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霞,陈 琳
(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宁波315192)
经过多年的努力,宁波城乡供水水源已逐步由河网转向大中型水库。作为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的五大水库(奉化市亭下水库、横山水库,宁海县白溪水库,鄞州区周公宅水库、皎口水库),2011年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38.7 万t/d,有力地保障了宁波中心城区的饮用水安全。做好中心城区水源地治理工作、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调研发现,目前五大水库的水质状况不够稳定,尤其是水体氮磷含量偏高,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不容乐观,水源地上游污染问题突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畜禽养殖整治、溪道整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滞后,使水环境治理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宁波中心城区水源地主要为奉化市亭下水库、横山水库,宁海县白溪水库,鄞州区周公宅水库、皎口水库等5 座大型水库。五大水库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宁波市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1)总氮含量。根据宁波市水利局公布的水质监测数据(2005-05—2010-12),当总氮指标不参与水质评价时,五大水库水质均优于Ⅲ类;当总氮指标参与水质评价时,各水库水质均劣于Ⅲ类,有的甚至达到劣Ⅴ类。水源地水质情况不容乐观,也说明总氮为主要污染物。五大水库总氮含量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五大水库总氮含量变化情况
(2)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水库富营养化评价采用《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大纲》中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类方法》,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关系见表2。从五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分值可以看出,水源地富营养化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基本都在中营养程度以上,且月、季变化较大,部分月份已经有轻度富营养化现象。五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见图2。
表2 水质类别与富营养化评分值
为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水库水资源保护工作力度,目前五大水库流域内已经基本没有工业企业,但是水库上游以农业、生活旅游、畜禽养殖等为主的污染问题仍未得到系统治理,成为水源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1]。
图2 五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情况
五大水库流域农业种植以茶树、毛竹、花木和果树为主,农业种植中需要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有些库区乡镇为了增收,大量砍伐树木、毁林开垦,用以种植花木。期间大量施用富含氮、磷的化肥和除草剂、杀虫剂等,同时苗木的频繁移植容易导致地表裸露,加剧了水土流失,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农药随之流入附近溪道和水库,对饮用水源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乡镇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部分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少系统的排水管网和配套的管理措施,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或处理后未达标就直接排入附近溪流,并最终排入水库。宁波市自2003年开始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垃圾运输成本较高,加之监管不到位,偷倒垃圾现象比较普遍,对库区水环境保护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库区水源地一般自然环境优美、水力资源丰富,源区乡镇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益,无序开发农家乐、漂流、山地户外运动、水果采摘等旅游项目,对入库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近年来为保护水库水质,宁波市对水库流域内的畜禽养殖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仍存在相当规模的畜禽养殖基数。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等,有些养殖户随意排放畜禽粪便污水,更有甚者将鸭群散养在河道中。畜禽粪便中氮、磷含量很高,直接排放会对水质造成很大影响。五大水库污染源分类统计情况见表3。
表3 2008年五大水库污染源(总氮)分类统计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控制库区内花卉种植面积;鼓励竹制品加工等产业发展,通过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提高竹木的使用量和附加值;利用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在远离水库库区的村庄适度发展生态型休闲旅游,实现水库水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和谐发展。
(2)加强化肥施用管理。加强农田养分管理,积极研究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时间和土壤选择施肥品种和确定施肥量,调整氮、磷、钾比例,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污染来源;改进耕作方式,提高水肥利用率,采取轮作、等高耕作、套种和混播、覆盖耕作、深耕、收割留茬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3)农业病虫害科学防治。加强病害测报工作,提高测报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采用杀虫灯、诱芯诱杀害虫等环保除虫害技术;通过生物多样性种植技术,选用抗性品种,加强保健栽培,采用轮作、间混作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性;禁用甲胺磷等5 种高毒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剂,推广“精、准”施药技术[2]。
(4)建设生态公益林。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地保护力度,强化林政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采伐审批制度,延长一般用材林和兼用林的砍伐周期,防止盗伐、滥伐等违法行为;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监测防范工程建设,如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等;要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通过建设水源涵养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不断提高涵养林的功能等级,发挥其改善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综合效益。
(1)为克服水环境治理资金短缺问题,要积极扩大融资渠道,比如充分利用世行贷款,将资金重点用在水源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针对水库流域内生活污水面广、分散、排放量相对较小等特点,污水处理工程应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约资源、工艺可靠,并能够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时,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对多数水库流域内的农家乐、漂流等旅游项目,要切实加强监管,并且严格执法。要按照法律法规适当提高源区旅游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源区旅游产业发展,倡导和鼓励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以达到饮用水水源地生态旅游业规范、有序发展与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与和谐统一。
对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内的小型规模化养猪场、养鸡场和养鸭场实施关停或搬迁;对于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养殖场,应结合流域内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牧结合方式,通过将畜禽排泄物转化为有机肥、沼气等途径,切实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种养业的协调发展。
宁波市在中心城区五大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上游乡镇强化落实了一系列水环境整治和保护措施,在改善源区环境、提高水源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饮用水源保护目标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饮用水源安全还面临潜在威胁,表现在水库上游以生活、农业、旅游等为主的污染源未得到系统治理,水库水源水质中总氮含量偏高,水体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宁波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建议:
(1)加强组织管理保障体系建设。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是一项涉及跨部门、跨区域、多专业、多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作为全市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领导机构,宁波市水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在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议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水环境治理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和领导职能,加快完善水资源保护相关制度,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协商联动,统筹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监督治理方案及相关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分解落实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
(2)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水资源保护是国家对资源管理的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是依法保护水资源的前提。近年来,国家和浙江省相继出台了关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防治管理、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宁波规范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以适应新形势和新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法律法规依据[3]。建议今后要在现有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对饮用水源预警及应急处理制度、水质标准制度、水质监测制度、生态补偿机制、政府责任制度、保护投入制度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和深化细化,尤其要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加快建成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同时,实现部门联动和协商机制的制度化,进一步细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民事赔偿制度、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等,以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依法保护和治理饮用水水源地提供法律保障[4]。
[1]蒋思军.长潭水库水源地致污因素及保护策略定量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38(2):151-153.
[2]赵黎霞,刘冰冰,杜学婷.济南市卧虎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的构思[J].水利科学与工程,2011(2):18-21.
[3]徐文博,徐明宝.牛头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0(1):19-21.
[4]祁俊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