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富(江苏省姜堰市二附中)
作文指导讲“有效”
——从《童年趣事》作文指导课说起
唐余富(江苏省姜堰市二附中)
“童年趣事”是根据苏教版第二单元教学要求设计的学生习作题,旨在让七年级学生有话说、抓住重点说、把话说好。真正打开学生的作文思路,学会选材;甄别筛选,扣住中心,学会构思;展开想象,精雕细刻,学会描写。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如果在选材、构思及表达(描写)方面取得成效,对学生写好记叙文将大有裨益。
活动一:感悟童年,珍视童年
(上课铃响后播放《丢手绢》视频,将学生的思绪带到难忘的童年岁月里。)
活动二:回首童年,采撷生活
(过渡语)前人一幕幕童年生活的画面展现我们眼前。今天,咱们也来说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要求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尽量与前面一个人介绍的内容不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会展示一个最好的自己。请同学们以“我叫_______,我的童年趣事是_____”为语言格式说一句话。
(学生稍作准备,接龙式介绍,教师作适当的纠错和补充。)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作文指导流程中的活动一“感悟童年,珍视童年”和活动二“回首童年,采撷生活”两个环节,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状态。
赞可夫也曾说过:“只有在儿童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使儿童的作文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因而,有效的作文指导,一开始就要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从已有的素材储备库中不断拈取写作题材,使学生的写作具有“源头活水”。
活动三:梳理思绪,巧妙构思
童年,一个充满希冀和诗意的字眼。童年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时代,童年,多姿多彩,童年,无拘无束。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从你记忆的仓库中采撷你童年生活中最亮丽的花瓣。用浅显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讲给同学们听好吗?请以“我的童年趣事是,这件事趣在”的句式发表你的见解。
(学生稍作准备,接龙式介绍,教师作适当的纠错和补充。)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构思体现在情节设置上。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都要在故事情节中刻画和展示。文章情节必有高潮。没有高潮,情节就缺少波澜,就难以吸引读者;而情节高潮需要组织、需要铺垫。靠什么来铺垫?就靠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比如,有学生选择了“捅马蜂窝”的材料后,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为之设置环境、描写马蜂四处飞舞的情景等情节。在活动三“梳理思绪,巧妙构思”流程中,教者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主题——关注生命,启迪学生尊重生命、与一切生物和谐相处。这样,材料的主题就鲜明而且深刻了。
活动四:展开想象,精琢细刻
(过渡语)有人说童年是金色的,有人说童年是灰色的,还有人说……我说童年是多彩的;有人说童年的味道是甜蜜的,有人说童年的味道是苦涩的,还有人说……听了同学们的诉说,在我看来,童年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关键的是你要用你的生花妙笔去描绘。
请同学们为下面两段文字中的省略号的位置续上一段话,使文字表达生动形象起来。
材料1:
记得六岁那年,我在读幼儿大班。星期天,我在客厅里玩耍,手拿塑料“金箍棒”学着孙大圣,一会儿站在凳子上作“登高远眺”,一会儿扬起棒子学“棒打妖精”。只见他……
材料2:
妈妈在洗衣服,随着她手搓衣服,盆里便冒起许多透明的小泡泡……我有点急了,转身一用力,脚下的洗衣盆翻了,跌了个四脚朝天。
清代大诗人袁枚有诗说得好:“爱好从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一位精于翰墨的老诗人“一诗千改”,这充分说明写作的“初始状态”与“最终呈现”之间有多么大的距离。“改”在锤炼语言的同时也锤炼着材料、思维。在活动四“展开想象,精琢细刻”的流程设计中,教者设计了两则材料,让学生在省略的位置补写生动形象的句子。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文章是“高级”的表达,“改”就是在追求“高级”。“不厌其改”就是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不断促使学生加深对“写”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不仅是学生最怕的课,而且作文教学也是教师极为头疼的一件事。目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等现象。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课堂习作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有效的作文方法指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写,并对培养学生表达的条理性、思维的创造性、观察生活的细致性及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指导课中,从选材、构思、立意、描写等方面下工夫,突出作文指导的“有效”性,学生在这几方面的意识就会加强,能力就会提升,作文的水平自然就会进步。学生中间出现的“怕作文、烦作文、拒作文”现象,就会逐渐变成“爱作文、勤作文、好作文”了。
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抛弃接收、远离忍受、走进享受。作为教育中的德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现行的德育需要改进和加强。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要掌握规范学会选择,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在体验中处理好满足和提高的关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冯恩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