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织染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新应用

2012-01-29 03:08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周培
中国艺术 2012年3期
关键词:室内装饰编织纹样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周培

织与染,说的是两种制造的工艺。

早在新石器时代,竹编工艺已经被使用在制作竹器和制陶的辅助用具上。唐代以前,古人都“席地而坐”,坐具主要是天然纤维编织的席子,直到唐代与西域通商渐多,坐凳被胡人引入,中原地区的人们才由“席地坐”逐渐改为“垂足坐”。这种由西域胡人引进的凳子被称为“胡床”(今称马扎),其凳面也是用线绳编织而成的。之后如官帽椅、交椅、弥勒榻等古代家具上也常有编织的凳面和床面。

中华先民早在原始社会就开始养蚕缫丝,并利用天然纤维捻线织布,还会用矿物颜料对毛线和麻布进行黄、红、褐、蓝等色彩的染色。在中国古代,酒肆的门口会悬挂酒旗(亦称酒幌),酒旗即是纺织品制作的一种最古老的广告。《韩非子》记载:“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帜”就是酒幌。此外,古代架子床的四周亦采用布、锦缎、丝绸等纺织品制作的帷幔来抵挡四周的寒风和遮蔽视线。从史书典籍和古代的雕刻与绘画中可以窥见,织染品自古以来就以家具、门帘、店幌、地毯、坐垫、帷幔、床上用品和赏玩工艺品等形式被应用在室内装饰中。可以说,织染品始终是室内装饰与陈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室内设计的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和工艺等方面都逐渐工业化、批量化和模式化。“勃然兴起的机械工业带来的残酷压迫、设施的庞大规模、大量的产品与低廉的价格,基本摧毁了手工艺。……以这样的‘进步’自夸的机械工艺与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商业主义结合了,商业主义利用机械而得到巨额利润。利润第一的商业观点瞬间就牺牲了器物的‘质’与‘品’,致使粗劣的器物逐渐地在市场上泛滥起来。”[1]

在当今这个彰显个性的年代,强调自我、追求个性成为许多业主室内装饰的首要选择。审美取向的多元化、个性化对室内装饰风格的设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室内装饰企业亦在装饰风格、装饰成本和装饰施工上为顾客提供了更多选择。定制家具、定制灯具、墙体彩绘和手工织染品等因其具有唯一性、针对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业主青睐。

一、 手工织染艺术的复兴

任何工业产品或手工产品都有其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室内装饰中的普通织染品倾向实用功能,而手工织染品更倾向审美的功能。如今,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审美功能的需求远大于基本的实用功能。

1.共同具有的实用功能

织染品在室内装饰与陈设中常会用在窗帘、门帘、床上用品、家具蒙面、地毯、地垫、墙布、屏风、灯罩、桌布等处。窗帘遮蔽视线的功能、枕套方便拆洗的功能、地毯增加脚感舒适性的功能等都是实用功能。此外,织染品在室内空间的塑造上,还具有柔性区划空间的功能。织染品因其自身的柔性质感和透光性,对视线的阻隔具有断断续续、半遮半掩的艺术效果,因此,在不需要完全封闭的空间分割时,会采用编织的珠帘、半截的门帘、透光的纱帘等织染品来区划空间。织染品还具有烘托室内设计整体艺术风格的作用。例如:蓝底(或黑底)白字的挂帘和门帘是日式料理店的典型装饰;藤编、竹编是典型的东南亚装饰风格;纤细精致的缠枝蔷薇纹墙布或家具蒙面,更能凸显浮华奢靡的洛可可风格。

2.审美功能的区别

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产品因其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受加工成本的制约,成为千篇一律的大众化商品。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追求的需求日渐增强,许多造物活动的实用目的已大大低于其审美的目的。如服装,《淮南子· 论》:“伯余之初做衣也,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而今天,服装美化身形、衬托气质的审美功能已远高于保暖的实用功能;再如美食,人们已完全不满足于饱腹的基本生理需要,色、香、味、形、意成为烹调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中国形成菜系繁多、时宜四季、诗情画意、食医兼具的饮食文化。

手工艺,当其与“艺”字沾边,就因人的理想、情感、观念的介入,而成为个人主观情志及人格的物化。[2]手工织染品属于定制加工品,其针对客户的要求而创作的装饰纹样和装饰色彩,能更好地契合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实现业主的精神追求。每一件手工织染作品都体现了创作者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创作智慧,其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远远高于工业化产品。

