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道微生物的日粮调节方案

2012-02-03 10:00MichaelGanzle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教授
中国猪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寡糖碳水化合物宿主

Michael Ganzle (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教授)

猪肠道微生物的日粮调节方案

Michael Ganzle (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教授)

1 肠道微生物日粮调节的背景

哺乳动物体内居住着大量的微生物,大部分微生物生存于宿主的消化道中,其细胞数量是宿主的10倍,基因数量是宿主的100倍。尽管任何一种肠道微生物都有足够的能力杀死其宿主,但是大部分共生微生物对宿主还是有益的。

1.1 肠道微生物的调节机制

能够进入人体和动物肠道的除了微量元素、蛋白质和一些没有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当细菌进入肠道后,宿主能够识别细菌,经过细菌的刺激作用,宿主的免疫系统机能得以增强。另外,宿主本身产生免疫球蛋白 (IgA)、粘液和防御素,使微生物的整个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对微生物实施控制。再则,各微生物之间在肠道中会相互竞争营养物质,产生抗菌活性物质,形成菌膜。

1.2 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营养功能,也就是提供食物的功能。微生物进入肠道后,通过发酵饲料中没有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盐和短链脂肪酸,为宿主提供能量供应,同时产生各种维生素 (维生素K、维生素B12、生物素、叶酸)和氨基酸 (赖氨酸、苏氨酸)等。猪的能源供应30%来源于肠道微生物发酵饲料产生。二是免疫刺激的作用。肠道微生物能够激发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由此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三是保护作用。肠道微生物可以与病原体竞争相关的有机酸和营养物质,从而防止病原体在肠道中的大量定植,保护宿主细胞的机能。

1.3 日粮作为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

如果有益菌不能在肠道中较好地定植,大量的病原菌就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在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各种病原菌的作用效果不同。如产气荚膜杆菌C型易引起哺乳仔猪的肠功能紊乱,大肠杆菌易引起哺乳仔猪和断奶猪的肠功能紊乱,痢疾杆菌则易引起生长猪和成年猪的肠功能紊乱。

通常人们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肠道疾病,进而保持动物健康的状态,减少动物的淘汰,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肉料比。但是从整体上考虑,耐药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已经开始由动物向人类上转移。目前,欧洲、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已经立法,禁止多种抗生素在畜禽生产中使用。

由于日粮可以干预肠道微生物的状态,因此,可以考虑作为饲用抗生素的替代品。现有的方法主要有改变饲料配方、添加有机酸、日粮非降解性碳水化合物、低聚糖和具有特定抗菌活性的益生菌等。

2 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的抑菌作用

图1到达大肠的营养素

食物进入小肠后,机体吸收可降解的的碳水化合物,不可吸收的部分便进入大肠,在大肠里经过微生物的发酵,生成可被机体吸收的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了研究不同结构的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将8头安装有末端回肠瘘管的生长育肥猪按照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不同日粮,即以谷物淀粉和酪蛋白为基础日粮,添加4种不同结构的非消化性碳水化合物:低粘度、低可发酵性纤维素 (CEL),高粘度、低可发酵性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 (CMC),低粘度、高可发酵性燕麦β-葡聚糖 (LG)和高粘度、高可发酵性纤维素燕麦β-葡聚糖 (HG)。在每个试验期的最后3天收集肠道样品。通过比较粪便和回肠的内容含量,可以得到到达大肠的营养素含量,结果表明到达大肠的营养素,饲喂CMC日粮的猪低于其它3组 (图1)。通过分析粪便的菌群结构,发现CMC组具有与其他3组完全不同的细菌组群。CMC组粪便中粘附的耐热型大肠杆菌毒素较高。CEL组和CMC组粘附的梭状芽孢杆菌毒素数量较高,而LG和HG组对梭状芽孢杆菌毒素的粘附效果不太理想。可见,可以通过改善日粮纤维来减少病原体在猪肠道中的定殖,同时只有特定的日粮纤维才能对一些特定的病原菌产生效果。

2.1 寡糖的抑菌作用

母乳中除了含有水,还含有1%~1.3%的寡糖。由于婴儿不含有相应的分解酶,这些寡糖不能被婴儿消化和利用。但这些寡糖有着特异性功能,一是有助于婴儿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建立,二是能够溶解或粘附相关的病原体,成为病原菌的可溶性受体。如肠道内存在的寡糖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发生物理性粘附,机体便将已经粘附的病原菌随食物残渣排出肠道。在猪上也类似。

若细菌的表面结构与肠道粘膜表面的结构互补,发生配体-受体反应,使得细菌粘附在肠道。而不同的寡糖作为受体类似物可以与特异性细菌配体结合,从而抑制细菌在肠道的粘附。不同的大肠杆菌菌株具有受体特异性。一些大肠杆菌只结合含有N-乙酰神经氨酸(NeuGc)糖键的寡糖,却不能结合含有其它糖键的寡糖,如大猪含有NeuGc糖键的寡糖,而新生仔猪不含有。因此,寡糖分子结构上的细小变化就能影响细菌的粘附。以大肠杆菌为例,需要寻找具有特异分子结构的寡糖,使大肠杆菌与之形成物理上的粘附。

2.2乳酸菌产生的胞外多糖的抑菌作用

乳酸菌可以合成胞外多糖,而胞外多糖可以粘附微生物。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是导致断奶前后仔猪发生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了验证乳酸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是否具有抗粘附特性从而抑制ETEC的生长,采用了红细胞凝聚试验。即将不同ETEC菌株与乳酸菌产生的胞外多糖 [甘露糖 (市场购买)、果聚糖 (罗伊乳杆菌产生)和葡聚糖 (罗伊乳杆菌产生)]混合后加入制备好的猪血红细胞,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红细胞的扩张情况。结果发现在对照组中,随着ETEC浓度的增加,红细胞扩张的越来越严重,果聚糖和葡聚糖对红细胞扩张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而甘露糖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图2)。可见,乳酸菌产生的胞外多糖可以干扰ETEC的粘附。

图2猪血红细胞凝聚试验

猜你喜欢
寡糖碳水化合物宿主
不同来源大豆寡糖的形态特征、功能组分含量和分子结构的比较研究
几种寡糖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说说碳水化合物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减肥不能吃碳水化合物?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益于长期减肥
HPLC法测定远志及其3种炮制品中3种寡糖酯
运动健身要补碳水化合物
抓住自然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