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俊艳
(天津市第三医院,天津 300250)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l ligament,ACL)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普及开展,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被普遍接受。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特点,可有效恢复前交叉韧带连续性及膝关节稳定性。自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骨科对15例患者实施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8~45岁。致伤原因:运动伤8例,交通事故5例,其他2例。受伤时间5天~3年。手术前查体及MRI检查诊断明确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其中左膝9例,右膝6例,2例合并胫侧副韧带损伤,5例合并半月板撕裂。15例均在椎管麻醉或全麻下,行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其中自体腘绳肌移植重建ACL 11例,自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ACL 1例,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 3例;行ACL重建同时,对合并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者一期修复或成形。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该疾病需手术治疗,因此心理护理的重点在于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使其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围手术期。在解释手术必要性的同时,需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基本过程,介绍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在进行心理护理时根据患者的年龄、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区别,突出护理个性化原则。如通过膝关节模型与视频资料使其了解膝关节解剖,明确ACL的重要性、损伤后的不良后果以及手术后的康复效果,使其对整个治疗康复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便于后期主动配合康复;相对于男性,女性患者多有明显焦虑,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心理疏导。
2.1.2 肢体训练 手术前正确的功能练习对于术后的功能康复具有积极意义,由于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不适,耐心解释术前训练的必要性,争取患者的配合并最大程度缓解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不适感。下肢肌等长舒缩练习:肢体静止状态下持续收缩下肢肌肉5 s左右后放松,稍作停顿后重复;直腿抬高练习:平卧位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屈,抬高下肢15 cm左右,维持约10 s后缓慢放下,稍作停顿后重复;为增强患者训练信心,保持肢体运动协调性,同时行健侧肢体练习,本组15例均可按计划完成。
2.2 术后护理
2.2.1 常规护理 手术后支具制动于伸直位并严格卧床3日,除2例合并胫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伸直位制动2周外,其余13例于3日~1周后将支具关节部位螺钉松开便于康复练习;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量及引流物性质,并及时与医师汇报;患肢适度抬高有利于消除手术后肢体肿胀;常规术后冷敷24小时以利于减轻疼痛,并具有止血、消肿的作用,同时多与患者交流或通过阅读杂志、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患者疼痛时的注意力;由于手术部位加压包扎,需注意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根据膝关节远端的皮温、疼痛、肿胀等改变,适度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2.2.2 肌力保持与康复 麻醉消除后即可开始等长肌舒缩练习及踝泵运动,次数不限;术后1天,除进行上述练习外,增加术肢直腿抬高练习,20~30 次/组,3~4 组/天;术后 3 天离床,重心交替转移练习渐进性负重,1周左右多可达到患肢单侧负重;后期逐渐增加负重量以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有利于维持手术后关节稳定性;早期进行负重练习时需支具固定术肢于伸直位。上述练习除了可保持及加强肌力外,下肢肌肉收缩、挤压深静脉,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减轻肢体肿胀[1]。本组15例患者中,13例可顺利完成以上康复计划,2例因合并胫侧副韧带损伤,为保证术后该韧带愈合,因此伸直位负重练习推迟2~3周。
2.2.3 关节功能练习与护理 术后48 h进行髌骨内推移练习,由护理人员辅助完成,每组3~4次,4组/日,可有效防止髌股关节粘连;利用下肢关节康复器(JK-C1型)行膝关节持续被动功能练习(CPM),自体腘绳肌及B-PT-B重建ACL者于术后1周开始,LARS人工韧带重建者于术后3日开始,20分钟/组,2次/日,10~30°开始逐渐增加屈膝角度,7~10日屈曲达90°以上;本组除2例因合并胫侧副韧带损伤而延期至2周后开始外,余13例均如期达到训练要求。尽管普遍认为早期进行关节屈伸练习有利于防止术后粘连,但由于术后肿胀,且过早活动不利于创伤反应的消退,因此术后关节屈伸练习不宜过早进行[2]。
2.2.4 本体感觉练习 前交叉韧带损伤时,不仅引起膝关节力学改变,本体感觉功能亦受到损害。本组15例1例因患膝隐痛、2例因合并胫侧副韧带损伤延迟至2周后外,余12例于术后1周开始行关节屈伸练习的同时开始本体感觉训练,采用固定磁控自行车(KLJ8601R型)练习,因该练习并非肌力练习,因此磁性阻力无需过高,将阻力档置于1/8~3/8即可,5分钟/次,2次/日;2周后增加上下台阶及半蹲运动,后期应循序增加练习量,以患者无不适为准。支具保护12周,去除支具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进行慢跑、侧跑、逆向跑等训练项目,进一步训练本体感觉和肌肉灵活性。
肌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康复计划的始终,早期开始肌力的静态与动态练习非常重要,后期增加肌肉的灵活性训练以进一步改善膝关节功能。本组15例,伤口2周后均一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4周关节活动度均大于90°,术后6周关节屈曲达110°以上;全部患者无关节不稳定感及跛行;2例小腿轻度肌萎缩,回顾病历发现该患者术前即存在萎缩,与伤后距手术时间偏长负重活动量较少有关。
〔1〕张巧娥.关节镜下前交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2(4):312-313
〔2〕吴韧,黄国良,王万春.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康复训练[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44-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