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竞赛 夏玲蓉 陈 朝
手术对患者来讲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多数患者在术前有较严重的顾虑,其原因主要是对手术的不了解、对手术效果的怀疑以及对医师的选择。它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后的康复产生影响,甚至决定手术的成败[1]。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一站到底”式的护理服务,通过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查找漏洞,从而持续堵漏并改进护理工作的护理方法[2]。为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我科对126例行择期手术患者实行计划巡回无缝隙连续的护理,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26例为观察组,男68例,女58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9.5±13.5)岁。其中普外科患者87例,骨科21例,妇产科18例。选择同期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对照组,男44例,女4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1±13.6)岁。其中普外科患者51例,骨科12例,妇产科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采用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方法,包括术前访视资料收集、物品准备,术中巡回记录及术后随访评价。
1.2.1.1 术前看望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名称及术中所需特殊用药等,根据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安慰患者,解除思想顾虑;详细查阅患者的病例,以了解患者的现病史及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详细了解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案,并查阅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1.2.1.2 检查手术间内各种药品、物品是否齐全,室内固定物品是否适用,根据当日手术需要,落实、补充、完善一切物品;保持手术间整洁、安静,随时调节手术间温度,一般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40%~60%[3],防止患者着凉。
1.2.1.3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按手术通知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年龄、住院号、所施麻醉等,特别注意查对手术部位(左侧或右侧),以免发生差错,并在患者查对记录单上签字;检查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情况,患者的假牙、发卡和贵重物品是否取下。详细清点由病房带来的各种物品,如遇抢救患者,巡回护士与手术医师共同清点患者随身用物,贵重物品当面交予家属或术后带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严格交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及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儿童,应适当束缚在手术台上,专人看护,防止发生坠床。根据手术需要固定好体位,使手术野暴露充分。注意患者舒适,避免受压部位损伤。用电灼器时,铅板要在臀部肌肉丰富的部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注意观察患者输液是否顺畅。输血和用药时,根据医嘱仔细核对,避免差错;手术开始前,与洗手护士、手术医师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纱垫、缝针等物品,准确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并复诵一遍;患者准备就绪,协助手术者穿衣、生理盐水冲洗手套上的滑石粉。调节灯光,连接电刀、吸引器等;手术中要坚守工作岗位,注意观察手术进展,随时供给手术所需的一切物品。重大手术,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及时配合抢救;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如有违反,立即纠正。随时注意手术进行情况,以免污染。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安静;在关闭体腔或手术结束前和洗手护士、手术医师清点上述物品,以防物品遗留体腔或组织内,切口缝合完毕再次清点,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查对后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全名;手术中途调换巡回护士时,必须进行详细交接,交清患者病情及患者所带用物、医嘱执行情况,输液是否通畅,查对清点物品,在护理记录单上双签字;手术结束,协助术者包扎切口,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病情及所带物品,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字;根据消毒隔离制度监督卫生员做好整理、清洁手术间,切断电源,做好手术收费和手术登记等工作。
1.2.1.4 手术结束后,如果患者为清醒状态,则应向其了解麻醉效果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感觉、手术体位是否舒适等,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及时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巡回配合情况,从而更好地互相配合;向洗手护士了解手术器械及仪器使用情况,以便及时维护;3 d后,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精神心理及切口愈合情况,并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感受及对手术室工作的意见及要求。
1.2.2 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术中阶段护理,不进行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仅在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对其病情及手术方式做简单的解释工作,术后2~3 d进行满意度调查。
1.3 观测指标 所有患者在手术当日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估患者的紧张、焦虑的心理压力,以此评价是否较之前有明显的改善;术后2~3 d进行满意度的调查;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并与其基础心率血压相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1 两组患者的紧张缓解程度及满意度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紧张缓解程度及满意度比较 例(%)
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s)
注: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与组间交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观察组指标 基础值 入手术室后心率(次/分)对照组69.72 ±12.8 74.23 ±13.5 74.56 ±6.6 78.12 ±7.9收缩压(mmHg) 114.14 ±13.6 118.86 ±14.5舒张压(mmHg) 68.78 ±11.2 71.52 ±13.5心率(次/分) 74.37 ±6.2 80.45 ±8.4收缩压(mmHg) 113.24 ±12.2 121.56 ±12.5舒张压(mmHg)
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发现在手术室开展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精神紧张,从而促进手术的成功,患者对此种护理方法也较为满意。
围手术期患者的处理通常面对着各种挑战,例如复杂的设备、重要信息的快速传递、患者病情的快速变化及手术中的不确定因素等。同时,围手术期医护人员可能彼此并不了解或缺乏对特定患者的需要或手术过程的共识,因此,如果围手术期小组成员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重要的信息可能被错过、误解或遗漏,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这就需要巡回护士在围手术期期间对患者开展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通过术前访视资料收集,可全面掌握患者的临床及实验检查结果,在术前可及时向手术及麻醉医师反馈并配合医师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再次,因手术事件、手术室的陌生环境、孤独等对患者来说都是一种刺激源,可引起患者身体的非特异性反应,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产生应激综合征[4],以至于加重患者病情。通过术前对患者精神及心理压力的评估,给予患者适当的病情解释以及相对应的心理疏导,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感,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
实验结果显示,开展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心率及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因此可降低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因患者心率及血压波动带来的不良反应;再次,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要求巡回护士能更好地有条理地配合手术,术前准备好手术器械,并对可能发生的麻醉或手术意外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准备,避免以往临时准备器械而延误手术时间或增加感染的机会,巡回护士通过此种方法也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使得巡回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把精力更多集中在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配合麻醉及手术医师更好地完成手术[5]。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患者在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访视资料收集、物品准备,术中巡回记录及术后随访评价可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较为信任的关系,患者处在较好的人文环境中,可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还发现,开展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重要一步是向所有成员提供团队培训,教会他们如何成为有效团队的一员。围手术期小组培训强调团队的价值,还要教会所有医护人员如何以团队的形式发挥功能。内容应包括使围手术期小组成员彼此了解,开展团队建设联系,坦率谈论当前的沟通交流问题并齐心协力地解决,强调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如何解决冲突以及如何尊敬且有效地沟通。团队训练还包括角色扮演联系,这有利于认识自己的交流形式,并提供结构式的实践和对新行为进行评价。
总之,手术室应将无缝隙护理理念运用于整个围手术期,使手术患者获得人性关怀温暖的同时丰富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拓宽了医疗服务领域,提高了医疗社会形象,值得推广应用。
[1]吕凤珍.术前访视及心理疏导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1,15(2):99-100.
[2]刘 丹,王聪敏.无缝隙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1,12(7):23-25.
[3]朱 丹主编.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97-1308.
[4]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17-18.
[5]孙 芹,黄春艳,孟 凡,等.手术室开展计划巡回无缝隙护理的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4):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