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秋
(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03)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全球信息化节奏的加快,电子资源的不断丰富,使得图书馆社会功能和服务手段面临新的挑战,要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社会化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不论是办馆效益,还是整体优势都与社会化密不可分,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因此,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图书馆必须加强馆与馆之间的联系,开展资源整合,发挥整体优势,走社会化办馆之路,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功能,彰显其社会价值。
所谓社会化,“通常指人们某方面活动的集中化、统一化、标准化,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一种趋势。”图书馆社会化是指图书馆要与社会环境、文献环境相结合、相适应,依据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要求调整工作运行机制,走图书馆网络化协作的路线。从图书馆发展的角度讲,就是指办馆方向由封闭型向全方位开放型转变,由各自为政向联合办馆转变;由传统借阅模式向网络多媒体借阅转变;由阵地服务延伸至社会各主要场所服务。总之,就是让广大读者能便捷阅读所需书刊,享受图书馆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兴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窗口;图书馆的藏书是广大读者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利用程度,历来是衡量其开放与否的重要标尺。图书馆办馆方向和服务社会化更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社会化发展趋势是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传统类型和数字化长期并存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的社会化图书情报系统。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就必须与图书馆建设的现代化,包括图书馆组织网络化、工作标准化、技术现代化、图书文献信息化、管理集中化、工作人员专家化保持一致。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看,就是要对各地区不同层次的图书馆进行合理布局,使各类型、各系统图书馆强强联合,形成一个星罗棋布,上下贯通,服务延伸到各个社会角落,覆盖面广,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普通阅读需要。
当前,强调图书馆社会化是因为任何图书馆不论馆舍面积大小、人员多少,都要受到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接待读者、藏书利用率等受到制约。从图书馆方面来看,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取决于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首先,要使社会公众都能像图书馆人一样利用图书馆,了解并掌握如何查找文献;其次,图书馆的普及要延至社区,形成相互联系的大生产网络,不仅方便利用,还可跨越时间、空间障碍,有社会化的服务网点,培养社会公众的图书馆意识等。从社会角度讲,就是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来做图书馆事业,即社会办馆。图书馆是社会公益事业,是为全社会、全体公民服务的,图书馆要为公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公民也应为图书馆的发展尽自己的义务。因此,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图书馆服务面的扩大,是图书馆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革命导师列宁曾明确提出:图书馆要“方便读者”、“吸引读者”、“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办馆模式,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以提高全民阅读兴趣和鉴赏水平为目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居民居住密集区设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另外,要深化服务,注重文献开发,让信息服务社会化,把开发的文献信息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采取免费的服务方式接纳社会公众。图书馆信息资源社会化的实质是图书馆全方位免费向读者开放,它是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角度,把各类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社会的生产资料来对待,这一做法意义重大。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使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仅可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水平,为建设民主和谐的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就公共图书馆而言,多少年来都在进行联合办馆、资源共享的建设,但由于受行政辖区等多方面制约,再加之经费、人力、藏书各自为政,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各馆之间没有业务技术的联系和图书、资料、情报的沟通与交流,更谈不上具有整体性、网络性的社会化图书情报系统功能。另外,自我封闭、“等人合作”的思想使得许多资源不能共享,而造成资源匮乏,服务功能弱化,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在社会化服务程度方面,国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程度很高,区域辐射面较广。日本早在1990年向社会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就达97%,校外读者只要有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就可以办理借书证。在美国,公立大学的图书馆都向公众开放,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以入馆查阅资料,该馆还在门外设立了还书箱,读者24小时均可还书。在英国,公民可以到大学图书馆去阅览,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荷兰等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借阅服务的社会化。综观国外高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社会化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服务社会化的成功开展是多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管理体制、观念、法律、人力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程度很低,区域辐射面很窄,真正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寥寥无几。
各类型图书馆在基础业务建设、现代化服务手段和自动化系统等诸多方面不统一,图书馆分编所采用的《分类法》也不尽相同,这是实现图书馆社会化必须完善的问题。图书馆社会化要求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都要面向公众开放,而开放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基础业务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目前,我国应制订一部权威性的科学且简便的藏书分编、借阅流程技术规范,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先进的技术将全社会图书馆的文献连接起来,在任何一个地区的图书馆都能借还书刊。否则,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就会流于形式,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①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不高。近年来,图书馆界普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想方设法地引进人才,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已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学历、职称并不能与职业素养划等号。馆员职业素养不高,表现在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不强,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敷衍塞责,不愿全方位为读者服务。②缺乏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愿破除传统的、封闭的办馆模式,更不愿否定已经过时的工作方式、服务形式、机构设置、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这些严重影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馆员的工作动力、活力和竞争力。③缺乏人才。在社会化进程中,专业人才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的关键。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尤其是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时,时常力不从心;有好的思路、好的项目、好的资源、好的课题,却没有人能去实施、研究、开发和利用。
