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外部经济性的环境治理手段——以滇池白鱼河河口湿地地块的模拟案例为例

2012-01-29 08:27欧阳三三
环境科学导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滇池外部性环境

林 霖,欧阳三三,杨 良

(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2.英国都市联合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127;3.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云南 昆明 650034)

1 前言

经济学家认为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市场失灵。无论将污染定义为负外部性,还是定义为对环境公共物品的损害,我们看到的情况是自然的市场运行受到了阻碍。政府干预处于市场失灵的环境资源成为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对于外部性的问题,主要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减少外部不经济性的发生。而其中公共物品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阻止了可以自然达到配置效率的市场激励。对一些不必付费的产品,理性的消费者没有主动付费意愿。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方法是直接供给公共物品[1]。

因此,作为重要的公共环境资源,湿地在现有的环境管理的体系下通常就以公共物品的属性进行建设,为了减少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对湿地产生负的外部性的影响,建成后湿地的使用也通常由政府严格控制。这种模式自然对商业化经营非常排斥,导致了BOT等投资形式在湿地项目上难以推广,不管以捆绑房地产的形式建设还是以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最终都是政府承担大量的建设及管养资金。

从对外部性的成因上看,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主体在进行决策时只考虑对自身利益有直接影响的成本和收益,而对自身没有直接影响的成本和收益则视而不见,使环境往往难以成为生产经营者内部的关注对象,而成为外部影响的对象。同时,由于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缺少明确的权利或者职责人,这就造成了环境外部性的不受重视。其中的负的外部性是我们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环境外部性中的经济性,对社会是有益的,不应当被我们连同外部不经济性一同舍弃。但是同样由于其外部性不受重视的特点,我们并没有真正利用这一价值。

虽然公共物品和外部性不是同一个概念,但他们之间是相关的。Scott J.Callan,Janet M.Thomas认为:如果外部性对社会大部分人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则外部性本身就是一个公共物品[1]。这也就是说,借用生产活动所带来的环境的外部经济性,实际上也是对公共物品本身的一个建设过程。因此,生产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环境的外部性如果是积极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可以是环境资源修复的过程。所以,如果合理地引导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增加对环境的正外部性,即某种生产经营活动附带的对环境增加了价值,但不一定收到合理的回报,这种过程虽然作为外部性的特征也是一个不平衡的市场失灵显现,但对环境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从这个思路出发,为了解决湿地建设投资渠道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以全新角度来看待环境治理的模式,市场失灵虽然是环境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但是同样也是市场失灵情况中的环境外部经济性,可以利用来改善和保护环境,可以尝试作为政府干预的另外一个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文提出了将湿地从普通概念上的公共产品转化为一段时限内的经营性项目,利用某种经营项目所产生的对环境的外部经济性来改善环境。为了验证上述思路的可行性,文本结合滇池边一块实际的湿地进行了模拟案例分析。案例结合湿地现状,利用了湿地的自然景观价值,通过企业对这种生态景观环境的资源化利用过程,即湿地景观建设和管养,增强对污染水体的治理能力。

2 模拟案例

2.1 模拟案例设计基础

该案例设计所针对的是与城市距离较近,土地成本较高,需要和高端市场相结合的湿地。设计原则是通过湿地景观与企业会所的景观需求相结合,将湿地恢复建设能够形成的景观效果最大化,通过湿地景观提升企业会所的价值,同时为企业会所提供一个展示示范的场所,形成一种生态的环境氛围。

在现代社会,企业形象的巨大威力使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形象的塑造,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是很多现代企业的新选择。Daniel C.Esty and Andrew S.Winston认为,利用环境策略的公司比其他的竞争者更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拓展能力。企业从“绿色”中掘到的“金子”包括:①由于精细的环境管理系统带来的高效益、低开支和从银行贷款的低利率等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好处;②从已经变革的企业文化中获得软收益,包括提升企业无形价值和公众信任度[2]。

很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已经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实施自己的绿色战略。比如汽车制造商广汽本田,从2001年起就开始在河北丰宁小坝子开展植树造林,并坚持了10a之久。宝洁公司区别于传统的“直接对外型”公益投资,推动供应链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在项目实施10a后的2011年,63%的供应商减少了能源使用,64%供应商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62%的供应商提高了水的使用率[3]。

对于优质环境的打造也并非就是企业只能见到远期效益而必须牺牲近期效益的举措。环境品质已经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生活和工作目标。环境消费已经成为一种高端消费模式,景观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已经成为高端消费者追逐的消费对象,从而提升了高环境品质地区的土地价格。

