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诚 张邦文 周海娟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规模和教育资源得到扩大,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高考生源数量的下降,新时期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高职院校的竞争日益凸出,需要各学校及时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借鉴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使其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积累了不少办学经验,但各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受诸多因素影响制约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是中职升格、合并而来,教学设施、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都薄弱,管理层观念滞后,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求,影响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经费不足,使用管理不到位,致使学校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制约学校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盲目跟进,人才需求论证分析不够,与产业、行业、企业协作培养力度不够,专业同质化严重,培养人才无特色。同时不注重职业教育的区域性特点,不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就业质量下降。
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既不了解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又不了解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趋势,缺乏服务意识,处于传统的封闭式办学状态,学校管理长期受制于行政管理,缺乏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品质意识,制约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经营是组织的一种有目的活动,其目的是对拥有的或可以控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整合,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运作的效益。经营是组织为实现其根本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筹划、营谋活动,通过对经营环境进行分析、确立经营思想和目标、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和操作方式,以达到期望的效益。
所谓企业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不论是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不论是企业,还是机关团体、学校,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一套经营理念,才能使团体发挥极大的效能。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社会产业经济的调整,高职院校不得不面临生源、人才需求等多种竞争,面对所存在的危机,有必要借助企业经理管理理念来经营管理学校,其意义在于:
一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下放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等,这给高职院校办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需要确立新的办学理念,统筹兼顾,协调好内部管理,注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加强竞争对手分析,准确定位办学目标、特色,经营好学校。
国家、地方为了支持和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了国家级、省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和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从政策导向上促使高职院校抓好内涵建设,转变观念,科学经营管理学校,优化教学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得学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二是适应新形势,院校竞争的客观需要。随着规模扩张的结束,各高职院校为了自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纷纷转向内涵发展,隐藏在院校之间的生源、人才供应市场竞争日益凸显出来,这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借助企业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去办学,使得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在教育市场下,学生、家庭、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报读学校和专业,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就自然形成,必须改变经营策略来吸引学生和企业。而学校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是产品——人才培养质量。要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根据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调整布局专业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配置资源、严格执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实施科学管理和营销策略,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些都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和实施。
面对教育市场的竞争,高职院校的经营管理要向企业学习,借用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完整的运行体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在教育市场客观存在、学生生源逐年的下降情况下,学校必须重新思考办学思路,破除传统观念,大胆经营管理理念。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必须从思想上、认识上根除行政管理观念,主动融入教育市场,适应竞争,树立“专业人才是产品,学校是工厂”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善于经营管理,形成市场经济理念、品质(品牌)理念、成本效益理念等。
1.市场经济理念。为了培养更多适合教育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需要将市场经济的理念和运行机制渗透到学校办学中,使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的“工厂”,使高职教育成为重要的、特殊的产业,教育市场、教育融资也随之而产生。学校提供教育服务,供学生、家长、企业自我选择,形成了供求,产生了市场。
在经营管理学校中,需要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把握市场经济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提高面向市场办学的能力。需要学校做好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加强与行业、企业、社会的协作,构建灵活机动的专业体系结构、人才培养体系等,最大限度地生产出符合需要规格的人力产品,逐步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
2.品质(品牌)理念。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可持续发展之本,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树立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品牌。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消费群体对产品品质越加关注,在市场经济中产品要想获取市场,需要具有很好的质量保障和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支撑。因此在学校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分析与研究,优化配置资源建立特色专业,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促改革,树立学校的品牌。
3.成本效益理念。许多学校对办学成本的观念淡薄,认为学校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不需要核算办学成本,觉得有国家投入,自己只管使用,结果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益,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有效提高,学校无名气,严重制约学校发展。因此需要有成本效益理念。
