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冬梅,时国臣,于建军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临床报道
针刺治疗偏头痛即刻镇痛效应及远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闵冬梅1,时国臣2△,于建军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目的:通过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即刻镇痛效应及远期疗效的观察,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给予局部取穴结合循经远取;对照组30例,应用西比灵。比较两组对头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37%,两组比较P<0.01。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明显优于西比灵治疗。
偏头痛;针刺疗法;即刻镇痛效应;远期疗效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发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头痛,常伴有畏光、怕声、恶心、呕吐等症状。近年文献资料显示,我国偏头痛的年患病率为 9.852‰,年发病率为0.797‰,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近年来的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化学物质学说、遗传学说等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探索。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常应用镇痛剂、麦角胺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此类药物疗效不尽理想,且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大。中医学对于头痛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针灸疗效确切突出。笔者根据导师治疗本病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观察针刺组与西比灵对照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60例病例为2009年10月~2010年4月就诊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病例按就诊顺序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参见标准随机数字表使用方法)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18~62岁,平均为27.5岁,平均病程5年。对照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54岁,平均为27.2岁,平均病程5.2年。两组在病情程度及性别、年龄方面的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参照国际头痛学会在2004年初对偏头痛的分类[2]进行的修订。
①18岁≤年龄≤65岁,起始发病年龄小于50岁;②符合无先兆偏头痛、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③近3个月平均发病大于等于2次;④有1年以上偏头痛病史;⑤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符合以上5项的患者,方可纳入本项研究。
①低血压患者;②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基底动脉型偏头痛);③有癫痫、中风或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史或精神病史者;④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⑥五官疾病引起的头痛(青光眼、鼻窦炎等)。凡符合以上任何一条的患者,应予以排除。
发作期:针刺患侧侠溪、中渚、天容、丝竹空、率谷、太阳、风池等。直刺患侧侠溪0.1~0.3寸,中渚0.1~0.3寸,并行泻法强刺激5~10 min,再直刺头痛侧天容穴0.5~0.8寸使局部有酸麻胀感后再配合局部取穴。平刺丝竹空0.3~0.5寸、平刺率谷0.3~0.5寸、平刺太阳0.3~0.5寸、直刺风池0.5~1.0寸等行捻转手法5 min。缓解期:局部取风池、太阳、天容、率谷等穴,远端取合谷、外关、太冲、足临泣等穴。针刺头痛侧天容穴0.5~0.8寸使局部有酸麻胀感,局部取平刺丝竹空0.3~0.5寸、平刺率谷0.3~0.5寸、平刺太阳0.3~0.5寸、直刺风池0.5~1.0寸,远端取双侧穴,直刺合谷0.5~1.0寸、直刺外关0.5~0.8寸、直刺太冲0.3~0.5寸、直刺足临泣0.3~0.5寸。局部穴和远端穴各行捻转手法5 min左右。留针4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发作期:每晚口服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5 mg,头痛发作时加5 mg总量不超过15 mg。缓解期:每晚口服西比灵5 mg。10日为一疗程,口服3个疗程观察疗效。
头痛发作期:采用国际上临床通用的直观模拟标尺[3]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评价指标。分别用治疗前的VAS评分减去治疗后20 min、40 min的VAS评分,所得的差值为该时点的VAS评分降低值,并以此值作为头痛强度缓解的指标。
头痛缓解期:治疗前后检测颅内多普勒血流图(TCD)、血细胞分析(查看血小板计数,观察血小板的释放)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远期疗效。
缓解:疼痛完全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随访不足半年或半年以内复发;有效:疼痛减轻,能忍受;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s)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s)
组别 n 缓解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针刺组30 5 1 19 5 83.30对照组30 0 0 11 19 37.00
偏头痛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部分患者发作频繁,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西比灵是现代医学治疗偏头痛有效的经典药物之一,它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能阻止血管收缩,加强异丙肾上腺素松弛作用,达到止痛作用[4];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累及部位多在头颞侧、眼眶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区域,风邪入脑、瘀血阻络、肝经风火、肝阳上亢、痰浊蒙窍、精血不足等病机改变均可导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从而引起头痛。发作期先取手、足少阳经的远端穴位,针刺使其有酸麻胀感,并使针感沿经络上传,使经络畅通,即刻缓解疼痛。现代研究认为三叉神经的扩张血管作用与面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扩张血管共同引起头痛的发生。而天容穴的深层有二腹肌,二腹肌的前腹由面神经支配,后腹由三叉神经支配[5]。因此发作期和缓解期均选用了天容穴。余穴均为局部取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及预防疼痛。临床研究显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西比灵对照组,而且能显著改善脑血流状态。临床上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易复发,副作用多。针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极少,是临床值得大力推广的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1]郭述芬.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1,4(2):65
[2]Headache Cl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dache,2004,24(S1):1160
[3]王非.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9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5):43
[4]常琦.西比灵合用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20例疗效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4):59
[5]卢秉文.针灸穴位解剖基础与应用[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95
R246.6
B
1005-0779(2012)006-0009-02
闵冬梅(1985-),女,2009级针灸推拿专业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时国臣(1962-),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防疗脑血管疾病工作。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