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春
(扬州市邗江区图书馆,江苏 扬州 225009)
李万春 男,1972年生。本科学历,馆员,馆长。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
农家书屋是由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当前全国各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农家书屋的服务场所在农村,服务主体是千千万万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因而要切实发挥出各地农家书屋的服务效益,使之真正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添加剂,获取各类信息的窗口,推动致富的好帮手,因此,开展优质、高效、创新的读者服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成农家书屋近20万个,但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由于存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文献资源配置滞后、服务观念落后、服务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家书屋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许多地方的农家书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了一种摆设。
由于各地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村里工作人员兼任或临时负责,他们的专业管理知识匮乏,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管理队伍业余化的状况比较突出,正常的读者服务工作常常会受到其他工作的“排挤”,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使书屋管理的主业反倒成了副业,阻碍了读者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此外,大多数农家书屋仅能开展简单的图书借还工作,管理中缺乏图书推荐环节,缺乏与读者沟通,基本不组织读书活动,缺少主动开展服务工作的意识,导致读者寥寥无几,降低了书屋对村民的吸引力,逐步丧失了这一基层文化阵地应有的活力。
虽然各级主管部门对农家书屋的建设标准都有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建设中,不少地方为应付检查验收,随意腾出一间房子,挂上牌子,放几组柜子,摆上几把椅子,就草草了事,而不认真考虑书屋的坏境是否有利于读者学习,是否方便群众使用。有些房屋建在村服务中心的顶楼,上下不便;有的建在偏僻的角落,光线阴暗;有的与体育活动室建在一起,难得清静等等,诸如此类现状,使农家书屋服务阵地的窗口地位得不到体现,不同程度地妨碍了群众的使用。而且不少农家书屋的开放也呈现出随意化的状况,每周开放的天数、每次开放的时间,全凭管理员的主观意愿,不能认真地执行作息制度,久而久之就会挫伤群众使用农家书屋的积极性。
许多书屋在文献资源的配置上只求数量达标,不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首先是品种单一,仅有图书,缺少报纸、期刊和电子读物;其次是可读性与针对性不强,忽视了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产业结构特点和村民个性化阅读需求;再次是更新速度慢,有的书屋一年才买一次书。长此以往,书屋就会慢慢地失去村民的信任,常常每天只有少数人光顾,甚至多日不见读者上门,服务效益十分低下。
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管理人员,因此要重视管理员的选配、培训和管理。
2.1.1 要重视管理人员的选用
农家书屋工程不是短期行为,对管理员的素质、稳定性和服务的积极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尽可能体现管理员队伍建设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减少用人的随意性,应定岗、定人、定责,为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2.1.2 要重视管理员的培训
鉴于当前农家书屋全部实现管理人员专业化配置不太现实,那么加强对现任管理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组织管理员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就书屋的常规管理、读者发展、读书活动组织、信息化服务开展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增强管理员的业务知识;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轮流到当地的图书馆参加实习,在实践中提升他们分类编目、读者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让他们熟练掌握图书室运转的流程,促进其走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2.1.3 要重视管理员的考核评价
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的绩效考核,是推动书屋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首先各个村或主管部门要将书屋的建设管理纳入到每年的事业发展规划,量化出每个书屋的年度工作目标,从制度执行、常规业务工作管理、资源利用效率、读者数量提高、举办读书活动的场次等方面,向管理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围绕目标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和评估考核,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推动管理员积极主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
2.2.1 注重阅读内容的多元化配置
新时期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阅读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因此各农家书屋在配置文献资源时,要切实做好对村民阅读需求的研究,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实际文化水平、阅读能力、阅读兴趣,有区别地配置文献,不但要讲究科学性、实用性,也要讲究娱乐性、休闲性。要形成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图书等不同类型文献共存互补,这样才能兼顾多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增加书屋的人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
2.2.2 注重个性化阅读产品的生成与开发
在不同地域的广大农村,由于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形成了各地村民的阅读兴趣与文化需求的差别。农家书屋的管理者要正视这一现实,注重自身个性化产品的生成与开发,努力形成各自资源配置的特色。如结合当地“非遗”的收集与整理,将相应的资料编印成册,形成特色文献资源;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收集有关当地古今人物的著作、传说、故事等材料,加强地方文献的建设;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特点,收集相关的产业信息,形成系列的信息资讯等等,并将它们设立成专架,供大家选择使用。这些自主生成与开发出的个性化文献资源,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与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必然会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
2.2.3 注重数字化阅读资源的共享