从纹样的构成方式来看,批量化生产的织染品的纹样因考虑销售的普遍性,常采用连续纹样的设计。而手工织染则可以更精准地根据制作成本、装饰部位大小、装饰风格特点、装饰材料多元化等诸多因素,去选择连续纹样、角隅纹样、自由纹样或适合纹样等更多的样式。室内装饰中常用到定制设计的装饰部位有:背景墙、玄关、屏风、隔断、挂落、窗扇、门扇、灯具、陈设品等。

二、 手工织染艺术的创新

传统的编织工艺有竹编、藤编、草编、棕编等。竹编是将竹子剖削成竹蔑而编制成的器物。早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就制作出了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实用器。藤编是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而编制成的器物,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比竹蔑更有韧性,主要用于编织家具(三国时期还用它编制军队的盔甲)。草编是利用各种柔韧草本植物为原料加工编制成的器物,其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被用于编织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等。周代已有以莞(蒲草)编制的莞席,而且当时已有专业的“草工”。棕编是以棕榈树叶为材料编制成的器物,主要用于家具、箱包、盒、扇、鞋、帽等。

传统印染工艺有绞缬、蜡缬、夹缬和灰缬四大类。绞缬即扎染,创始于秦汉,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后经过煮染,利用扎绳的阻隔作用在织物上形成图案的一种方式。蜡缬即蜡染,是利用动物或矿物蜡的抗水性能,将融化的蜡液画在织物上然后浸入染液,之后再通过高温脱蜡,形成图案的印染方式。夹缬即夹染,是用两块对称花纹的雕刻木板,在雕刻凹槽里注入染料,将待染织物夹于两块木板之间而形成的印花纹样。灰缬是用碱剂原料石灰、草木灰作媒染剂,把镂空花版铺在织物上,用“子”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织物上,晾干后浸染于靛蓝之中,浸染次数十余次,从浅到深浸染完毕晒干,然后除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

传统的织染艺术在中国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古典主义”或“新古典主义”风格中常被使用,如织锦锻的椅垫、沙发垫、桌旗、餐垫,蓝印花布的桌布、墙裙壁布,苏工双面绣的插屏等。除将传统织染艺术直接用于现代装饰设计中之外,还可以将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用途等创新的手法与现代室内设计装饰相结合。

1.材料的创新

伴随科技的进步,许多新材料被应用到室内装饰设计中,以新材料诠释传统手工艺的形式美也是一种古为今用的新形式。例如:古代家具的圈椅、交椅、罗汉床的软屉(凳面),是用藤、棕、丝线等传统材料编织而成,在新古典主义的创新设计中,古典家具的框架采用了现代的不锈钢、有机玻璃等新材料,软屉的编织也采用尼龙、纸绳和钢丝等现代材料。在其他一些室内陈设品的编织创作中,还会采用打包带、PP带、珍珠带、纸带、缎带、塑胶带等现代材料。

此外,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混搭”使用也是一种创新方式。例如:将夹缬蓝印花布与藤编结合成新形式的屏风隔断,将藤编与金属框架结合的新古典家具,将刺绣与灯光片结合的灯具等。

2.工艺的创新

室内装饰设计与施工属于商业行为,在整个创作和制作过程中,必须控制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手工织染项目中的一些耗时、耗工、耗原料的传统工艺,在不影响作品最终艺术效果的前提下,必须采用更便利、更高效、更精致的现代化设备去完成。例如:夹缬的木版雕刻,可以用电脑雕刻机刻版;用手绘印染替代耗费工时的传统织锦工艺;用丝网印刷的方法模仿型染和夹染的艺术效果;用编织机完成竹编、藤编、草编等的一些前期工序。

3.用途的创新

突破传统的装饰形式,将传统织染艺术的元素重新整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巧妙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意蕴的创意空间,使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达到用途创新的目的。常用手法包括将刺绣运用到店面橱窗的背景上,在企业的沙发靠垫、窗帘、杯垫等处用蜡染工艺制作企业的logo,用编织的工艺制作背景墙、隔断、玄关、灯具等。

结语

中国美学的特征是在中国历史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既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又是中国思维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美学特征所体现出来的共性,不仅丰富和充实了人类美学的内容,也促进了它的发展。[3]传统的织染工艺经过古代艺匠日积月累、精益求精的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文化,是一笔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的设计实践中,如何重新审视和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从中汲取艺术养分,创造性地古为今用,是当代中国设计师不可推卸的使命。

[1][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呼志强.《中国手工艺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7年

[3]张道一.《张道一文选集》[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猜你喜欢
室内装饰编织纹样
高层建筑室内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研究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室内装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室内装饰工程中的乳胶漆开裂原因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