共睹的事实。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总体看,国人的精神状态依然饱满,整个国家和谐安定、稳中向前。但是,在经济浪潮的推进中,却涌动着一股回转漩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那就是:诚信缺失,公信力低落。

诚信是社会生活的调和剂,公信力是控制社会大局的稳定器。一旦诚信和公信力出了问题,人们坚守信念、鉴别真伪的意识就会削弱,久而久之,难免会导致较大面积的信任危机,甚或信仰危机。诚信素质的养成,社会公信力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破坏起来,短时之内就可能丧失殆尽。没有普通的诚信为基础,缺失强大的公信力做保障,就难以形成有效合作的社会局面,这会极大地提高做事的成本,影响和阻碍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我们的各级政府、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曾被视为重诚信极具公信力的群体,今日缘何信任降级?

这是因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多样化,旧的规则体系已经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新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很多行事准则,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发展态势。民众的诉求与过去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异,政府给予的承诺,专家做出的判断,媒体发出的信息,往往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有很大的差距,致使社会诚信与公信力受到削弱,信任度下滑降低。

过去人们常说:“有事找政府。”现在老百姓对政府已不那么亲近与信赖了,其原因在于某些机关工作人员,视政府为衙门,视老百姓为被管理者,特权思想严重,官僚作风盛行,使老百姓深感门难进、脸难看、口难开、事难办。还有某些政府部门在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上,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致使某些政策、措施不能照顾到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有时尽管文件上写着、官员们讲着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倾斜,但执行起来往往走样,借助政策倾斜理应得到照顾的人们反而得不到实惠,倒是某些权势者暗中把好处捞到自己手中,某些机构或少数个人把自身的特殊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与民争利,自然会引发群众的极大不满,从而丧失自身的信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对公共信息的知情权,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和老百姓之间要建立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首先要保证信息本身客观、准确、真实,然后要做到信息发布及时,传递渠道畅通,使老百姓了解事实真相,促使问题妥善解决。面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比如地震、矿难、恐怖事件、局部骚乱等,要让人民群众了解,不要“瞒”,不能“捂”,信息不公开,民众不知情,反而会谣言四起,小道传递,导致政府工作陷入被动。我们常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老百姓什么都不知道,不了解真实情况,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他怎么尽公民之责呢?

政府的公信力,对安抚民心、稳定大局具有重大作用。此外,被视为在社会活动中角色独立、立场公正,能为民众提供具有客观性、权威性意见,可作为公共利益代言人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转型,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许多精英雄心勃发,大显身手,凭自己的智慧和实干,创造了巨额利润,既富了自己,更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这是值得鼓励和表彰的。但是,有个别人通过非正常手段也富了起来,过上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奢华生活,他们占有的巨额财富与其低下的修养和素质极不协调,这不仅注定了自身的短命前程,也为社会埋下了隐患,巨大的名利落差强烈冲击着社会上的各个群体,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了不平衡。专家学者和媒体也是社会的成员,在这样的诱惑和冲击下,很难独善其身,加之个别人信仰根基不深,意志力又很薄弱,于是迷茫,于是误入歧途,他们也在赚大钱、出大名的驱动下,心身浮躁、急于求成,不再静心做学问,不再安心搞科研,不再坚持学术良心;个别媒体也遮掩了明朗的阳光,关闭了通透的天窗,不再追求事实的真相,而是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逐步丧失了公正立场。比如,有的专家做虚假论证,有的学者写违心文章,有的媒体发不实信息,须知,一旦失去了严谨和公正,背离了科学和真理,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也就丧失了公信力的基础,这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

那么,如何恢复社会诚信和重构社会公信力呢?

首先,要从各级政府部门做起,无论哪级政府,勿忘取信于民。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任的基础,各级人民政府要克服官僚主义,丢弃特权思想,清除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变革衙门式的政府,构建服务型的政府,要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府是清正廉洁的,是一心为民的,这样人们才能信你、服你,讲信誉才能有权威。还有,政府要加强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建设,在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前,要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反复充分地进行论证,虚心诚恳地听取群众意见,考虑到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支持因素和制约因素,预估政策出台后的积极效果和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对于需要特别关照的,比如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集体、有特殊性的行业和部门、边远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等,可在制定政策时充分关注,予以适当倾斜,绝不可草率行事、朝令夕改。一旦政策出台,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是不可随意“倾斜”的,要防止某些人借口“政策倾斜”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要杜绝某些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否则,政策就丧失了公平性,政府就丧失了诚信和权威,社会公信力就受到质疑,久而久之,就将产生严重后果,出现信任危机甚或信仰危机,这样危害性和风险性就太大了,想重新凝聚全民之力、振奋民族精神就需要花更大气力,付出更大代价。所以,面对诚信缺失、社会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必须未雨绸缪、高度重视、用心疏导、努力化解,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拖延逃避。一定要保障老百姓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促进公共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只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社会公信力就会显著提升。