目前正在开发建设准备销售的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项目以及已经建成并销售的同样是深圳华侨城的东部华侨城天麓项目的购买者大部分都是全国性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均对该两个项目的环境资源非常看重。其中天麓项目价格在2009年就创下了深圳楼市的记录,达到7万元/m2。而深圳的欢乐海岸项目,即便是在仅出租20a使用权的条件下,这部分物业的20a租金也预计达到20万/m2。

2.2 模拟案例的企业参与可能性分析

滇池与云南其他湖泊相比,更具有特殊性,滇池治理工程对于企业参与来说具有更强的附加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滇池是古滇文明的发源地,是云南省会城市昆明的象征。

(2)滇池距离昆明市中心不远,交通条件便捷。

(3)滇池环境品质高,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滇池周边完全能够形成低密度但具有高附加值的景观条件。

(4)整个云南滨湖土地资源相对稀缺,滇池水环境景观资源的稀缺性较高。

(5)滇池环境改善对企业品牌影响较大,任何能够对这样一个项目产生积极作用的举措,都能够对企业产生正面的宣传效果。对钢铁、化工、采掘等重污染型企业,如果能够主动地采取措施缓解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将大大改善公众形象。而对生物种植及生物资源型企业,一个既具备生物资源又具备生态理念的平台,将非常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有效引导和利用社会企业对自身绿色形象建立的需求,完全可能开拓一条新的湿地建设模式。

2.3 企业参与模拟案例的模式设计

借鉴高端企业会所和总部办公的模式,形成一种企业认养湿地,并建设展示企业绿色环保理念平台,在功能使用上定位为企业绿色形象展示和培训教育的基地,这就是绿色总部基地/会所概念。这种模式与普通的房地产模式的区别在于,在政府或公共部门资金不足的前提下,企业由于自身的需求,以市场运作的模式出资承担湿地初期的建设,获得一定时限内湿地及其范围内建筑物的使用权,不是土地的固定时限内的产权,因此也不能拥有湿地上建筑的所有权,企业只能是通过租用的方式获得湿地环境景观及地面建筑的使用权。这个模式在建设及销售方式上与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项目的建设及销售模式比较相似。这样湿地实际的所有权还是掌握在公共部门。在使用期到期后,政府部门有权利收回,项目回归公共产品的属性。

在这种模式中,湿地建设初期的投资来源于企业对于环境资源消费和企业形象建设的需求,摆脱了公共物品的属性,因而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并筹集到征地及建设的资金。由于出让的是项目使用权而非产权,因此政府较容易收回并恢复其公共产品的性质。为了确保这一过程的合理性及公正性,项目设计上需要有以下策略:

(1)避免过度私有化。通过将企业会所作为对外展示生态科技的窗口定期向公众开放,也有助于增加公众了解生态、接触自然的渠道。

(2)避免独立经营缺乏管理。由政府投资公司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按照物业管理模式进行有偿统一管理。这样湿地项目本身可以借鉴地产开发模式,建设方也可通过投资有所收益。由于项目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因此必须由政府所有的投资开发公司推进。

(3)避免引入大量经营活动造成污染。必须引入相对高端,低密度,附加值较高的经营活动,避免高密度餐饮店,特别是食材现场加工等内容。可以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招租。

(4)形成合理的退出机制。企业必须是有限期使用,在使用期满后,如果社会有能力接管,企业必须无偿放弃湿地及其范围内的所有固定设施,交由社会进行管理,回归公共产品的本质。

2.4 具体案例模拟:企业生态认养湿地

2.4.1 模拟案例区域基本情况

模拟案例假定在滇池东岸,位于昆明晋宁南城西侧,属于由滇池保护界桩界定的“四退三还”工程中的环湖湿地,也是滇池35条入湖河道白鱼河入河口湿地。项目用地北侧紧邻白鱼河,西临滇池,隔滇池相望是著名风景区西山,东面有梁王山,东南为石寨山,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模拟案例占地面积为53.8hm2,呈南北狭长型。现状道路主要为环湖路及进入本地块的小路。用地北端有部分湿地已初步建成,包括清华大学的人工湿地研究项目和云南星源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湿地项目,现状水系有白鱼河及其他多条小型河沟 (图1)。

该地块东高西低,南北向比较平缓。东侧标高在1888.0m左右,西侧标高在1887.0m左右 (图2)。图3是该地块的现状水系图。现有6条河沟由东向西汇入滇池。其中北侧的白鱼河最宽,为15m,是入滇的35条河道之一,承担了泄洪及灌溉功能,雨季泄洪量较大。其他河沟主要为周边地块灌溉使用。

2.4.2 规划结构

本用地按照企业认养湿地的原则进行规划,分为一主两辅三个区。

主区为中央的人工表面流湿地区,也是认养企业用房及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两辅为靠近滇池岸边的外海湿地区和靠内侧的绿化隔离及入水沉淀区。

