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模式与展望

2012-02-15 13:42姜洪良王方园
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服务网络分中心分馆

姜洪良 王方园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姜洪良 男,1953年生。研究馆员,读者活动部主任。

王方园 女,1980年生。本科学历,馆员。

我国“十二五”规划在文化建设目标中提出要积极推动文化发展,基本构建覆盖各区域、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特别要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我省广大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需求和对信息的集成式获取需求迫使辽宁地区的各级图书馆必须走协同发展之路。由一馆独立发展到集群整体发展,文献信息服务由各自分离到多馆联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 传统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发展模式概述

辽宁省图书馆作为省内文献信息传播中心和社会教育基地,从2000年开始就对省内各级图书馆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初期的探索。至2009年,辽宁省图书馆在辽东、辽西、辽南、辽北及省会沈阳建立起了130余个书刊流动站,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又以各级图书馆为平台,将大量书刊资源、科技资料和特色服务送入了各市、县(区)、乡(镇)、村(社区),为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做了大量的工作和积极的探索[1]。

1.2 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以建立书刊流动站的模式难以紧密联系各馆,不足以推动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辽宁省图书馆事业的协同发展。传统的书刊流动站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2.1 服务手段单一。由于传统的书刊流动站主要内容限于对书籍、刊物、自制科技资料的流动性、轮换式传播和传递。服务手段的单一导致服务范围的狭窄和服务效果的微弱。而仅是单一的文献服务,往往由于缺乏持续的资源更新、维护机制保障,而造成流动站内书籍破损、刊物陈旧,不能紧跟当地经济发展走势来传递新鲜及时的市场动态和商业信息。

1.2.2 受到资金、人才、技术的限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在一些发展缓慢的地区,当地图书馆因缺乏资金无力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单纯建立图书馆流动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该地区图书馆在管理与业务上较为落后的局面;而资金不足又进一步导致专业人才的缺乏,基层图书馆往往不能为书刊流动站配备专业人才,流动站工作人员往往未经系统的专业培训而且流动频繁,难以向读者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人才的缺乏更令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图书馆技术的升级和发展成为奢谈,没有技术的深刻变革,图书馆集群的协同发展便只能停滞不前。

1.2.3 读者活动难以持续发展。尽管辽宁省图书馆每年都会在各市、县、乡、村等地组织数百次的读者活动,但由于辽宁地域广大,如此频繁的读者活动均摊入各地就显得寥若星辰,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系统发展的态势。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辽宁图书馆集群的协同发展,辽宁省图书馆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发展的先进理念,根据自身条件、地域特点和省内图书馆总体发展程度等客观情况,经过多方调研、科学分析,决定将建立辽宁省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作为打造省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举措。

2 建立服务网络,覆盖省域范围

2.1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的结构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分设在各馆的书刊流动站为基础,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范围,深化服务,升级技术,开通网络平台,统一操作系统,规范操作流程,建设数字资源,形成现代化、规模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文化信息服务有机体。辽宁省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分为五级结构,以省图书馆为服务核心馆,即服务中心基地,于市级馆设立二级分中心,在区、县级图书馆设立三级分中心,街道、乡镇图书馆设立信息服务分馆,在社区、村图书室(文化站)设立基层服务点。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手段为依托,以总分馆制为基本运行模式,根据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特点、人口分布、群众需求,设立级级联动、层层辐射的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实现区域内图书馆集群的资源共享和服务同步,以完备的服务网络为全省人民提供集成式的文献信息服务[2]。

2.2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的运作模式

2.2.1 建立服务中心基地。图书馆集群的协同发展,不是单个馆能完成的,只有区域内多个图书馆并肩协作,实现图书馆之间各种资源不同程度的共享和整合,才能令文献信息服务网络的功能得到充分实现。就图书馆的综合能力和地位来看,辽宁省图书馆无疑应该成为这一网络服务体系的核心,充分发挥其中心和基地的职能,规划并推动全省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的发展责无旁贷。为实现省内图书馆协同发展,特别是进一步促进基层馆业务建设,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基地需要统筹省内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配置,为全省民众提供信息服务,将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服务资源辐射到服务网内各级分中心、分馆和服务点,为其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管理各级分中心的业务工作;全局谋划,周密部署,组织推动各项服务的开展,并由分馆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和执行;统一管理规范、执行标准和评价机制,对所有分中心和服务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

2.2.2 建立二级服务分中心(市级馆)、三级服务分中心(县区馆)。市级图书馆与县区馆作为整体文献信息服务网络的二三级分中心和本地区内中心馆,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心基地的决策和方针,并根据协同发展目标和业务规范,监督下级服务中心和服务点工作的落实和进展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和问题,整理、反馈给中心基地,接收、管理和保存上级中心发送的信息资源,整理、发送给下级分馆和基层服务点;配合中心基地工作,参与信息收集、加工与整理,作为承上启下的桥梁沟通上级分中心与下级分馆,积极做好文献信息服务网络的衔接工作;在减轻中心基地压力,指导下级分馆工作的同时,承担起本地区信息服务业务管理的责任,为广大用户和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

2.2.3 分馆(乡镇图书馆)与服务点(社区、村图书室、文化站)。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实现省内的全覆盖,分馆与服务点是必要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群众,有利于为偏僻地区用户提供服务;其在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微型图书馆,可以提供书籍外借、报刊阅览、电子阅览等服务,可以部分满足基层群众娱乐休闲、学习调研的需求。其信息资源由二三级分中心根据当地情况和用户需求而进行调拨和调控,主要职能是为当地群众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并依托各上级中心提供的信息资源,在各自区域内开展有效的服务。

