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 超 邓晓群 徐 珂 金 玮 吴 韬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在医院的移动应用研究
■ 尤 超①邓晓群①徐 珂①金 玮①吴 韬①
移动医疗 急诊预检分诊
移动医疗应用是医院实施数字化医院的重要探索。分析了在医院发展创新移动医疗应用的技术环境和业务环境,并以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基于移动应用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设计,并结合实践效果给出了发展移动医疗应用的展望。
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Author’s address:Xin 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o. 1665 Kong Jiang Road, Shanghai,200092, PRC
移动医疗(mHealth)是电子医疗(eHealth)的重要分支,即指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如移动设备和无线通讯等提供和支撑医疗服务。移动医疗系统是医院实施数字化医院的重要探索,通过移动医疗系统可以真正落实与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有助于简化和跟踪医疗文书、优化临床流程 、提升医疗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安全、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1]。
急诊预检分诊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其内容包括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预检分诊工作作为急诊护理程序的第一关,分诊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救治效果和对医院的满意度[2]。将先进的移动应用技术融入到医院现有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中去,可以充分发挥移动应用随时在线、即时录入和富媒体通讯等技术优势,有效弥补医院现有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之不足,更好的为广大病患服务。 下面以上海新华医院为例进行研究探讨。
近两年,新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原有的HIS,LIS, PACS,手麻和重症监护系统外,还建成了新一代的电子病历系统(EMR)和代表信息集成先进性的临床医疗系统集成平台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
考虑到移动医疗的发展,2011年9月起,我院开始建设覆盖全院病区和工作区的无线网络,这为在我院发展和创新移动医疗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无线网络一经建成,就根据临床的需求,开始推行移动查房和移动护理的新应用,并积极探索基于移动技术的其他应用。
2008年4 月, 根据国内外急诊发展趋势和急诊预检分诊改革现状, 新华医院调整急诊布局为急救绿色通道区和普通急诊区2 大部分, 并重新进行功能定位。急救绿色通道区划分为复苏室、抢救室、胸痛单元、神经危重症单元和创伤单元等, 普通急诊区划分为重症诊室和轻症诊室等。同时, 急救中心将欧美先进的急诊分诊系统与医院的急诊医疗现状相结合, 设计了新的急诊预检分诊模式。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分诊护士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 Ⅰ类(危急)立即入复苏室; Ⅱ类(危重) 入急救绿色通道区, 立即监护重要生命体征,并优先诊治( < 10分钟) ; Ⅲ类(紧急) 安排急诊优先诊治(<30分钟)进入普通急诊区重症诊室; Ⅳ类(一般急诊) 安排普通急诊区轻症诊室(<60分钟)。其中, I类及Ⅱ类患者进入绿色通道不同区域;同时将创伤、胸痛、脑卒中患者单独分类作为特殊I类、Ⅱ类人群,制定相应绿色通道分诊标准及就诊流程[4]。
实施了新的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后,绿色通道区的利用率显著提高, 普通急诊区病人的抱怨进一步减少, 危重病人因漏诊而延误救治的事件明显减少。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制度和流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辅助工具的欠缺,还有以下主要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1.2.1 分诊登记记录欠准确、完整,而且可追溯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分诊工作都是靠纸质记录,效率低,操作性差,很难为急诊工作的计划、工作量统计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资料。
1.2.2 急诊科室的护士和医生通常工作在“流动”状态,当他们的物理位置发生变化时,没有特别有效途径来维持彼此间的通讯以保证急诊工作流程被顺畅的执行。
1.2.3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Ⅱ类人群和Ⅲ类人群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由于没有可靠的辅助工具来跟踪和管理病人状态和优先级的变化,有时会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
1.2.4 按照急诊流程,对于Ⅲ类和Ⅳ类病人的救治也是有一定的时间阈值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是由于没有相应流程工具辅助,往往出现超时没有处理的情况,引起病人的抱怨。
综上所述,在我院发展移动医疗应用的技术环境和业务需求都已经具备,急诊科室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急诊科室在医院系统里的重要性让我们下定决心在急诊科室率先开展移动医疗应用的试点工作。
根据之前的调研和评估,我们对急诊预检分诊采用了基于移动技术的应用解决方案。该方案框架包括支撑平台和移动设备应用两部分。依托其支撑平台强大的业务定制能力,医院可以根据各个科室的实际工作流程、业务规则、输入输出单据等定制出不同的移动应用。同时它还支持电子录入,屏幕操作和VoIP等富媒体操作。
国际上对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定义如下:(1) 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进行优先救治;(2) 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3) 使急诊工作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4) 做到“忙而不乱,快而准”;(5) 合理科学地分配急诊科医疗资源和医疗空间;(6)改善患者的救治效果;(7) 为科研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资料支持[4]。结合新华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也综合考虑了国际上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发展趋势,我们最终确认了基于移动应用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业务流程和详细的功能列表 。改进后的基于移动应用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各个流程节点的定义描述见表1。
表1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业务流程及各个流程节点的定义描述
结合了移动应用和改进的预检分诊流程的系统功能强大,可操作性强,它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将现有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移动化,原有流程的相关执行者都可以通过定制的移动应用来实现以前的操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2.3.2 引入了强大的富媒体应用,病患信息电子录入,流程操作电子屏幕和高效的音频信息传递。
2.3.3 通过流程管理和配置工具可以实现根据病人病情状态的变化动态管理配置急诊医疗资源。
2.3.4 智能提醒包括危急病患入院提醒和普通急诊长时间等待提醒等。
2.3.5 与世界上知名的医疗杂志集成,实现了口袋图书馆功能,急诊护士,医生可以随时根据病症检索世界上最新的医疗资料。
基于移动应用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于2011年9月开始在新华医院急诊科室正式试用,急诊科室一楼、二楼的部分护士、医生及住院总医师配备了装载有移动应用的手持移动设备并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该系统。经过2个多月的试用,我们调研了急诊科室的医疗人员以及部分体验过该应用的急诊病患,急诊医护人员普遍反映该系统大大提升了急诊科室的管理水平和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移动应用在急诊科室的试点应用是新华医院在移动医疗方面进行的重要探索,通过实践我们看到了移动医疗应用在医院的巨大发展潜力。同时我们也意识到,移动医疗应用在医院的发展和推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临床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的兼容性和适用性问题,移动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和管理问题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1] 郑树森.移动医疗在医院管理中的突破[J].中国数字医学,2009,4(5):21-22.
[2] 胡玉兰,急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2):1432-1433.
[3] 吴倩,医院无线信息系统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3):29-34.
[4] 潘曙明,赵洁,董利军,等.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3):37-39.
Research on mobility healthcare application in emergency triage system of hospital
YOU Chao, DENG Xiaoqun, XU Ke, et al
Chinese Hospitals.-2012,16(2):9-11
mobility healthcare, emergency triage model
Mobility Healthcare application is critical to digital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and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implementing innovative mobility healthcare in hospitals; focusing on emergency pre-triage system, it elaborates the design of emergency triage system based on mobile application and presents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medical application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ffects.
2011年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114104)
吴韬: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办主任,信息管理部主任。
E-mail:mazuiwu88@163.com
2011-12-10](责任编辑 郝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