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解放军第306医院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分析

2012-02-10 03:19:42潘敏翔刘昌叶屈昌民吴久鸿解放军第306医院北京100101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年12期
关键词:美拉唑埃索质子泵

潘敏翔,刘昌叶,史 宁,屈昌民,吴久鸿(解放军第306医院,北京 100101)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是酸相关性疾病治疗中的主要药物[1],作为新型抗胃酸药,被广泛应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卓-艾综合征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酸相关性疾病[2,3]。笔者拟通过分析我院PPI的应用情况,了解PPI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我院军卫1号库存管理系统,综合查询2008—2010年我院PPI的品种、规格、剂型、销售数量、销售金额及产地等。

1.2 方法

运用Excel软件对2008—2010年我院PPI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用量、销售金额和频度等。药物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是指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DD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及药品说明书和临床用药情况来确定。用药频度(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该药的DDD值,以此判断药物实际消耗量及变化趋势,其值越大,表明此药使用频率越高。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该药的DDDs值。排序比(B/A)=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B/A是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的指标,此值接近1表明同步性好,<1表明该药品相对价格较高,>1表明该药品的价格相对较低。

2 结果

据统计,2008—2010年我院PPI销售金额分别为267.64、350.34、504.78万元,2009、2010年较前一年分别增长了30.90%和44.08%。各种PPI的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见表1; 2008—2010年我院PPI用量、DDDs及其排序见表2;2008—2010年我院PPI销售金额及其排序、DDC、B/A见表3。

表1 2008—2010年我院各种PPI销售金额(元)及其构成比(%)Tab 1 Consumption sum(Yuan)and constituent ratio(%)of different category of PPI during 2008-2010

3 讨论

3.1 PPI使用情况

质子泵抑制剂能阻断胃酸分泌的最终共同途径,强而持久地抑制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它的出现彻底改变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结果,极大地提高治愈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症状,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从用药的统计结果来看,2008—2010年我院PPI的销售金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增长幅度逐年提高,一方面说明来我院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PPI目前已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药。从总的用药趋势来看,PPI用量增加,虽然大多数PPI的DDDs趋于平稳,但雷贝拉唑在临床应用中体现出的独特优势使其DDDs排序迅速攀升,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和雷贝拉唑肠溶片分别从2008年的第10位和第11位上升至第6位和第4位。口服剂型如埃索美拉唑肠溶片、兰索拉唑胶囊等同步性则明显优于注射剂。各药的DDC在3年中大多保持平稳略有下降,而部分口服剂型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以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最为典型。这说明国家实施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后,降低药品价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表2 2008—2010年我院PPI用量(mg)、DDDs及其排序Tab 2 Consumption amount(mg)and DDDs and its ordering of PPI during 2008-2010

表3 2008—2010年我院PPI销售金额(元)及其排序、DDC、B/ATab 3 Consumption sum(Yuan)and its ordering,DDC and serial number ratio of PPI during 2008-2010

3.2 常用的几种PPI

3.2.1 奥美拉唑:由表2、3可见,3年来奥美拉唑的用量、DDDs最大,2010年销售金额排序居第1位,其销售金额约占总销售金额的50%以上。奥美拉唑[4]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苯丙咪唑类PPI,为单烷氧基吡啶化合物,能强而持久地抑制各种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随着它的出现,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质量被大幅度提高,治愈率极大提升,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奥美拉唑从1998年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产品相对成熟,疗效显著,在临床使用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品规数最多,用量最大,所占费用也最高。

3.2.2 埃索美拉唑:3年中,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的DDDs一直居前列,但在口服剂型中埃索美拉唑的销售金额最大。奥美拉唑是R型和S型2种光学异构体1∶1的混合物,而埃索美拉唑[5,6]是单一的S型异构体,肝脏首关效应较低。R型异构体主要由CYP2C19代谢,其代谢为非活性物质的速率快,而S型异构体更多地由CYP3A4代谢,对CYP2C19依赖性小,且代谢速率很慢,故血浆中活性药物浓度高而持久,药物之间相互影响小,生物利用度和血浆浓度较奥美拉唑或R型异构体高,血浆半衰期延长2 h以上,因此埃索美拉唑药效较奥美拉唑高而持久。埃索美拉唑夜间酸抑制能力强,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单次口服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为1~2 h,血浓度峰值(Cmax)随剂量增加而相应增高,表观分布容积为0.22 L·kg-1,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老年人、肾功能不全和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正常人相似,不需调整剂量,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需相应减量。对健康志愿者研究发现,埃索美拉唑比兰索拉唑或雷贝拉唑抑酸作用更强,而对肝酶CYP的抑制能力弱于奥美拉唑和其他R型异构体[1]。此外,本品在小肠内吸收,患者口服后吸收比较一致,个体差异少,对疗效的预测性好,也是优于奥美拉唑之处。它作为新型PPI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疗效肯定,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

