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凤
(大连少年儿童图书馆,辽宁 大连116011)
王春凤 女,1962年生。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的综合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文献是某地区面貌的真实写照。地方文献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旅游产业开发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构建特色馆藏、打造特色服务品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方文献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名人轶事、古迹遗址等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地方文献的集聚和散佚关涉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有着极大的影响。区级公共图书馆将收集的地方文献通过加工和提炼,挖掘出其潜在价值,并用一定的手段发散到社会中去,可为当地党政领导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因此,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服务当代,造福后人”的工作。
地方文献产生于一个地域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属于某一领域的文化沉积和历史产物。人们要探求远古社会某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必须首先寻觅当时的文献记录。一般说来,地方文献工作的进展状况与地方经济文化繁荣有密切关系,当地方经济形势好时,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都会有明显的进展;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萧条时,地方文献发展就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虽然地方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与文献老化规律并不完全相符,但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环境下,传统的地方文献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当今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只有以网络为中心,以资源共享为准则,以现代技术为手段,加大开发力度,深化服务内容,采用传统服务和现代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才能使地方文献工作在新形势下依然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且我们应借助这股东风,让地方文献工作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开展地方文献工作,笔者认为需要围绕立制、拓采、整编、建库、广传这5个全新的环节来做文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开展了地方文献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诸如各馆工作不平衡、各自为政、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究其原因,法规制度的缺失是关键。为此,加强基层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很有必要。首先,这是保障地方文献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其次,这是促进地方文献工作为地区社会服务的需要;再次,这是构建地方文献多方位保障体系的需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不一,地方文献资源的分布、结构、特点也不相同,全国统一的法规制度恐怕难以兼顾不同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差异性。故此,需要地方政府的协调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地方法规予以保障。各级各类基层图书馆还应根据本地、本校和本馆的实际情况贯彻地方法规的精神,细化工作内容和要求,制定本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细则》,使工作有“章”可循,便于操作。
采集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的首要环节和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基础工作。由于地方文献来源广泛,采集困难,故在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本馆《地方文献工作细则》时应明确地方文献采集网络,详细规定采集的原则、范围、类型、重点、途径、方法、程序及对采访人员的要求。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地方文献采集工作,其环节同以前相比大体上相差不多,只是搜集方式有了较大更新。在实现区域性资源共享的目标前提下,每个地区应成立“地方文献协调委员会”(以大连地区为例,可由大连市图书馆牵头成立一个“地方文献协调委员会”,成员由各个县市区馆指派一名业务能力比较强的馆员来组成),各项工作特别是藏书建设工作由其统一规划安排,统一协调合作,共同营造一个相对完整的、连续的、有特色的地区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具体安排包括:①责任到馆,分头采集。“地方文献协调委员会”在确定目标后,应根据各馆的研究特色和研究实力,权衡利弊轻重,将任务下达至各成员馆。②传统征集和网上采集相结合。确立采集地方文献信息的核心网站,如各级政府机关、文化、教育部门、企业等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图书馆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这方面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广泛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根据网站上地方文献信息的含量多少、重要程度、权威性高低等条件对各网站进行适当的筛选,确立一批地方文献信息含量高、权威性强、知识含量高的核心网站。③注重隐性文献的采集。由于地方文献跨时代、跨学科、跨系统,广泛散见于社会各个不同单位,特别是内部文献居多,搜集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正规渠道得不到的灰色地方文献,对那些记录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动态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文件汇编等原始资料,要及时地纳入地方文献馆藏体系。④多媒体文献资源的采集。随着信息载体的日益多样化,除传统印刷型文献外,包括电影、视频、幻灯片、缩微制品以及大量的电子出版物之中的地方文献信息也值得我们积极关注。
有了完整的地方文献馆藏资源,并不代表就能坐等读者上门了,其价值的实现关键还要看如何开发利用。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整理是一个基础而又关键的环节。实践证明,如下几种处理方式较为合理:年鉴、年报、会议录、文史资料作书处理;连续出版的通讯、简报、小报作报刊处理;零散资料一般按其事件主题和时间进行归类集中,装订成册,依内容拟题名,作书处理。另外,地方文献的分类编目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国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出台,所以各馆的分类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地方文献工作细则》中参照《中图法》、《文献著录总则》、《中图法期刊分类表》和古籍分类法等制定分编方案,实现统一编目。当前,用户已不满足于一次文献的提供,而要求图书馆提供针对专题的资料索引、专题资料汇编甚至是针对某一主题的综合述评等高层次的服务,故此图书馆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力,开发需求对路的、有时效的、具特色的信息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让地方文献资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书目数据库是文献开发和其他类型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是地方文献业务工作自动化的必要前提,可使文献信息的检索手段科学化,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要求。而要建好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难度也相当大。由于地方文献非正式出版物多,版式不规范,载体类型也多,这就存在如何对各种不同类型及不规则版式的文献进行规范整理的问题,同时,图书馆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书目型数据库的建设,应根据本地区的形势、任务以及用户的特定需求,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将其所包涵的多种知识信息单元进行分析,把分散在不同文献信息中的相关信息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专题汇编,制成有地方特色的、稳定的、实用的文献专题数据库。如编制关于地方人物资料的题录型数据库,编制关于地方历史、地方土特产、地方掌故、地方史志的专题文献信息数据库,也可选择利用率高、有一定学术和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编制全文数据库。当然,地方文献的开发有其原则性,应避免盲目开发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图书馆应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深入广泛地宣传地方文献的内容、作用、范围,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收藏地方文献的意义、地方文献收藏的价值,使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支持这项工作,通过社会力量来收集积累。为了更好地实现地方文献的存史、资政、励志的功能,“地方文献协调委员会”应统一安排,加强各成员馆的横向联系,建立区域地方文献信息网络系统。在用户培训问题上,一方面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将各种数据库以用户易懂的需求方式,如菜单式、窗口式等,在主页上建立信息导航系统,让用户不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漫无边际地检索,能够快捷迅敏地查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增强用户的自我服务能力,可使情报人员从繁琐劳动中解脱出来,有精力为用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这样也可以提高用户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社会对文献开发成果的关注程度。
地方文献工作有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意义,地方文献所具备的史料价值,对了解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它对开辟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更好地为本地区发展建设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环境给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地方文献工作者应该把技术、资源、人文手段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尽职尽责地完成这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发挥出地方文献应有的作用。
[1]黄亚南.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以湖南文理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2009(6):101,105.
[2]赵靖.地方文献工作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查[J].图书馆杂志,2010(5):38-40.
[3]李湘鸿.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探析——以永州地方文献开发为例[J].图书馆学刊,2009(6):18-21.
[4]盛剑锋.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探讨——以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3):37-39.
[5]李冕斌.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实践[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6):61-63.
[6]林晓玲.潮汕地方文献资源网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1(3):54-5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