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柳
(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透析室 河南邓州 474150)
现将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肾功能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39例患者的抢救护理介绍如下。
收集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肾功能衰竭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23例,年龄49~77岁,平均(56.2±8.5)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8例,痛风性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2例。透析时间1~17年,平均6.4年。
采用瑞典金宝AK-95型透析机,透析器面积1.5m2,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h,透析液为碳酸氢盐,血流速度维持在200~250mL/min,透析液流速500mL/min。透析前后分别查血肌酐、尿素氮及Ka+、Na+、Cl-、Ca2+浓度。
根据透析中出现的心律失常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抗心律失常药,同时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伴有低血压或失衡症状者停止透析,降低血流速度,给予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0~200mL,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mL和(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伴有明显心力衰竭者静脉给予西地兰0.2~0.4mg治疗并吸氧;严重心律失常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经以上处理,心律失常大多能在下机前内缓解,少数持续1~2d后逐渐缓解。
心律失常可使患者出现紧张、恐惧、悲观心理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病情加重[3],因此,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消除恐惧,改善紧张、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配合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1)绝对卧床休息,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合理用药;(2)给予持续氧气吸入,给氧3~4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胸闷、气促等症状;(3)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心脏危象往往突然发生,有效的心电监护能够及时提供心脏信息,心电图表现是识别症状的重要依据[2];(4)准备好除颤仪、气管插管等急救用品及急救药物,使之处于应急状态;(5)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向其解释用力排便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氧耗并可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应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如排便困难应及时告知护士采取相应措施。排便过程中密切监护心电图,发现异常及时处理;(6)用药护理:向患者说明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嘱患者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或种类。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
指导患者进富含纤维素且清淡宜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可选择韭菜、芹菜、香蕉等,食用鲜奶、豆浆、白薯、核桃、芝麻、蜂蜜等润肠食物,多进含钾盐的食物,以减轻心脏负荷和防止低钾血症诱发心律失常,保持大便通畅。忌烟、酒、茶、辣椒、可乐、咖啡等刺激性的食品饮料。
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可能与年龄、超滤量、并发症、血透相关性低血压及低血钾有关。慢性肾衰患者由于排泄及内分泌功能障碍,体内肌酐、尿素氮及其他毒素聚积,钙磷代谢紊乱,酸中毒,高血钾及继发性甲状旁腺素增高等,对心肌有直接毒性作用;同时因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高容量及严重贫血等因素是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各种因素导致慢性肾衰患者心电生理不稳定,极易造成心律失常。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时,应即刻进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电图),同时吸氧并降低血流量至150~180mL/min,依据患者原发病、血压情况进行药物治疗。血压的稳定对心律失常患者有益,对于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如伴有明显低血压给予停止脱水、补液(或代血浆)等使血压上升;如伴有血压明显升高、心绞痛等可给予硝酸甘油含服、美托洛尔口服;如伴有血压升高、心室率不快则可口含普通含硝苯地平片。然后依据心电图显示的心律失常类型给予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或地高辛、利多卡因、阿托品治疗,轻症者口服给药,重症者静脉用药,如无效则停止透析治疗。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生活护理,合理的饮食指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药疗的护理,密切配合的抢救是患者转危为安的必要条件。
[1]高俊娈.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A):131~132.
[2]张冬.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危险度的相关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5):313.
[3]梁鸣惠.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54):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