3.2.3 雷贝拉唑:雷贝拉唑是一种抗分泌作用的可逆性的PPI,在体外其抗分泌活性比奥美拉唑强2~10倍,与H+/K+-ATP酶的结合位点可通过内源性谷胱甘肽分离。其解离常数(pKa=5)较第1代PPI(pKa=4)大,活化的pH范围明显增大,因此在壁细胞中可以更快地聚积,起效及解除症状均较第1代PPI快,持续的抑酸作用独立于肝酶CYP,能在服药后2 h便有显著的抑酸效果,即可改善临床症状。雷贝拉唑在肝脏的代谢85%通过非酶途径代谢成雷贝拉唑硫醚和碱基-雷贝拉唑,只有极少部分经CYP2C19代谢形成去甲基雷贝拉唑,因此受CYP2C19多态性影响较小[7],在EM或PM人群中,胃内pH达到>4.0时无明显差别。体外研究证实,PPI具有杀灭Hp的作用,且以雷贝拉唑为最强,其硫醚衍生物能够抑制对克拉霉素耐药的Hp的生长与活性,作用强于其他PPI和常用的抗菌药物;对缓解日间和夜间疼痛的能力优于奥美拉唑,停药2 d后作用消失。基于其上述特点,雷贝拉唑作为口服PPI在我院的应用频度较高,增长迅速,价格趋于合理,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但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新型PPI由于上市时间较短,长期使用的经验不足,且价格相对昂贵,日均费用较高,目前临床使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

3.2.4 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均属于第1代PPI,大多数品种在我院临床应用比较稳定。兰索拉唑在吡啶环4位侧链导入氟原子(F3),以三氟乙氧基为取代基,亲脂性较强,可迅速透过壁细胞膜转变为次磺酸和次磺酰衍生物而发挥作用。动物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大白鼠的酸分泌抑制作用比奥美拉唑强2~3倍,并且对大白鼠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有明显的损伤预防作用,对慢性溃疡、H2受体阻断剂难以治愈的溃疡病有明显的治愈促进作用[8]。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是兰索拉唑会掩盖胃癌的症状,所以有必要先排除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再给药更加安全。泮托拉唑是合成的二烷氧基吡啶化合物,吡啶环4位去甲基,与磺酸盐结合,在壁细胞小管中转化为环状次磺酰胺。泮托拉唑与质子泵结合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在分子水平上比奥美拉唑、兰索拉唑作用更为准确,生物利用率较奥美拉唑提高7倍,为75%以上,在酸性条件下比奥美拉唑及泮托拉唑均稳定,血浆半衰期为1.18 h。最近研究报道[9],在德国对3 040例GERD患者每日应用20/40 mg泮托拉唑治疗,1、2 d后可减轻胃灼热、反酸、睡眠障碍等症状,用药1周后,各种症状明显改善。

PPI可抑制胃壁细胞泌酸的最后环节,抑酸能力大大超过H2受体阻断剂等传统抗酸药,其在胃酸相关性疾病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PPI研发不断创新,新一代PPI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其他酸相关性疾病时具有明显优势,起效快,抑酸效果好,更彻底,夜间酸突破短,药物代谢对CYP2C19的依赖性小,不受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可见PPI的应用将日益广泛和频繁。随着对PPI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的应用还将不断改进[9];新一代PPI[4,10]如替那拉唑、钾离子竞争性的酸阻滞剂等通过积极研发,也会很快地进入市场,未来的广阔前景更加值得期待。通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在使用PPI方面基本合理,用药趋势的变化符合治疗的新要求。

[1] Klotz U.Proton pump inhibitors—their pharmacological impact o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id-related disorders[J].Arzneimittelforschung,2009,59(6):271-282.

[2] Gashi Z,Haziri A,Berisha D,et al.Effectiveness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 esophagitis[J].Med Arh,2010,64(6):362-364.

[3] Romano C,Chiaro A,Comito D,et al.Proton pump inhibitors in pediatrics:evaluation of efficacy in GERD therapy[J].Curr Clin Pharmacol,2011,6(1):41-47.

[4] Sachs G,Shin JM,Hunt R.Novel approaches to inhibition of gastric acid secretion[J].Curr Gastroenterol Rep,2010,12(6):437-447.

[5] Saccar CL.The pharmacology of esomeprazole and its role in gastric acid related diseases[J].Expert Opin Drug Metab Toxicol,2009,5(9):1113-1124.

[6] Vachhani R,Olds G,Velanovich V.Esomeprazole:a proton pump inhibitor[J].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3(1):15-27.

[7] Kuo CH,Wang SS,Hsu WH,et al.Rabeprazole can overcome the impact of CYP2C19 polymorphism on quadruple therapy[J].Helicobacter,2010,15(4):265-272.

[8] 赵 飞,张建中,曾 浔.新视角——质子泵抑制剂及其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1):936-938.

[9] Gillessen A.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panto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MMW Fortschr Med,2010,152(Suppl 1):21-29.

[10] Hunt RH,Armstrong D,Yaghoobi M,et al.The pharmacodynamics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S-tenatoprazole-Na 30 mg,60 mg and 90 mg vs.esomeprazole 40 mg in healthy male subjects[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0,31(6): 648-657.

猜你喜欢
美拉唑埃索质子泵
某医院临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质控效果评价
甘肃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4:18
质子泵抑制剂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阿莫西林联合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比较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55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19
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