其次,要重视专家、大众媒体的社会作用,发挥他们在民众中的正面影响力。

专家学者多为某专业、某学科的有识之士,他们往往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乃至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民众尊重他们的人品,希望聆听他们的声音,接纳他们的信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面对重大的公共事件或实践活动中的疑难问题,老百姓往往愿意了解专家学者的分析判断,渴望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为此,专家学者应以平等的心态面对民众,科学地、客观地、诚恳地为老百姓排疑解惑,这样,他们不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提高了自身的信誉,同时也增强了社会的公信力。专家学者必须洁身自好,坚守学术良心,保持严谨态度,切不可为名利所扰。伪科学、假专家愚弄人心,同样要受到严厉惩处。

媒体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他们是党和国家的舆论工具,是民众诉求的呼吁者和传递者,他们发出的声音、公布的信息,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能够让各级政府放心,让老百姓相信。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年敲钟,春晚的零点报时,新闻联播19点开始,海内外华人绝对相信,世界听众也不质疑,这就树立了牢固的社会公信力。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各种媒体发出的信息都精确到这种程度,但必须反复强调,媒体一定要求真务实、客观公正。一旦媒体出现虚假,给社会公信力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决不可等闲视之。

为了保证社会公众能够获得来自专家学者和各种媒体及时准确的情报和信息,应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立维护社会公信力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他们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环境,保障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和传递客观信息的自由权利,使他们有说真话讲实情的底气;同时,也必须建立相应的惩处机制,对宣扬伪科学、传播假方略的个别专家学者,不能姑息纵容,要提高他们的失信成本。发现报刊登了不当的文稿,广播电视传递了不当信息,名人做了虚假骗人的广告,一定要追究责任,对违背诚信损害公信力造成恶劣后果的,要施以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找回诚信,重构社会公信力。

最后,要恢复社会诚信和重构社会公信力,还必须普遍提高民众的素质,提倡诚信从我做起,增强人民群众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中国的老百姓一以贯之地崇尚诚实,讲求信誉。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人们始终以诚实守信为修身立命之本。做工的,必利其器;务农的,善待土地;从商的,童叟无欺;求学的,闻鸡而起;当兵的,宁死不屈;做医护的,救死扶伤,被尊为白衣天使;当教师,循循善诱,被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历史文化的沉淀积习,不仅充分体现了广大民众的敬业精神,也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人与人之间,诚恳相待,彼此信任,相互依赖,大家都有安全感,悠然而无虑,人际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稳定。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如果我们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秉持诚实守信的品德,上下同心,举国合力,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遗憾的是,从“十年文革”的浩劫开始,已经给社会诚信带来了极大的创伤,“怀疑一切”逐渐在民众心中滋生蔓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沉痛地总结了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开始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逐步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无论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的到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诚信问题,这应该成为全党全民的共识。

发扬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传统,增强社会公信力,消除信任危机,固然需要各级政府、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的不懈努力,同时也必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素质。目前,由于诚信丢失,公信力下降,社会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怀疑权威的思想普遍存在,有些民众似乎什么都不信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随意宣泄,忘记了自己也是构筑诚信大厦的一份子。要找回丢失的诚信,重构社会公信力,民众必须以正面的心态积极参与,从我做起,自觉地学习修养,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提高鉴别是非真伪的能力,遇到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做事情重诚信讲信誉,不轻信谣言,不乱传假话,通过学法,执法懂法,既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能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如若发现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新闻媒体有违诚信之举,可以大胆举报,坦然批评。

总之,弘扬诚信,提高社会公信力,是迈向文明社会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民主法制社会,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1] 刘莘.诚信政府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 温玉斌.加强诚信政府的建设[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0(2).

[3] 鄂振辉.我国政府诚信问题初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3).

[4] 王善于.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之我见[J].理论学习,2009(3).

[6] 柳朴方.卢雅卿.浅析中国政府公信力现状[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1).

[7] 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J].行政学研究, 2011(7).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On Sincerity and Social Credibility

WU Wen-hua, SONG Qi-rui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Sincerity is the basic el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 In real life, the general lack of sincerity is an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Its germ lies in the government’s loss of credibility. The restoration of the cred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is the premise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integrity. The government is facing the challenges from the new ideas and systems.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strict lawfully administration, perfect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fully show a comprehensive public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honesty and to straighten administrative system to realize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sincerity; social credibility; credibility crisis

D669

A

1009-9115(2012)04-0093-03

2012-04-20

吴文华(1960-),男,河北迁安人,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专家学者公信力诚信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2021年17期)2021-09-21 10:41:22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2021年15期)2021-09-02 05:34:32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党课参考(2020年18期)2020-09-25 09:47:44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4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党课参考(2017年4期)2017-04-14 10:26:40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