3 建立服务网络的现实意义

3.1 符合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当前社会环境

随着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基层社会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单一图书馆的孤身作战已经难以满足用户多元而海量的信息要求。近年来,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国内各地图书馆纷纷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各种合作形式也不断涌现,以中心馆、总分馆、图书馆联盟等各种不同的方式都在尝试和探索着图书馆之间不同程度的资源共享和整合。在我省,各级图书馆多年来一直是以部门、系统为主体的组织形式运行,图书馆是由政府部门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主办或主管,在不改变现有运行机制的情况下,要将各级图书馆统筹管理,特别是实现资金、人员的统筹,在近期内难以实现。因此,辽宁省图书馆馆经过周密调查,认真研究,在省内尝试实施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运作模式,即在各级图书馆内部成立一个分馆式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基地统筹资源,统一操作平台、统一业务管理、统一技术支撑、统一执行规范、统一服务规范,在全省范围内运行总分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书馆的集群协同发展,这是在不打破现有行政隶属人事关系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实行的一套渐进的可行方案。

3.2 实现资源高效统筹,降低发展成本

辽宁省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遵循集约发展、多元发展的原则,最大化统筹各种资源,有效避免了重复投入、无效投入和投入不足等问题,大大节省了各级图书馆,特别是经济贫困地区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从而提升了一批县镇图书馆的业务和管理水平,盘活了一大批目前发展迟缓或停滞,业已空壳化的乡镇、社区(村)图书馆或图书室,进而大大推进了区域图书馆事业整体的发展与升级[3]。

3.3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能力

在辽宁省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体系中,省馆即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基地,依托自身人才优势,可扶持各分中心、分馆、服务点大力强化队伍建设。一方面,中心基地可举办各种培训活动,而分中心选送人员参与相关培训,并在受训结束后参与考评,考试合格者由中心基地颁发证书,凭证上岗,保证了岗位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而接受了专业培训的员工在保证各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分馆和服务点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对文献信息服务分中心、分馆和服务点所在图书馆整体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示范、指导作用[4]。

3.4 提高技术水平,强化整体实力

图书馆协同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和不断升级。资金和人才问题曾是困扰各级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网络的建立为技术的升级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技术相对落后的分中心在得到中心基地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后,技术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极大增强了自身发展活力,也提升了省域图书馆整体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发展策略与未来展望

4.1 实现层级联网,统一业务平台

技术不是最重要的,然而技术是最有效的[5]。由于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是总分馆模式下的协同发展,在业务流程、业务范围、业务功能和数据处理方式等项工作中都有别于各馆的单独发展,因此采用能够满足整个信息服务系统各项业务和管理功能的软件是十分必要的。像深圳图书馆采用统一业务平台的互相连结,实现了通借通还及覆盖全市的24小时自助服务站;广东东莞图书馆应用interlib软件,实现了区域内百余家图书馆业务平台和数据库的联网都是我们可以参照的服务模式。只有统一业务平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图书馆技术力量薄弱、系统维护困难的问题。而统一业务平台在解决区域内业务管理自动化问题的基础上,更能完全实现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基地与文献信息服务分中心、分馆、服务点间的协调管理、联合目录、馆际互借、通借通还、资源整合等业务问题。平台应以目录管理为核心,深刻揭示图书、期刊、报纸、光盘、数据库、多媒体资源的馆藏与流通情况,使各种资源在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基地、分中心、分馆、基层点之间实现自由流通和统筹整合,建立起布局合理、协调有序、管理规范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进而真正实现省域图书馆的协同发展。

4.2 进一步升级与完善管理系统

在业务管理领域,打破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行业管理机制。进一步争取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在现有各级图书馆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政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形成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内部的行业主导机制。明确中心基地主脑和心脏地位,能够对其他分中心、分馆、基层点行使财政、人事、业务管理权力,进而对整个服务网络谋篇布局,合理规划,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持续、稳定、协同发展。

4.3 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考核标准

为了确保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协调发展,中心基地应设立统一的规范、标准、操作程序、管理制度、服务标准、工作条例等,从而确保文献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树立文献信息服务的整体形象。在提出有效目标后,更应明确评价标准,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各成员进行科学考量和严格评估,考核应涵盖各级分中心、分馆、服务点整体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及社会效益等多项内容。

4.4 探索读者活动的联动发展

展览、讲座、阅读推广活动在中心基地、分中心、分馆、服务点同时开展,既可形成图书馆读者活动的联动效应,又丰富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的服务内容,还可以增强服务网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结语

建立辽宁省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是辽宁省图书馆积极探索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的渐进方案和大胆尝试。尽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国内外图书馆在依托总分馆机制,联动图书馆群落整体发展的成功模式给了我们探索的启示。目前,辽宁省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有着周详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我们相信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在全体成员馆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必将发挥集团效益,有着广阔的前景。

[1]肖焕忠.深圳“图书馆之城”总分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7).

[2]杨方铭,邹鑫.论图书馆整体发展的新模式——图书馆集群[J].图书馆,2011(4).

[3]赵奇钊.多系统图书馆协调发展与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J].情报杂志,2008(4).

[4]王涛.试析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的运用前景[J].图书情报论坛,2008(3).

[5]邹鑫.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服务体系初探[J].图书馆,2010(1).

猜你喜欢
服务网络分中心分馆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河南分中心
构建江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模式的思考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服务网络协作模式下中小物流企业间利益分配研究
高速公路监控分中心网络配置探析
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载体问题探析——基于遵义市构建“四级服务网络”的思考
全国首个民族出版产品质检分中心成立
各地分中心 海选现场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