入滇河道汇入滇池的水体主要通过中央的人工表面流湿地区进行净化和处理,降低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氮磷污染物。

外海湿地区通过将现有滇池防洪堤拆除,并对地形进行适当的人工改造之后,提供一个水生植物自然生长的环境。

绿化隔离及入水沉淀区是现在保留的农田与湿地之间的隔离区,在河沟水流进入表面流湿地之前通过这里的沉淀池进行初步的沉淀处理 (图4)。

图4 规划结构分析图

2.4.3 水系布局及湿地系统

水系布局:整个湿地范围总的水面面积为31.5万m2,其中人工表面流湿地面积为23.4万m2(图5)。整个片区共有20个并联的湿地单元,每个湿地单元面积大约在2.33~2.67hm2,由一个企业认养。汇入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每条河道进入湿地之前经过一个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然后汇入地块东侧的一条配水渠进行收集。每个人工表面流湿地均由西向东布局,并以并联的方式组织,水体经过配水渠及入水水闸进行水量调配后进入到并联的每块人工表面流湿地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通过各自的闸口汇入滇池。配水渠设置在地块的东侧,利用南北向地形起伏较小的特点,可以通过每个湿地单元的配水闸均匀调控每个湿地单元的入水标高及水量。

泄洪功能:为确保本地块洪水期的泄洪能力,规划保留原有白鱼河的泄洪通道,而各条小的水沟在洪水期也可经由配水渠收集后汇入原白鱼河河道后排入滇池,从而不会对湿地造成破坏。

总体水位控制:在白鱼河入河口的位置设置溢水闸,在常水位时期,通过溢水闸控制湿地配水渠的水位略高于滇池水位,从而使湿地内部的水流可以以重力流的方式由东向西流入滇池。在洪水时期,打开溢水闸泄洪,避免洪水对湿地造成破坏。溢水闸口附近设置提升泵站一个,枯水期可以从滇池抽水对区内进行补水,并达到净化滇池水体的需要。

图5 规划水系分析图

2.4.4 建筑布局及景观效果

每组水系的人工表面流湿地形成一个景观区。在这个景观区北侧布置一个独立的企业会所建筑。每个企业会所建筑的面积为500~700m2,平均630m2。建筑为1层,局部2层。由于建筑密度极低,每栋建筑都可以拥有非常好的南向的私密性,同时拥有大面积的认养湿地景观和西向的无遮挡的滇池景观。建筑同时也可以拥有部分陆地上的活动空间,拓展建筑室内功能。

2.4.5 交通系统

规划用地采用并联式的交通组织模式。地块内部有一南一北两个出入口,这两个出入口之间通过一条南北向的主要道路联系。这条主要道路同时串联了20个组团片区,并且通过并联的方式以尽端路的支路形式服务每个组团中的企业会所,以减少机动车交通对湿地的影响,同时提升每个企业会所单元的私密性。在用地西侧还有一条步行道路串联各个湿地单元,同时构成了园区的急救道路 (图6)

图6 道路规划分析图

2.4.6 污水收集与处理

园区主要的访客为参观、培训和科研人员,园区内不进行固定的餐饮活动。主要的污水来源是短期的非餐饮类的生活污水,即冲厕用水。该部分用水在各个企业会所进行统一收集,通过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自身的湿地系统进行净化处理。建筑与湿地构成一个零排放的单元。

2.4.7 用地划分

为了避免整个湿地项目过于私有化,在规划过程中划分了半公共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两种区域。半公共开放空间对大众有条件开放。私密空间在企业会所使用期间不对外开放。其中半公共开放空间通过西侧的步行道路串联成为一个环形的游路,便于参观者访问参观。

每个湿地认养企业除了拥有企业会所的使用权之外,还拥有一定比例的陆地及湿地的使用权。由于在土地使用范围上相对完整,在交通和水系组织上都是以并联的方式进行组织,企业会所具有独立的用地和运营的条件。

2.4.8 项目生态净化管理

湿地水体的控制管理:由物业公司有偿统一对本区水体进行集中管理,对每一块认养湿地的水量、流速等根据各个湿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水质、水量及流速等指标可以通过在线监测系统收集即时数据。

湿地水生植物种植及鱼类养殖管理:

(1)科学研究:作为生态工程类的企业会所(总部),本项目可以成为该企业科技成果展示和研究的场所。在科研或展示工艺得到园区物业管理部门研究通过后,可独立进行湿地的运营管理。