当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推进到了乡村,有条件的农家书屋应抓住机遇建成共享工程的基层服务点。由于文化共享工程在资源的建设上贴近农民生活,拥有大量丰富的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信息资源,其内容涵盖了文化、历史、法律、农业科技、卫生保健和生活百科等方面的知识,且多以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影视节目等表现形式出现,非常方便各类人员的选择使用,因此农家书屋要积极利用共享工程强大的数字资源来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2.2.4 注重阅读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家书屋能否对村民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关键在于文献资源的更新。在各个书屋购置经费相对匮乏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用好有限的资金,保持配置内容的新鲜度,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固定采购与随机采购相结合,即报纸、期刊每年可采取一次性订购,尽可能保障适合农民的报刊种类齐全。此外可采取随机采购的方式,不定期地为书屋补充新鲜血液。二是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现在每年各大出版发行公司都会举行图书展销会,书价都会有折扣,如果能以县、市组团集中采购,让利会更加明显,这样用少量的资金会采购到更多更好的书籍;平时再组织一些零星与分散的采购,不间断地来更新书屋的文献资源内容。三是网络采购与店面采购相结合,目前图书经销商在互联网上开设了不少专业网店,这些网络书店不仅品种丰富,而且更新快,相对于书店的门市采购来说,也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因而可以适当地利用网络书店少量采购不同时段的最新图书。
2.3.1 加强服务工作的宣传,提升书屋的影响力
首先要做好书屋的阵地宣传,将书屋的服务内容、开放时间、活动项目等服务信息公之于众;其次要做好流动宣传,定期印制宣传单,刊登新书推荐、导读、书评等内容,适时向村民发放,以此来确保书屋的阅读信息能渗透到乡村的各个角落;三是要做好读书节日的宣传。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5月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还有许多地区性的“读书学习节”,农家书屋要有意识地依托这些节日,开展阅读宣传与服务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关注阅读,渲染全民读书氛围,提升农家书屋的影响力。
2.3.2 开展读书活动,激发村民的阅读热情
农家书屋不同于城乡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以群众的需要为着眼点,变封闭服务为开放服务,变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吸引群众看书学习,把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带给农民,使其真正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农业技能、提供市场信息的场所,激发起他们的阅读热情。
①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读书活动。牢牢抓住传统节日这一有效载体,借助农村节日文化活动的平台,组织诸如“春节读书周”、“元宵灯谜会”、“中秋赏月故事会”等系列活动来吸引大量的休闲与返乡人群参与,增添乡村的书香气息。
②结合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开展读书活动。利用上级部门在基层开展的农技员培训、科技下乡活动的有利契机,及时开展相关阅读信息的传递,帮助农民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科技致富。
③结合特定人群开展读书活动。一是针对少年儿童,充分利用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开展诸如“红领巾读书征文”、“科普夏令营”、“中华名篇经典诵读”、“晒书会”等系列活动,发挥农家书屋的育人功能;二是针对中老年人,组织健康知识讲座、老年书画联谊会、夕阳红读书会等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④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开展读书活动。结合各地的产业特点和生产实际,根据产业人群在产、供、销各环节所需的知识,配置相关书籍,设立特色专架,开展专题读书活动。
大力开展延伸服务,增强书层辐射能力,扩大服务范围,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农家书屋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也要主动更新服务理念,因村而宜、因人制宜、因势施宜,适时地推进延伸服务活动,以进一步创新读者服务工作模式,提升服务效率。
2.4.1 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实施图书漂流,传递书香,分享资源,倡导阅读,已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各农家书屋的图书藏量少的有上千册,多则达数千册甚至上万册,已具备了开展图书漂流的基础条件,让图书在流动中发挥作用,实现传递知识的价值。在活动中,适宜采取定点漂流的方式,在村内的工厂、企业、学校等人群比较集中且环境相对封闭、便于管理的地方设立图书漂流站,定期投放图书期刊,供大家交流阅读,积极创造方便快捷的阅读条件。同时图书漂流也要明确管理责任,制定阅读规则,使看似无序的活动处在有序的管理之下,避免资源的流失。
2.4.2 开展文献信息专题服务活动
做好有关文献的研究与信息的收集,开展形式多样的流动服务,为地方领导决策服务,为地方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服务。
①开展专题信息的收集与传递。针对各地区农村重点工作的开展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确定信息收集的主题,再对书屋中收藏的文本资料和网络上的数字信息进行筛选与处理,编制成各种类别的信息简报、专题汇编,分发给所需要的单位、个人,使他们及时掌握和了解本部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为其决策、投资、经营等方面提供服务。
②开展专题信息流动服务。一是开展流动送书服务,本着“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服务理念,将农民所需的图书资料定期送到他们手中,开展定点跟踪服务;二是开展流动放映服务,利用多媒体移动设备等现代化的装备,到工厂、企业、农业种养殖大户等场所播放科技类、思想教育类、讲座类等方面的影片,实施流动专场服务;三是开展流动展览服务,以本地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特点、经济布局、产业状况为导向,制作各种主题鲜明、图文并茂的展板,在集市、村头、工厂、学校、商店等场所开展流动展览。
[1]刘亚晶,阚立民.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2):12-15.
[2]李泽文.县级图书馆如何助推“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学刊,2009(7):10-12.
[3]何菲,曹湘平.农家书屋工程持续发展的对策[J].图书馆建设,2009(4):77-80.
[4]赵鸣.当前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的困顿与发展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1(7):121-124.
[5]摆建红.县级图书馆应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发挥的作用[J].图书与情报,2011(3):88-90,98.
[6]李万春.浅谈“农家书屋”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