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张立海,杨贵生,王 斌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来研究国家馆如何适应社会公众对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新期待,把着眼点放在社会公众期待什么样的实物地质资料馆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地质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并作出重要指示,对做好新形势下地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1]。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进程,对地质工作提出了空前强烈的需求。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全面部署,把地质勘查工作进一步向深部、向西部地区进行了拓展。同时,海洋地质调查、极地考察、大陆科学钻探和境外地质勘查等工作的蓬勃发展,为地质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2 年,为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国务院颁布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将实物地质资料纳入国家统一管理范畴。2008 年,《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国土资发〔2008〕8 号文发布实施,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部门,一定要按照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发展要求,理清思路,明确定位,为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其对于加强地质文化建设必须有所作为。同时,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地质领域专业性资料馆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对于促进地质工作必须有所作为。因此,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必须准确定位,正确处理好基本性质和特殊性质二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发展目标,提出保障措施,通过制订发展规划,统一思想,协调行动,保持和谐、健康和稳定发展。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职能定位是立馆之本。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的行政管理和馆藏管理实行分级责任制。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承担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和服务工作。立足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深刻内涵、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担当的重要职责,可以将其职能简要概括为“保管、服务、研究、交流”八个字。
1.保管
保管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基本职能。一方面,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不是单纯的岩心、标本、光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库,而是集保管、数字化、产品开发、成果集成、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另一方面,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属于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负责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研究,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2.服务
服务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发展目标。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自2000 年建馆之初,就担当起为我国地质工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任,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行业的领头羊。近年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在注重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的同时,在公益性服务方面,不仅提供现场取样、网上目录发布,而且逐步探索开展成果集成、产品研发等深层次的服务利用工作。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不仅仅是为国家保管实物地质资料,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研究工作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挥作用,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效果和服务水平。
3.研究
研究工作是提升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综合研究具有资源优势。因此,结合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馆藏资源优势和人才队伍状况,应当大力开展常态化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研究,为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撑,引领省级和地勘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4.交流
交流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能。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有责任、也有能力作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领头羊,针对公益性服务的需求,通过组织召开学术交流会,举办管理技术培训班,以及组织成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学会或协会,主办学术期刊等,促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基于上述职能定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全面履行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职责,建立完善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建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服务中心、方法研究中心、数据信息中心、交流合作中心和科普教育中心,努力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2]。
1.保管服务中心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收集保管的是经过地学专家精心筛选的涵盖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和深部地质学等学科的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和系统性,能够反映我国区域地质条件、重大地质工作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展现特殊地质现象,具有特别重要的保管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要求,努力使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成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主节点,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同时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与技术支撑。
2.方法研究中心
实物地质资料统一汇交管理从无到有,需要管理体系、制度体系,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的保障。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实现标准化和信息化,有利于管理的统一、质量的统一、数据的统一和平台的统一,有利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共享,有利于实现集群化、产业化。研究制订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相关标准是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领头羊,必须发挥其多方面优势,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究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技术方法体系。另外,为满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的需要,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例如,易风化、易潮解等特殊实物地质资料的保护技术,岩心扫描与标本立体照相及地质信息识别技术,虚拟岩心库与数据共享技术方法等,不断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
3.数据信息中心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汇集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从汇交、整理、数字化、保管到服务全过程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已向国家或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还包括履行汇交义务后由汇交人(或地勘单位)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作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主节点和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分中心,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保管储存着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和重要数据信息,负责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产品发布,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数据信息服务。
4.交流合作中心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是国家开展实物地质资料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其代表着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最高水平,无论是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还是业务能力、管理水平,都应该是国内一流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除代表国家保管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外,还保管来自境外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为了不断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水平,有必要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主要包括:与各省(区、市)以及不同行业和地勘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各类地质博物馆以及地质公园等的交流合作;与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华北科技学院等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以及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的交流合作等。
5.科普教育中心
2011 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被正式批准为科技场馆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3]。获得正式命名以来,国家馆按照科普基地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丰富了科普资源,已经形成了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地球资源展厅、大型地质标本园及地学科普长廊于一体,科普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科普基地。2011 年社会各界参观人次累计达到近万人次,已成为京郊重要的科普活动场所和传播地质文化的重要阵地。今后,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应按照科普基地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体系和制度,丰富科普资源,加大科普设施投入,提高深挖科普资源的能力,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工作向高端延伸,建成国内一流的地学科普基地,成为传播地质文化、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窗口。
资料馆的目标定位是重中之重。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的远大目标,全国地质资料馆也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资料馆的奋斗目标,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也理应把建设世界一流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自己的宏伟目标。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创建世界一流,至少应该涵盖一流的馆藏、一流的设施、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服务等几个方面。
1.一流的馆藏
一流的馆藏是一流资料馆建设的主要标志。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以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保管为重点,包括了地质大调查、典型矿床、“金钉子”剖面、大陆科学钻探和古生物化石等重要实物地质资料,以其丰富而独特的馆藏毫不夸张地成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截至2011 年底,国家馆已汇集了包括大陆科钻岩心在内的近20 万米国家级典型岩心、近100 座重要矿山的大型矿石标本、近5 万片薄片和2 个“金钉子”剖面实物地质标本等[4]。2012 年4 月,国家馆正式接收了一批采自非洲厄立特里亚的变中基- 中酸性火山岩、变- 中酸性侵入岩、矽卡岩、铜矿石、高岭土等岩矿石系列标本,这是国家馆正式接收的首批境外实物地质资料,将为我国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供宝贵材料[5]。面向未来,着眼发展,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应该按照新时期地质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统一规划,增加馆藏资源,继续把国家级地质矿产岩心作为收藏重点,兼顾其他重要地学学科的实物地质资料,充分开发利用互联网及虚拟岩心库等资源,形成合理、科学、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
2.一流的设施
一流的设施是一流资料馆建设的重要保证。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于2004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设施包括实物地质资料库、控制室、接待室和报告厅等。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功能,但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地质工作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筹划建设以特殊实物地质资料库为主体二期工程,完善基础设施,以便提升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接收、保管和服务能力。
3.一流的队伍
一流的队伍是一流资料馆建设的核心所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资料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关系到资料馆的长远发展。因此,对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来说,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聘请专业人才和接收大学毕业生等途径,调整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增强专业技术力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训、学历教育等途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有利于发挥业务人员潜能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在全面提升业务人员素质基础上,着力培养技术骨干,造就一批适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和国内外知名的带头人;建立督促激励机制,完善业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调整分配奖励办法,提高岗位定酬、业绩定酬比例,向关键岗位和骨干人员倾斜。
4.一流的服务
一流的服务是一流资料馆建设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社会化服务的目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应切实加强成果集成和产品开发,强化社会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凸现服务效果。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技术规程研究,确保筛选出来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和系统性。着力打造由科学钻探、“金钉子”剖面等构成的“精品”系列,并确立代表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标志性”藏品。依托现有馆藏资源,着力开发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服务产品—如中国典型矿床、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实物成果集成与数字化成果、中国重要地层剖面标本数据库、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等。深入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研究,成为上级管理部门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机构,并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发挥更加有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1]陈慧,陈俊兰,堵海燕,等.关于中国地质图书馆发展定位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8,(2):119-121.
[2]高慧丽,田洪强.馆藏至珍 服务至上—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发展纪实 [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10-20(15).
[3]漆海霞.地调局4 单位入选国土资源科普基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09-01(5).
[4]张立,曹德婕.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成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N].中国矿业报,2012-04-24(1).
[5]张立,任香爱.正式接收首批境外实物地质资料[N].中国矿业报,2012-0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