(2)养殖效果:由于项目不是以养殖为主要目的,养殖效果主要体现在生态效果展示的层面——构建一个有利于水体自净化的生物群落。

(3)植物种类选择:水生植物种植分为基本的净化品种和特色品种两个类型。根据湿地净化的需要,每个表面流湿地单元的大部分区域的种植品种根据水体净化需要进行配置,在不影响水体净化功能的前提下,部分水面可作为特色种植的区域,根据企业自身需求进行配置。水体中还可以投放一定量的水生鱼类、虾类,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水体的净化能力及景观效果。

(4)种养管理:由物业公司统一进行水生动植物的管理,严格控制施用化肥和农药。

2.4.9 项目运营管理

会所建设:采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模式。企业会所的建筑可以在对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及施工工艺严格监管的前提下由各企业自行设计、施工。

管理模式:全区进行封闭化管理,设置入口监控系统,便于统一管理维护。

项目回收:参照国内相关的土地政策及法规,该项目可设定使用期为20a,使用期限满后根据政府相关财政条件设定该园区收回后的使用性质,变为面向公众开放或者纯公共产品性质的生态基础设施;或者由政府自主经营;也可继续延长合同继续回收资金,收益用于满足其他相关公共产品的建设。

园区活动控制:园区每天对入园人流量进行控制,会所日常的对外展示自行管理,但不能进行经营性的餐饮活动。临时性的餐饮活动需要对污水和垃圾进行专门收集处理。

2.4.10 规划效果评述

从以上案例分析可知,项目完整的水净化循环系统及植栽体系不会影响企业会所的景观效果,企业会所对环境的打造也有助于湿地水系的形成及植物的种植。相反,通过湿地的建设,反而为企业会所带来了私密性、生态性、景观独特性和稀缺性,为企业构建了科研和绿色环保形象展示的基地,实现了较高的市场价值。

2.4.11 模拟案例的初步财务测算及可行性分析

表1根据周边相似地产项目及地价进行了本模拟案例的财务测算。

滇池周边类似区位的独栋别墅占地仅约为0.1hm2,销售单价为1.5~2万元。从表1可以看出,一个企业会所占地约为2.67 hm2,建筑面积平均为630 m2,销售单价按照3.6万元计算,单栋的总价为2268万元,其总价及单价均在高端市场接受范围内。即便如此,以征地拆迁成本24万元,建设成本 (包括建设管理及其他相关费用)4000元/m2计算,该项目仍能拥有310万元的销售利润。且在经营过程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物业管理费 (包括了湿地管理费)按8元计算 (折合每平方米用地面积约0.16元),亩均物业费年收入可达到约1450元,已经超过了昆明平均的湿地管理费用,可以维持湿地的正常运营。这个物业费用按照用地面积单价计算,远低于上海企业总部基地的相关费用 (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物业费为3.5元,折合每平方米用地面积约为3.5~5元)。

通过表1可以看出,企业生态认养湿地模式通过销售企业会所20a的使用权,能够回收资金4.536亿元,最终实现310万元的利润,通过收取物业管理费,能够维持湿地日常的管理。

表1 财务测算

本模拟案例采用的市场结合点是最为高端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具有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大型企业,通过它们对湿地独有的景观环境的需求和绿色企业形象的打造所带来的外部性来建设管理湿地,在政府不用出资的状况下一次性解决湿地建设的资金问题。该模式如果选择距离城市中心区更近的地点,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当然,这种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探索土地使用权租赁的合法性问题,需要在管理方式方法上解决企业承租后小业主自身使用与生态湿地整体发挥净化功能的协调性问题;大面积生态湿地的水生植物生长、水系组织的管理问题等。

3 小结

生态城市建设并不单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好模式的建立,完全有可能开辟一条政府、企业、社会三赢的“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路。本文更加希望“利用项目运营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性改善环境”这一思路不但能够为生态湿地建设解决融资之困,更能为其他生态或者公益项目提供借鉴。在改善地球生态状况的大前提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和资金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来,并推广到防风治沙、抗旱防洪、育林种草、消除尘埃、清除垃圾、清洁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生态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科技认知能力增强、生态技术改进的同时,同样需要在生态策略的执行层面提升能力。在好的环境管理体制下,好的执行模式就能应运而生。在这些模式下,并不需要政府政策的巨大倾斜或者行政命令的强制推行。深刻的环境生态的认识,先进的生态技术,只有在公众有执行意愿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1] Scott J.Callan,Janet M.Thomas.环境经济学与环境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Daniel C.Esty and Andrew S.Winston,Green to Gold:How Smart Companies Use Environmental,Strategy to Innovate,Create Value, and Build Competitive Advantage,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6.

[3]简非.年度绿色公益——共享价值时代来临[N].第一财经日报,2011-08-31.

猜你喜欢
滇池外部性环境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