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艳英
企业转型瞄准三、四级市场
■文/刘艳英
近年来,国家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多项改革措施,包括县级城市和乡镇在内的农村区域经济,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消费者的居住环境和消费理念在更新换代与城市接轨,而且陶瓷卫浴产业也正在迈入转型期。
陶瓷行业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微利时代,而企业的运营费用却居高不下,各种渠道门槛越来越高,竞争更是越来越残酷。此消彼长,企业资源投入过大,运营风险加大,盈利空间便逐步受到侵蚀。目前,尽管一些陶瓷企业做得有声有色,但是随着一、二线城市陶瓷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在逐步下降。因此,如果陶瓷企业只做一、二级市场,不但门槛高、广告投入大、渠道费用多,终端的进店费及人工成本也会非常高;如果只是在一、二级市场造势,却不能把这个市场所覆盖区域一起开发的话,就只能做到点上,而达不到面上的效果。
业内人士称,在这种情况下,陶瓷企业可将目光投向一、二级城市的周边市场,精耕细作,达到中心造势、周边取量的目的。然而,很多企业只想到中心造势,却不顾及要到周边取量,结果只啃了骨头,没有吃到肥肉。
在一、二线城市竞争处于白热化的今天,陶瓷企业应该放手去抓三、四级市场,发掘县级市场的巨大容量,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通过扩张县级市场容量,做到有效巩固企业的市场基础,以便占领更大市场份额。
“十二五”期间,多项长期重大工程项目开工投建,数千万亿国家投资推动,中国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城市化。未来5年将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的5年,也将是中国人均收入提升最快的5年。随着“国十条”、“限购令”等房产抑制政策的实施,一、二线城市的房产市场略显疲态,而三、四线城市却充满着新的商机。开发商扎堆进入三、四线城市,必将给县级城市家居市场的发展带来新一轮繁荣,推动下游建材行业的蓬勃发展。
据统计,中国三、四级市场每年新建房屋和公共建筑面积约10亿平方米,以每平方米建筑成本1000元来计算,每年至少需投入100 亿元,市场容量巨大。这对深处“寒冬”的众陶瓷企业而言,无异是雪中送炭。然而,三、四线城市不同于一、二线城市,企业要想深入三、四线市场,必须做好以下3点:
首先,县城因人口、面积有限,资源比较集中,交往半径小,大多数人之间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所以,品牌口碑相传、朋友介绍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必须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形象,完善服务。
其次,三、四线市场优秀加盟商数量少,掌握优秀加盟商资源对企业占领当地市场至关重要。企业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了解当地情况,与当地最优加盟商合作。据了解,品牌陶瓷在县级城市中的消费群体主要为该区域内的政府部门、成功人士、企业骨干、银行、本地富足的独生子女、外地务工返乡置业人员等。这些人群的消费行为具有一些共性,同时很多人又是朋友关系。因此,与这些人有关联的加盟商在开发本地市场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一小区打造成功的样板间展示,就有可能拿下该小区中绝大部分订单。这在大城市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县城则显得非常普遍。
随着“80后”逐渐成为家居消费市场的主体,县城及周边农村市场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消费水平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县城“8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比较富足,眼界也非常开阔。依托整个家庭的经济实力,“80后”在县城置业非常轻松,而且他们追求高品质的舒适生活。许多县城及周边农村的年轻人有不少在北京、天津发达城市工作。由于大中城市的高房价,很多年轻人退而求其次,选择回乡置业安家。
这些年轻人在外工作中形成的现代意识,在回乡置业时也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对高档沙发、舒适床上用品、壁纸、个性家居饰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目前,北京等大城市的品牌在县城商业区基本能看到,县城经济已成为家居市场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笔者近期在河北保定徐水县城家居市场走访调查,深切体会到县城消费理念的变化和消费实力的提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走访县级市场,笔者发现县级消费者对软装配饰无论是品质,还是造型等方面要求都很高。县城饰品市场的品牌、种类相对一、二线城市却要少得多,产品标价却比北京城外诚等建材城售价还要高,而实际成交价格也普遍高于北京市场。同时,节日期间,当地建材商家促销力度普遍小于北京建材市场。由此可见,县城的陶瓷消费趋于品牌化,而且利润相当可观,竞争力比较小。
目前,县级市场陶瓷品牌数量不多,陶瓷专卖店也较少,品牌缺失成为县城陶瓷行业发展的“硬伤”。同时,当地专卖店服务水平有限,设计师、装修队专业素质不高,后续服务难开展,使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不得不到地级市消费,严重影响了县城陶瓷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