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3)
多类型图书馆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图书馆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政府、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
第一,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和一般生态系统的特点一样,其系统具有开放性,结构具有耗散性、有序性。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借助知识网络与外部建立和保持联系,外界不断地将物质、资金等输入集群系统内部,与外部市场进行各种资源的交换。第二,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和生态系统非常相似,也具有个体化差异,其中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各要素在协同中实现资源共享及知识经验的相互交流与促进,各要素之间既有重合性,又有差异性和交互性。第三,多类型图书馆集群中,每一个馆员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馆员的素质、行为规范、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因素,直接影响着集群整体的发展。馆员所具有的主动性是一般生态系统所不具备的。第四,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具备知识链这一核心生态要素。在多类型图书馆集群中,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组织分工,从信息提供者到服务提供者再到终端用户,形成了若干条有序的信息流,这种由知识活动形成的信息流,其本质就是知识链。知识链是多类型图书馆集群这一生态系统的关键性要素。第五,多类型图书馆集群中各个要素具有不平衡性。要实现集群的平衡发展,就必须满足新的条件,以达到新的平衡。
在同一区域内,应该加强图书馆集群的管理,其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在区域内确定一个实力雄厚的图书馆为中心馆,发挥中心馆的“辐射”作用,组建一个图书馆集群系统。即通过统一采购、联合编目、通借通还等方式,使本区域内的各个图书馆有机整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区域图书馆整体管理与服务水平的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多类型图书馆的作用,构建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是较好的解决途径。
知识生态观是指将知识资源、知识环境、知识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能够有效地对知识生态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统筹规划。它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系统观、平衡观、人本观、互动观和循环观。可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考量图书馆联盟、图书馆集群、图书馆个体并构建相应的知识生态系统。
2.1 对于图书馆个体,可以构建一个包括知识个体层次、知识种群层次、知识群落层次的微观知识生态系统。其中,知识个体层次主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员,负责拉动知识需求输入,促进知识服务输出,使整个知识生态系统趋于动态平衡;知识种群层次主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各业务部门,负责图书馆具体业务的开展,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知识群落层次是图书馆本身,它与图书馆外部环境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并负责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分配等功能。
2.2 对于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可以考虑构建一个中观知识生态系统,并将图书馆个体和区域多类型图书馆纳入系统之中。该系统既包括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个体,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也包括诸多成员馆的联盟体和相应的协调机构。
2.3 对于图书馆联盟,可以考虑构建一个宏观的知识生态系统,该系统是在微观和中观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庞大和复杂的知识生态系统,其构建不仅要充分考虑图书馆事业知识群落的内部因素,还要兼顾图书馆事业外部的各类因素,在整体上协调和把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宏观层面上知识流动和循环的通畅性。一般来说,宏观层面的知识生态系统构成包括行业图书馆联盟及图书馆事业两个层面。
3.1 应用系统观,树立知识集群发展战略
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之间,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应用系统观,树立知识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路,围绕知识资源服务和知识共享服务的目的,形成交互的知识环境,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构建一个特有的知识生态系统。在这个知识生态系统内,各个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就是这个集群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些单个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彼此作用,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图书馆集群。故此,从知识生态的系统观来分析,作为集群内的图书馆,应该确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发挥集群的优势力量,坚持走知识集群发展之路。在发挥知识集群优势时,应该先确立一个具有引领地位的图书馆为龙头馆,建好本区域内的图书馆集群,成立区域图书馆集群发展基金会和图书馆集群发展联盟组织等知识生态系统,共同制定发展目标,整合集群资源,发挥集群的优势,助推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在整体上得到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3.2 应用平衡观,采用馆际之间协作发展战略
作为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如果要实现强有力的发展,就必须有助推这个集群发展的源动力。这种源动力就是来源于集群系统内各种不平衡的因素。例如,某图书馆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这个图书馆就应该想方设法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可以借助图书馆集群优势,向集群内其他图书馆获取帮助。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应启动调配机制,采用资源配置转移、整合,甚至图书馆合并等方法,使求助图书馆的馆藏得以增加,服务水平得以提升,使得供需不平衡的状态变成新的平衡状态。当然,如果仅仅依靠这种自我调节的方式,还是只能有限地助推图书馆的发展,而无法满足新的平衡的需要。这就需要集群内构建协调机制,以多类型图书馆集群的优势来调节图书馆供需的平衡。为了满足平衡的需要,同区域内的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应该在目标统一的情况下,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表现出一定的重合性。例如作为公共图书馆,不仅向一般的市民开放,也可以向高校、企业等开放;高校图书馆不仅向高校师生开放,也可以向一般市民和企业开放;企业图书馆根据发展的需要,不仅向企业开放,也可以向高校和普通市民开放等。由此可见,集群内的图书馆个体加强相互间的协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所以,在平衡观的指导下,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应高度重视图书馆个体之间的相互协作,采用协作发展的战略思路。例如,实现联合采购图书,馆际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是破解当前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服务质量低下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图书馆集群获得整体平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3.3 应用人本观,采取知识创新发展战略
多类型图书馆集群是为了服务于人,满足人的需要而运作的。多类型图书馆集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不断提高广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来实现这一目标。要提高馆员的素质,提升其服务水平,就必须将他们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高度重视馆员的知识创新。要促进馆员的知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馆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将馆员的知识创新与其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以提高广大馆员参与知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推其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以知识创新的手段促进图书馆集群的战略发展。对于积极参与知识创新、个人业务素质提升显著的馆员,应该在升职加薪、奖金福利发放、岗位调整等方面予以优先倾斜;对于那些忽视知识创新、业务素质较低,确实存在一定客观因素的馆员,图书馆的领导应该与其加强沟通交流,给于足够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参与知识创新,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思想消极,止步不前的少数馆员,也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
3.4 应用互动观,确立资源共享发展战略
在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内,各个成员馆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成员馆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成员馆之间应树立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战略思路,例如可以整合集群内的馆藏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创设馆员交流互动机制,采取联合采购、联合编目等方式,达到相互弥补、节省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另外,成员馆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可以达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目的。故此,作为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应该以互动观为指导,实现文献、智力、人力等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以达到更好地服务于读者的目的。
3.5 应用循环观,采取知识进化发展战略
在知识生态系统内,信息与知识不断循环作用,可以使平衡状态转化为新的不平衡,再通过循环转化成新的平衡。在这样的循环演变中,能促使知识不断进化,进而助推整个系统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对于图书馆而言,馆员通过知识转化和创新实践产生的新知识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即知识的产生——转移——应用——老化——再生产。由此可见,在循环观下,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应该树立知识进化的战略发展思路,以知识的不断进化助推图书馆的发展。
总而言之,多类型图书馆集群发展战略必须以知识生态观为指导,整合区域内各个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充分发挥集群的强大优势,在整体发展的同时,促进各个成员馆的个体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图书馆集群的认识,不断创新图书馆集群发展的思路,采取更为行之有效的策略,以助推我国图书馆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 樊普.基于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区域高校图书馆集群形成机理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1):54-58.
[2] 朱俊波.图书馆集群系统核心价值的技术保障[J].图书馆学研究,2011(1):46-48.
[3] 凌静.集群战略:区域图书馆提升竞争力的新选择[J].黑龙江史志,2010(23):83-85.
[4] 范丽娟.高校图书馆广义文献集群服务系统建设[J].情报资料工作,2010(4):70-72.
[5] 高爽.知识管理理论的学科构建——《知识管理学》读后[J].情报科学,2009(5):79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