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勤,王国权
1.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北京 100840
2.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5
某教学楼为十一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总高度44m。五层为报告大厅,大梁最大跨度净距为26.4m,为了控制裂缝和挠度,同时也为了施工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采用了新型的缓粘结预应力技术。部分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本文取其中典型的大梁(H轴)进行分析。
图1 部分结构平面图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拉强度标准值ftk=2.39N/mm2;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9.1N/mm2,混凝土弹性模量Ec=3.25×104N/mm2;
预应力筋采用1860级低松弛钢绞线,强度标准值fptk=1860N/mm2;单束面积Ap=140mm2;弹性模量Ep=1.95×105N/mm2;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为conσ=0.75×fptk=0.75×1860=1395N/mm2。
锚具采用夹片式单孔锚,锚具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锚固效率系数为0.99;
普通钢筋为HRB400级热轧钢筋,强度设计值fy=360N/mm2。
由于跨度大,荷载大,经过分析设计和结构空间的限制,确定框架大梁截面尺寸为600mm×1700mm,梁跨为28m。
预应力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它是采用专用缓粘结胶粘剂和塑料外包护套涂包的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适用期内,与被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张拉适用期和固化时间期间,粘结效果逐渐增强,达到固化时间以后,与被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之间达到一定强度的粘合。
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σpe应按公式(1)计算:
预应力损失值应取下列五项:1)张拉端锚具变形和缓粘结预应力筋内缩σl1;2)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摩擦σ
l2;3)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σ
l4;4)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σl5;5)采用分批张拉时,张拉后批缓粘结预应力筋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损失。
由于只有摩擦损失与胶粘剂有关,因此摩擦损失是计算预应力有效应力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由于工程期限的影响,并考虑到张拉适用期内,胶粘剂的不稳定因素,摩擦系数取大值:摩擦系数k=0.01/m,µ=0.25/rad。此时的第二项损失也属于大值,扣除损失后的有效应力属于小值。本文中第二项摩擦损失σ
l2为259.4MPa,总损失为425.1MPa,预应力有效应力为σpe为969.9MPa。
预应力筋用量的计算,根据抗裂要求进行计算;然后再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相关约束条件进行普通钢筋的选择。由计算得,预应力钢筋:36φs15.2,分成4束:4×9φs15.2;考虑梁截面宽度的允许,预应力钢筋一排布置;各束预应力均采用一端张拉,2束预应力筋在左柱端张拉,另2束预应力筋在右柱端张拉;根据该框架大梁标准弯矩图,预应力筋线形要尽可能与标准弯矩图相一致,因此预应力曲线形式均设为四段抛物线,反弯点取0.1L处;为了获取较大的截面抵抗矩,控制截面处的预应力筋应尽可能靠近受拉边缘布置。
普通钢筋下铁为24Φ25(2/11/11),上铁为18Φ25(9/9)。
由标准弯矩图,控制截面选取跨中和一边支座截面,首先计算截面控制应力,看是否满足二级抗裂要求。
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抗裂验算是由标准弯矩及等效弯矩和次内力综合决定的。内力和预应力各弯矩均可计算得到。具体结果如表1:
表1 内力计算结果
因此,预应力框架大梁抗裂验算结果:大梁在两端支座处不满足二级抗裂,而在跨中截面处,梁底满足放宽的二级抗裂要求。针对支座处,在不满足二级抗裂情况下进行三级裂缝宽度验算,得到预应力框架大梁的裂缝宽度如图2。
图2 裂缝宽度
为了抵消预应力损失,施工张拉时3%超张拉。
为了有效减小因摩擦而产生的损失,预应力4束分成2束在左端2束在右端进行张拉。同时,尽量提前预应力张拉的时间并且控制胶粘剂的粘结时间,以减小摩擦损失。
为了防止预应力筋对结构的反拱,应进行采取严格的张拉步骤,进行分级循环张拉,而且必须控制张拉速度,不能过快。
由于普通钢筋过多,同时由于预应力筋一排铺设,在梁端支座处应首先保证预应力的矢高,理论计算和工程实践都说明,施工中如果保证不了预应力筋的线形,预应力筋很有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起到相反作用。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GB50010-201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杜拱辰.部分预应力混凝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