多年来各级图书馆都在呼吁政府出台一部《图书馆法》,用相关法律保障和支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此来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美国早在1925年就制订了《图书馆法》,保障了图书馆生存的连续性和合法性。1997年美国政府还颁布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案》,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图书馆之间以及与教育性机构之间的网络化建设;对享受不到图书馆服务的人,特别是贫困家庭中7岁以下的少儿提供图书馆服务。我国公共图书馆要想实现真正意义的社会化,必须要有相关法律制度作为强有力的保障和指导,以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图书馆法的研讨、制定中应该有各类型、各系统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相关条款规定,如可专门制定一部关于图书馆服务社会化方面的法规,对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程序、借阅证的办理及发放范围、馆际之间的文献传递、服务项目、相关服务的收费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以便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尽快实行社会化服务,从而使各级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目前,基层图书馆(室)应着手改变普遍存在着的静态服务和被动服务状况,主动面向社会开放,为建立图书情报网络打下一定的基础。各图书馆应在当地政府及图书馆职能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下,认真做好协调采访、联机检索、简化互借手续等工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资源组织、资源共享、资源开发利用3个方面。各级图书馆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满足各种层次读者(用户)的借阅需求,仅靠本馆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投入经费,增加设备、设施,扩大覆盖面。第一,通过政府或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协作网分享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横向协作网。第二,借助电信、科技、教育等部门优势,开展跨行业的协作协调,弥补自身馆藏资源的不足,以更广泛地满足读者需求。第三,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人文风俗、旅游资源建设特色数据库,丰富网上服务信息。通过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发利用,提升自身的服务功能,为今后的图书馆社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四,利用社会资源办馆,积极争取企业家、海外人士投资建馆,特别是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图书馆尽可能向社会公众开放。建立一个全市各类型图书馆(室)的网络中心,达到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目的。
目前,我国各类型图书馆所使用的自动化系统不尽相同,因此,要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一个适合各类型图书馆操作的自动化系统,实现统一采购、统一分编,使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在流通领域可兼容。图书馆社会化必须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向着数字化图书馆方向发展,使图书馆各项工作要素更先进、更科学、更合理。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界,使图书馆社会化成为现实。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级图书馆相继建起了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只是宣传本馆的信息,局限性很大,内容较单一,在读者中影响面不大。因此,全国各系统图书馆应联合起来,建立起有一定权威性、内容丰富、网络覆盖面大的“全国性图书馆网站”,从专业化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化。随着各种载体文献类型的出现,文献信息网络的普及以及超文本技术的实用化,必然会促进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网站延伸和扩展文献信息的功能则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拓宽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多种多样的文献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电子邮件、电子刊物、电子广告、电子会议、电子数据交换等增值服务,扩大图书馆的功能范围,真正实现图书馆全方位社会化服务。
当前,图书馆界十分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主动引进,积极培养,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高、中级干部队伍。但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这一问题影响了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和引进一批复合型的人才,着力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敬业精神和专深的业务技能。现代图书馆的竞争不再是馆藏量和馆舍的竞争,而是图书馆社会功能和服务深度及广度的竞争。各级图书馆应多渠道培养人才,如出国深造,馆际交换馆员,鼓励在职攻读图书馆专业硕士、博士等,从整体上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图书馆社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共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是实现图书馆社会化的保障;各地区图书馆负责人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是促进图书馆社会化的关键;图书馆人提高认识,转变工作作风是图书馆社会化的重要体现。总之,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取决于各方面因素,要整体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社会化之路。
[1] 吴镭.七成以上网友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外开放[N].国际先驱导报,2007-07-24(4).
[2] 秦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处境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4):7.
[3] 魏治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契机[J].情报资料工作,2007(4):92.
[4] 范晓珍.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
[5] 何大伟.图书馆管理——经济和效益[J].图书馆杂志,2000(3):16-19.
[6] 张宵.山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 冯晴君.创建图书馆精神文化中的一把手作用.2006长春国际图书馆学会会议论文集.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
[8] 陈新颖.以人为本与图书馆服务及管理创新[J].图书馆学研究,2005(2).
[9] 陈跃.加强图书馆藏书建设之我见[J].文献信息论坛,1998(3).
[10] 钟建法.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建立与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
[11] 林欢.电子出版物及其采访策略浅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9(4).
[12] 张晓东,李淑华.论网络采访与网上参考咨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