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常规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究

2012-01-29 15:42:40王晓丽张世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年28期
关键词:常规老师课堂

王晓丽 张世平

1 寿光市圣城中学 山东寿光 262700

2 寿光市田柳二中 山东寿光 262700

为学生的一生奠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但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只能从细节入手,于无声处着教育之本色,还教育之精神。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围绕课堂常规教学总结出低年级基本学习习惯循“规”蹈“矩”四步法,并取得很大成效。

1 问题研究的背景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有好多不和谐的“音符”。

案例一:只听老师,不管同伴。由于老师的权威性,学生会关注老师的问题,而得同学发言则是不屑一顾。

案例二:争抢发言,不知所云。大部分小学生表现欲比较强,便情不自禁地喊:“老师,我,我……”根本不管发言的同学,而真正让他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要么重复了别人的观点,要么答非所问。

案例三:我行我素,自己感兴趣的就听,不感兴趣的干脆不听,开小差。

案例四:只顾手头,不顾活动要求。课堂上,当教师开始布置活动内容,学生就忙于动手,至于下面的要求是什么却一概不听;学生忙于没有完成的学习任务,不管已经到了下一个环节。

这些“音符”的存在,让教师每节课都拿出5~10分钟的时间来组织教学,更有甚者,一年级的组织课堂的时间比教学内容还多。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迅速形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1 围绕“规矩”四步走

1)立规矩。每学期开学之初,笔者都和课任教师一起修订班级课堂常规,在确立常规时,力求课堂常规具体化、细节化。要求是行动的指南,要求学生干什么,怎么干,必须详细、清楚。一起修订的课堂常规主要包含下面一些基本内容。

①课前准备: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课本统一放在桌面的左上角,文具盒放在右上角(或者:文具盒横放在桌面正中间,练习本放在铅笔盒下方)。

②候课、坐姿:上课音乐响起,要立即进入教室安静坐好,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安静等待老师上课。(语文课前可以背古诗或读课文,数学课前可以练口算,英语课前唱英文歌曲,等等。)

③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学生向教师问好,说:“老师好!”教师回礼:“同学们好,请坐!”学生安静坐下(板凳尽量不弄出声响)。下课铃声响起,教师宣布下课后,由班长喊“起立”,学生行礼说:“老师,再见!”教师说:“同学们再见!”并提醒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后,再离开座位,喝水、上厕所、出去玩。

④举手发言: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肘部不离开桌面,并且肘部不能对桌子发出太大的响声。

⑤学会倾听: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时,要坐姿端正,专心地听,边听边想别人说什么、说得对不对、完整不完整,不随便打断别人,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并得到同意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⑥朗读、默读:读书时,双手拿书,书向外自然倾斜;站着读书时,不但要按照要求拿好书,还要站直站稳;朗读时,要字正腔圆,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不唱读、不指读,学习按照要求停顿;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专注认真。

⑦语言表达:说话要完整,自然大方,声音宏亮,感情真挚;质疑时,要学会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老师(或同学)等句式;回答问题时,学习用“我读了这段话知道了……”“我是这样想的……”“我有不同意见……”“我想补充一下……”“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⑧握笔姿势: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往里藏着,笔杆向后躺着,笔尖向前斜着。

⑨写字姿势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⑩合作交流: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小组交流时要小声、有序,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2)讲规矩。常规制定好了,关键在于落实。课堂常规的实施,学生和教师是主体。笔者和学生每学期的开始都认真学习,领会意义,并通过黑板报、手抄报、歌谣、分组评比等丰富有趣的方式大力宣传课堂常规知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一致性,共同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

3)常提醒。课堂上有些细节常规是必须严格要求的,如一年级刚入学时就要把学习课前准备、执笔姿势、书写姿势、读书姿势和举手发言作为常规训练的重点。一、二年级是课堂常规细节落实的基础年级,它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要认真细致地对待,看到实实在在的功效。

比如新入学的小学生,很多上课时坐不住,一个铅笔盒或一块橡皮都玩得津津有味。教师除了不断提醒,还要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可以采用儿歌的形式做课中操,让学生在休息的同时重新练好坐姿。比如课中操儿歌:伸伸胳膊压压手,伸伸懒腰动动肩,扭扭脖子点点头,拍拍小手坐好了。当学生边做边唱到最后一句“拍拍小手坐好了”,他们就很规范地坐好了。

对于注意力分散、坐不好的学生还可以用训练反应的方法稳住学生,比如用特殊信号:

老师说:“一、二、三!”学生马上回答:“坐好了!”

老师说:“大眼睛!”学生马上回答:“看老师!”

在教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经,常用到数小木棒,笔者这样提前要求学生:①轻轻地拿出小棒,一捆10根用皮筋捆好,摆出100;②注意仔细听别人发言;③回答问题时声音宏亮;④看看谁又快又棒。当笔者说完后,学生在有序、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在教学中渗透了纪律常规,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

4)勤激励。一、二年级的课堂要及时对所训练的常规作出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言语激励是笔者最常用的方法,比如:“你坐得真好!”“你可真了不起,他们说的很小的区别都听出来了。”“看看谁的声音最宏亮!”当学生看到自己做出的行动受到教师的赞美后会做得更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可以采用奖励小星星或者画笑脸的方式及时奖励学生,还可以用贴照片的形式让他们在激励中逐渐养成良好习惯。根据学校要求,设立“光荣榜”和“习惯养成争星榜”。“习惯养成争星榜”在每个班级的墙壁上挂着,对于习惯好的学生随时奖励小星星或者红旗。“光荣榜”在教学楼的一楼大厅墙壁上挂着,对于“每周一规”(学校每周确定一个常规训练主题)评选出的3名优秀学生张贴照片。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或其他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时,都会从内心感到自豪,受到鼓舞。

2.2 学会听说是关键

“学会倾听”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倾听”的标准是对所听到的有所判断。倾听的要求是:专心地听;边听边思考;听别人说得对不对,完整不完整。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呢?开展专项训练。“听”是一种能力,需要训练。笔者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听”的专项训练,要求学生对师生的发言作出重复、发问、补充、辨别、小结等方式的回应。

在表达时学会用“我读了这段话知道了……”“我是这样想的……”“我有不同意见……”“我想补充一下……”“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针对学生不想或不敢表达的情况,笔者采取以下策略:能大胆表达自己见解的加一分;勇于及时解答困惑的加二分;能提出较高水平的质疑问题或对同伴的观点进行补充的加三分。

在“认真倾听”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可经常说:“你听得最认真!”“这么一点儿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专心。”“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让学生学会倾听”理念虽然通俗易懂,但要落实到行动并产生实效,也是要细细摸索的。要从一些具体的、情境化的、因人而宜的方法开始,不经过反反复复的、耐心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

3 在操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严而有序,松而有度,课堂常规中绽放思维的火花。对常规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常规作为一味束缚学生的武器,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条件反射。注重张弛有序,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既感到轻松活泼,同时也感受到一定的教学规则,做每一件事都有尺度,但并不是一味地束缚。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大胆设想,不断进行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从而激发思维的有效训练。尤其在数学课上要解放学生的大脑,也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实现学生既动手、动脑又动口,真正做到课堂常规严而有序,松而有度。

新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常规时也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如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问题意识,养成敢于面对困难、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勇争一流的心理品质。教师通过及时评价小组或个人行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成功,这不仅有益于学业的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成为人生的一大财富。对较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培养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外,更要开放学生思维、开放探究、开放实践;然而又不能像断了线的风筝,要始终围绕课堂常规展开,做到收放自如,让扎实的课堂常规为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猜你喜欢
常规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常规之外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别受限于常规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4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