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勇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472000)
通络益气健脑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9例
马俊勇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472000)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力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为脑血管、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缺血性、低灌注性和出血性脑损害,进而导致认知功能缺失,多有卒中史,常表现为波动性病程或阶梯式恶化。我国本病发病率较高,为老年人最常见痴呆类型之一,>60岁老年人VD患病率约32.41/10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1]。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5岁以上人群VD发病率为4%~6%,80岁以上为15%~20%[2]。目前,单纯西医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学“愚痴”、“痴呆”、“呆病”、“痴证”等范畴。近年来,笔者根据络病理论,自拟通络益气健脑汤加减对39例脑血管性痴呆进行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39例为门诊及住院治疗已确诊的VD患者。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59~81岁,平均71.62±4.93岁;病程0.5~3.4年,平均1.96±0.68年。轻度痴呆25例,中度痴呆13例,重度痴呆1例。
诊断标准:脑损害所产生的慢性进行性多级皮质功能紊乱存在时间>4个月,发生多方面认知缺陷及记忆缺陷式失误、失认、失用及执行管理功能的障碍之一者,且有局灶性神经系统表现,提示脑血管病存在并可被认为是此障碍之病因。西医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病协会1994年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血管性痴呆标准。中医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全国老年痴呆专题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老年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智能障碍情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长谷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定标准。
排除病例标准:①排除并发心血管、肝肾系统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疾病。②本病需与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相鉴别。可采用修订海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分,4分以下为老年性痴呆,7分以上为血管性痴呆。③放弃治疗、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或因不良反应而被终止治疗者。
所有病人积极控制原发病及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防止脑卒中的复发及发生,同时服用通络益气健脑汤:黄芪30g,党参15g,熟地黄15g,枸杞子15g,山药15g,何首乌20g,石菖蒲12g,远志12g,郁金15g,赤芍15g,川芎15g,僵蚕15g,全蝎6g,当归10g。每日1剂,分2次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判定标准。主要症状基本恢复,意识清楚,定向健全,回答问题正确,反应灵敏,生活能够自理,能进行一般的社会活动,为临床控制;主要症状大部分恢复正常,定向基本健全,回答问题切题,反应一般,生活可以自理,为显效;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恢复正常,回答问题基本切题,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迟钝,智力及人格仍有部分障碍,为有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加重,为无效。
治疗结果:临床控制13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控显率为76.92%,总有效率为94.87%。
治疗前后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HDS和MMSE分值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HDS和MMSE分值比较(±s)
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
时间HDS MMSE治疗前12.52±2.2219.38±2.54治疗后22.67±3.1227.24±3.86
中医素有“老人多瘀”、“久病必瘀”、“瘀久伤络”、“久病入络”之说。血管性痴呆患者精气不足,络气瘀滞,气血生化乏源,脑失所养;络脉瘀滞,痰瘀内生,络脉瘀阻,气络失充,脑神失养,应归属中医“络病”范畴。其病变部位在脑,但与心肝肾等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在于元气亏虚,血瘀脑络痹阻。
近年来,有关络病学说的研究提示,络脉病变的实质是虚、痰、瘀、浊毒互结。目前中医对血管性痴呆发病机理已形成共识,即以肾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浊毒互结为实的本虚标实性疾病,这与络病的病理改变不谋而合。王永炎院士[3]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多为久病入络,且发病分两个过程,首先是肾虚痰瘀阻脉,其次是痰瘀蕴积酿生浊毒,败坏脑髓,第一次提出了“毒”的病理概念。周文泉等[4]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机是脏腑亏虚为本,包括肾精亏虚和心气亏虚,实则为痰湿蒙蔽、瘀血痹阻、痰瘀阻络等。田金洲等[5,6]认为,痴呆为神志病,乃人至老年,肾精衰枯,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致,以虚、痰、瘀为主要病理改变。刘兴山等[7]亦提出了血管性痴呆其本在肾,肾精亏虚,心肾不交,痰浊瘀血浊毒痹阻脑络,脑髓失养,神明失用是病机关键。吴以岭提出痴呆病位在脑之脉络。脑络分为脑之气络与脉络,气络主要掌管脑神经细胞高级神经中枢语言、思维及运动功能等,脉络主要为脑部中小血管,是为神经活动供血供气的物质基础。脑络失荣可见神疲乏力、健忘;脑络痹阻可见头晕头痛,甚或中风偏瘫;脑络损伤可见神志、意识障碍,中风偏枯、手足不用等,提示血管性痴呆为典型的脑络病,所以从络病理论论治血管性痴呆,符合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变化机制。笔者运用中医络病学说,使用通络益气健脑汤通脑窍、通脑络治疗脑血管性痴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方中黄芪、党参补脾肺之气,益本固元;熟地黄、枸杞子、山药、何首乌滋阴补肾、补精填髓;石菖蒲、远志、郁金醒脑开窍,化浊通络;赤芍、川芎、僵蚕、全蝎、当归活血化瘀,疏通脑络。诸药配伍,共奏益气补肾、醒脑开窍、化瘀通络之功。
[1]杨惠英,周广安,于元利.血管性痴呆早期诊断与防治.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5,25(9):1144.
[2]李成文,李增富.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7.
[3]王永炎,张伯礼.血管性痴呆现代中医临床与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
[4]周文泉,于向东.关于血管性痴呆研究的思考.中医杂志,2002,42(4):9.
[5]田金洲,刘中垣.老年痴呆的中医药研究思路.中国医药学报,2000,15(5):72.
[6]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5):16.
[7]刘兴山,王静慧.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6):657-659.
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