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剑
(海盐县张元济图书馆,浙江 海盐 314300)
〔作者信息〕杨剑,男,馆员,副馆长。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是“无线射频辨识系统”,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无线电波辨识目标物上的标记,以进行无线数据辨识及撷取相关信息的工作。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来获取数据。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如读取距离远、支持快速读写、多目标识别、储存信息可多次更改等。
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应用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05年之后开始大规模应用,据统计2005年之后全球范围内大约有400多家图书馆应用了RFID技术,到2007年达到了2000家的规模。在我国,深圳图书馆在2006年应用了RFID技术,是我国第一家使用RFID技术的公共图书馆。之后如武汉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上海长宁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也陆续实施了RFID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正在计划实施RFID技术,建立RFID管理系统。
RFID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采集数据的速度,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快速、高效、安全的信息识读和存储,而且具有信息载体身份的唯一性。这些特性决定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帮助图书馆实现读者自助借阅、24小时读者自助还书、快速馆藏资料清点、图书自动排架、顺架、安全防盗等功能。
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包括:图书流通的管理(借还、防盗、图书定位查询)、馆藏的管理(盘点、顺架)、内部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以及数字资料服务等。目前的这些业务,除了数字资料服务外,其他方面都依赖传统的方式工作,甚至是手工工作,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上述所有的业务环节数字化,提供各环节的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打造全面数字化的图书馆。
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常年累月的重复性劳动,加上图书馆工作本身就很繁重,很容易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一定的消极思想。另外,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管理也大伤脑筋,加上读者也对图书馆表示不满,导致图书馆人员对图书馆工作满意度有所下降。通过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技术改造,可以采用技术手段来弥补管理上的缺陷,同时把工作人员从图书馆日常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RFID的应用势必会提升图书馆的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水平。特别是在县级图书馆,馆员的数量有限,RFID的应用会极大地解放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流通环节人员的劳动力,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与传统的条码相比,RFID技术不需要一本一本地扫条码、冲销磁处理,整个借还过程不需要工作人员的干预,由读者自助完成,简化了借阅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大大缓解人手紧张的问题,让更多的馆员投入到为读者服务、咨询等工作中去。
RFID技术的应用对于目前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错架、乱架现象有着积极的意义。利用手持盘点设备,可以使得开架书的顺序整理变得简单有效。传统的图书馆完全靠人工来完成乱架与错架书整理工作,使用手持设备以后,RFID标签的图书整理可以按照预先的设定,找到乱架的书(读者顺手放置错)、错架的书(读者有意放置到别的书架方便自己使用的),并再次按顺序排放,满足理架的管理要求。传统的图书馆利用OPAC查找书已经很方便,但是到实体架取书比较困难,一个是对于排架规则知识的不了解,一个是对于多层架的规律不熟悉。如果在OPAC上查到书,并提供图形指示界面到大致的那个库架前,可比较快速便捷地找到想要的书。
但同时要指出的是,在实际使用中盘点设备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例如读取效率的问题,现在市场上的所有盘点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几乎没有达到100%的准确率。特别是在盘点某一排架的头和尾的两本图书时经常容易发生读不到或者读取困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效率和准确率。所以在现阶段,盘点设备还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盘点,在使用设备的同时人工必须做二次检查,才能确保一定的准确率,降低错架和乱架的比率。
在图书安全方面,RFID技术的应用对于县级图书馆的管理则带来了一定挑战。本馆采用的是国内主流的高频技术,而高频的标签外形较大,普遍在50mm×50mm左右,易于发现。如果有读者将标签故意撕毁或者遮挡后将图书带出馆舍,安全门禁则很难发现并报警。如果此类读者过多,则县级图书馆很难承受由此带来的资产流失问题,目前国内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我馆目前辅以视频监控等措施,同时也寄希望于读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及图书馆本身加强宣传教育。
成本因素常常是影响是否引入新科技应用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县级图书馆来说普遍存在图书馆经费有限、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要引入RFID技术,则须慎重考虑。
相对于传统的条码、磁条,RFID技术在每本书的成本投入上显然较高。再加上图书馆现有的自动化设备,如门禁系统、条码、磁条和消磁机等,在引入RFID技术后,原来的设备都要淘汰,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无形中也增加了成本。目前来说RFID标签的价格偏高。在预算有限的状况下,如果无法全面实施,则可对借阅率高的书籍先行试办,提升使用满意度。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改进,RFID相关设备价格不断调整,RFID技术的应用会逐渐普及。
