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茹 张红梅 赵 燕 胡 玥 王雪璐
护士是静脉血标本采集的执行者,临床工作中发现护士在静脉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常常忽略一些问题,这些被忽略的问题都可导致血标本检验的结果受到影响,造成检验结果失真、误差,直接影响静脉血标本的质量。本文就护士对静脉血标本采集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三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2所,工作年限≤15年的内科护士140名。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采集静脉血标本前病人应注意的问题、护士对真空采血系统的认知、采集静脉血标本时的技术要求、采集静脉血标本护理人员应注意的事项等。调查问卷由专人发放,采用统一解释,当场发放并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百分率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
被调查的140名护士中中专2名,占1.43%;大专132名,占94.29%;本科6 名,占4.28%。护士90 名,占 64.29%;护师50名,占35.71%。对静脉血标本采集中的知识掌握完全正确者5名,占3.57%;其他情况详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护士对病人采血前应注意的问题的掌握情况
表1显示,护士和护师在采血前对病人应注意的问题的掌握情况中除病人运动的影响及情绪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即与职称有关外,其他项目无差异。病人采血前运动的影响及情绪的影响知识掌握情况护师好于护士。其他4项即饮食、饮酒、体位、药物的影响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士和护师对病人采血体位对化验值的影响没掌握分别占67.78%,56.00%,说明护理人员对这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病人情绪对化验值的影响没掌握分别占66.67%,32.00%,说明护理人员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严重缺乏。
表2 护士对真空采血系统的认知情况
表2显示,护士和护师对真空采血系统的认知中采血量对化验值的影响和采血时混匀方式没掌握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采血量对化验值的影响和采血时混匀方式的掌握情况护师好于护士。其他项目无差异。但在不同颜色管混匀次数项目上护士和护师没掌握人数均>40%。
表3 护士对采集静脉血标本时的技术要求的掌握情况
表3显示,护士和护师对采集静脉血标本技术要求中病人不能反复握拳和发生溶血的原因的没掌握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说明对病人不能反复握拳和发生溶血的原因的掌握情况护师好于护士,但在松止血带的时间上护士和护师没掌握人数均>53%,两者均掌握很差。
表4 护士对静脉血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表4显示,护士和护师对采集静脉血标本注意事项中的4个项目没掌握情况两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士和护师对静脉输脂肪乳8 h内不能采血没掌握程度欠缺,均>25%。
血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及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住院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1]。护士血标本采集是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采血前病人的准备、护士对真空采血系统的认知、采集静脉血标本时的技术要求、采集静脉血标本护理人员应注意的事项等都将影响病人的检验结果。本研究发现护士对静脉血标本的采集知识掌握存在一定的欠缺,影响了检验分析前质量,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负担,进而不能向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护士没有很好地掌握病人采血前的准备知识。因护士对静脉血标本采集知识缺乏,就做不到病人标本采集前的正确、全面的健康宣教工作。采血前病人吃饭或晚餐饮食不当,以及剧烈的运动后未适当休息等,造成标本检验结果不能反映病人的真实情况[2]。护士要全面掌握采血前病人应注意的事项,才能做好标本采集前对病人的健康宣教工作,以取得病人最有效地配合。履行告知义务,保证高质量的血样标本,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广大护理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护士对采集血液标本的技术及流程掌握欠缺,忽视采血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操作,如采血中不同颜色试管的先后次序、采血后的血液与抗凝剂的充分混合等[3]。建议建立优化的标本采集流程,护士严格掌握并按采血的流程进行操作,提高标本采集的质量。
增强血标本采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素质,提高检验前质量。加强对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培训的目的是促使护士自觉按质量要求进行操作,使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在事先就得以控制[4]。主动与检验人员进行沟通,邀请他们为护士进行专题讲座。安排有经验的护士结合自身实际,对年轻护士进行技术操作培训,并定期进行静脉采血等的技术考核。将检验标本采集知识作为每年新护士、实习护生岗前培训必考的内容,以强化护士的检验标本质量控制意识。
现存护理操作评价体系缺少对血标本取材质量的具体要求,侧重于操作流程的评价。护理管理者应加强血液标本采集的管理,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
建议医院检验人员向临床护理人员提供送检标本采集指南(或规范)一类书面文件,作为护理人员采集、送检、输送、保存检验标本的依据。
检验虽是临床检验科人员完成的项目,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5],分析前误差是实验室总数的50%~80%。因此,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即护理人员的标本采集至关重要,建议教育所有的护理人员,提高对静脉采血重要性认识,做好充分的自身准备和受检者的心理准备,按要求采集及送检,提高标本的质量,才能保证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实用性、指导性。
[1]陈秀兰,邱方成.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850.
[2]郑 琼,杨建荣.住院病人不合格化验标本的护理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1):5455.
[3]郑兰英,刘 勇.血液标本采集的缺陷分析和管理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4):222.
[4]王建荣,张黎明,马燕兰,等.分层次护士培训的实施与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8):50-53.
[5]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