成本与效益是经营的最基本理念与出发点,要善于自主经营、合理配置资源,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高校发展虽不以赢利为目的,但在经费、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科学核算教学成本,注重人均成本定额管理、效益目标考核等,合理配置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出最好的效益,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共赢的局面,培育出所需求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借鉴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需要运用相关机制调动管理者、教职工的积极性,共同实现学校效益目标。
1.建立科学决策机制。为了应对办学中所遇见的各种内外环境,避免办学方向错误,需要实施科学决策,保障学校正常发展。在每项决策中,必须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提交会议集体决策。
2.积极融入市场机制。高职院校未来的的生存和发展要依靠教育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要敢于、积极进入市场中去拼搏、检验,实施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将自己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及时地“推销”出去,从而取得竞争胜利。因此,需要建立市场调研制度,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状况和竞争对手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市场营销制度,遵循教育规律,采取名优工程(名学生、名企业、名专业)争取更多的教育市场。
3.加快引入竞争机制。高职院校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要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分层次开展竞聘上岗,待遇与聘任的岗位挂钩。改变过去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坚持按需设岗、择优聘任、责酬一致的原则,把人员待遇与岗位职责与目标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引进企业人工成本核算,实行按劳取酬,优劳优酬、通过竞争,形成压力和动力机制,把所有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和潜能都发挥出来,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4.大力推行创新机制。高职院校的经营管理,离不开创新机制的建立,创新能使管理观念、管理模式、管理过程、人才培养等发生变革,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创新就是抓住市场潜在的机会,对学校的各种资源重新整合,建立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运作体系的过程。学校的管理重要的是观念创新,可以对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超越和自我超越,才能使得管理目标、模式、过程的创新得以实现。可以结合竞争机制、科学决策机制等,运用激励手段推动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5.实施资源配置机制。高职院校一旦进入市场,就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资源配置,来满足市场需求。比如学校的生源数和质量发生了变化,就需要调整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借助成本核算理念,打破资源使用终身权,统一调配、资源共享,减少闲置和浪费,充分发挥资源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
6.建立健全运营成本控制和效益分析机制。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还是高职院校的经营,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都是提高投入产出比的重要手段。所谓的成本控制,就是指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考核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偏差,使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在高职院校的经营管理中可以做好以下几方面:严格学校财务审批制度,编制和执行好财务预算;强化岗位责任制,控制人员成本的随意增加;进行科学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正确处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硬件投入的关系,协调各项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等。
高职院校在办学中要善于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思想,建立适合各自的理念和机制,采取有效的措施经营管理学校,促使高职院校得以健康发展。
1.更新观念,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办学能否运用企业经营理念关键在观念的转变。高层管理者要转变思想、积极、主动地进行管理改革,学习和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敢于实施管理改革,借助有效机制,实现效益目标考核管理,确保办学目标实现。学校其他管理者和教职员工要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转变角色,支持学校办学理念的改革,共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2.把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同样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要建立配套的质量标准和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确保人才质量的提高。同时注重质量的过程,就是对社会群体需求接受教育提供服务,必须以好的质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得到社会群体的认可。
3.依据市场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与企业经营一样,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按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办学,不能闭门造车。学生就业质量就是对学校在市场占有率最好的证明。学校的各项工作需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市场人才和教育需求,并据此改革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想读、企业想要。
4.打造品牌,注重特色,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不能把企业品牌战略简单移植到学校管理中,需要从教育规律及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来确定品牌战略。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市场化下院校间竞争加剧,能提供独有的特色人才的学校最具有竞争实力。品牌和特色应是一种比较优势,需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强、你强我优”在办学中培养人才需要创新,需要确立自己的竞争战略,确保学校核心竞争力增强。
5.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效益最大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学校经营的最终目标。追求社会效益,就是要建立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社会信誉,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提高其思想素质、道德水平、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以及优良学风。同时,还要通过教师的社会服务、学生的就业反响,提高办学社会效益。要有成本观念,善于核算,要改变长期以来不计成本、效益不高的状况,要像企业的产品一样,把每一项投入或耗费都计入直接成本,控制好成本,切实提高办学效益。
总之,高职院校的竞争客观存在,在办学中需要转变观念,借鉴企业先进经理管理理念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学校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1]夏暎,池云霞.试述从管理学校走向经营学校[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
[2]徐同文.借用企业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益[J].教育研究,2005(06).
[3]沈继民.学校管理中引入经营理念的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