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普遍依托于市级馆为中心建立大流通体系,如本馆就是嘉兴市图书馆的中心分馆。在传统条码、磁条模式下大流通的实施较为方便,条码和磁条的格式都是有统一的标准,采购标准的读取设备后就可在后台管理系统中留下借还的记录。而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不过5、6年,时间尚短,并没有一个针对标签数据格式的国家级的强制性标准。国图在去年推出一个基于ISO28560的数据格式草案。
本馆目前采用的就是国图的基于ISO28560数据格式草案,可以尽量做到与国图、上图等大型图书馆的统一。该标准的推出具有指导意义,但并不带有强制性。而且对于基于ISO28560数据格式草案出台之前已经实施RFID技术的图书馆而言,目前使用的都是各自制定标准。如浙江省目前最大的RFID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就是完全采用自身的标准,与上述标准无法进行大流通。
所以尽快出台一份强制性的、统一的、科学的标签数据格式对于规范国内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理论上讲,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现有的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并会促进图书馆现有业务流程和岗位的变更。所以在全面实施RFID技术之前有必要请相关的厂家、专家以及图书馆的同行来对现有的馆员做一些RFID技术的普及、设备的使用方法、流程的创新等等相关培训。
传统图书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转型到数字图书馆岗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县级馆来说。数字图书馆相关岗位对馆员的学历、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与系统维护岗位要求具有图书情报或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信息搜索、网站建设和网络数据库基本知识,特殊岗位需要特定的技能证书等。
所以馆员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成为广大读者的信息资源组织者、传播者和知识的导航员。
如何快速地将读者的借阅习惯从传统的借阅模式转到RFID式的自助模式是令许多图书馆“头痛”的地方。笔者也了解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读者对于实施了RFID系统后自助借还设备的操作和使用始终不得要领,甚至有一些抗拒的情绪,有时候甚至会带来不必要的投诉。
而在我们这样的县级城市,读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也高低有别。做好读者的习惯培养工作就更加重要了,笔者认为在开馆的初期,必须要让工作人员站在机器旁边向每一位读者做一下使用指导工作,让他们快速地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另外要做好宣传工作,在网站和馆内做一些标识和说明,帮助读者尽快学会使用RFID设备。
目前国内在选择RFID设备和厂家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高频和超高频选择的问题。由于这种技术无法兼容,所以选择一种技术就必须要放弃另外一种技术。就技术本身而言并没有好坏之分,就目前国内图书馆界使用的情况来看普遍得到的结论是:
(1)使用高频的公共图书馆明显多于使用超高频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深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杭州图书馆、上海浦东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这些标签量在百万册以上或者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图书馆都选择了高频。那么对于区县馆来说跟着这些大型图书馆走,有很多现成的案例可以参考,避免走弯路,所以本馆就选择了高频。
(2)就笔者自身了解到的案例而言,高频的设备比超高频的设备要更稳定一些,特别是在盘点设备上准确率会更高。当然不排除超高频技术发展来改变这种状况。
当然,超高频也有标签隐蔽、成本低等其他的优点。总之在设备选型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频段和设备。
RFID技术应用在图书馆时间不长,国内引进的时间更短。在各图书馆决定是否要实施RFID技术以前,到已经实施RFID技术的图书馆考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就专程到上海的陆家嘴图书馆、上海浦东图书馆、浙江瑞安图书馆等已经实施RFID技术的兄弟馆了解和实地考察,听取了不少同仁的建议,也亲手操作了一些设备,对于RFID技术有了直观的认识,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3.2.1 RFID技术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在流通、盘点等部分环节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而且目前来讲它也有许多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3.2.2 实施RFID技术可以提升本馆的形象,吸引读者,改善本馆现有的一些流程,利大于弊。结合本地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与判断,经过参观考察,感觉使用RFID技术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本馆正值扩建新馆之际决定最终实施RFID技术,进行了设备招投标。所以笔者认为前期的考察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3.2.3 注意采购过程中的技术方面的具体要求。目前国内RFID生产企业很多,图书馆的招投标内容大多大同小异,也会出现鱼目混珠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大的企业,有成熟案例的厂商,特别是注意在技术指标与企业信誉方面要有一定的要求,从而使购得的设备能更好地服务读者。
RFID技术在图书馆是一项新技术,它的应用必然会使图书馆的服务真正实现智能化。未来智慧型图书馆的应用蓝图逐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只有不断地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掌握规律,才能熟练地掌握RFID技术,从而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而快捷的服务。
〔1〕 卞庆祥.RFID系统环境下的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3)
〔2〕 秦志华.RFID标签与条码在图书馆应用的比较分析〔J〕.现代情报,2011(2)
〔3〕 李雄波.RFID系统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
〔4〕 孙卫,胡昱晓.射频标识与图书馆〔J〕.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9(9)
〔5〕 赵瑞宏.RFID技术导入高校图书馆效率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