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在于品格的形成

2012-01-29 01:58葛力力
职教论坛 2012年23期
关键词:品性品行品格

□葛力力

“教育的目的在于品格的形成”,是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的一句名言。它穿越了一个多世纪的风尘,无论对何种教育而言,其真理的光辉都显得更加灿烂。

品格,指人的“品性;品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品行是“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受社会道德、生活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现个人道德面貌的表征。”(《辞海(第六版)》)教育活动总是具体的,而各种具体活动归结到教育目的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品格的形成”,提升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尤其是道德修养,使他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的全面推进,在物质目标膨胀化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下,包括职教生在内的所有的学生乃至全社会的人面对着千变万化的世界,天天都面临着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是要形成和保持什么样品格的问题。这就构成了不仅对学校,也是对全社会的教育战略和具体工作的严峻挑战。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说:“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

去年底,上海市闸北区检察院对警方破获的一起未成年女性参与卖淫和介绍卖淫的特大案件提起公诉。该案涉案人员多达20人,其中多数为在校中学生,2人为未满14周岁的幼女,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分校、普通高中等9所学校。“不少涉案女生为零花钱主动卖淫、介绍卖淫,嫖客形成了固定‘圈子’,形似日本社会的所谓‘援助交际’”。(《京华时报》2011-11-07)“援助交际”,简称“援交”,是一个源自日本的名词,最初指少女为获得金钱而答应与男士约会,但不一定伴有性行为。然而,现今意义却成为学生卖春的代名词。依据台湾内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的定义,援交是一种特殊的“双向互动”色情交易:“少女(特别是尚未走向社会的女‘中学生’)接受成年男子的‘援助’,包括金钱、服装、饰品和食物等物质享受;成年男子接受少女的 ‘援助’——性的奉献。”(《百度百科》)说白了,“援助交际”就是少女(特别是尚未走向社会的女“中学生”)的卖淫行为。而据一个来自广州的调查显示:“援交女背后并无悲惨故事,大多引以为傲”(中国广播网2011-11-22)即这些女生“援交”并非因为贫窘或被逼迫,只为满足物质欲望,且不以为耻,反以为傲。这也正是“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典型表现。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淫”被称为万恶之首。我们现在虽然讲新道德,但还是谴责淫乱,尤其是对那些还在学校受教育的青少年来说,更是要求他们洁身自好。可是,如今在拜金主义狂风的劲扫之下,一些女孩竟主动甚至骄傲地以卖淫作为自己“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的一部分。这确实让人惊叹:这世界变得太快了!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这一点。但在社会的许多方面,却在有意无意的散发着为获得金钱而可不择手段的信息。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有段时间,公交大巴车身上,喷上了夺目的“白天炒股,晚上炒金”的雷人广告。我就想不通,这一天到晚的“炒”、投机弄钱,就是人生的意义吗?也难怪,这些年,“炒”风长盛不衰,确实也有一些人在诸如炒房、炒绿豆、炒大蒜等炒作中赚了不少的,这的确让许多人羡慕。而有一个被称为“打工皇帝”的人,他所炫耀之经历的一块金字招牌——外国高学历,就是伪造的。就是这么一个不诚信者,事情败露后,居然还有不少“粉丝”。还有北京某知名高校的一位大牌教授,公然宣称自己的学生在四十岁前,如果没有四千万的身家,就不要来见他这个老师,也不要说是他的学生。真不知道这位教授,除了教学生赚钱,在品行修养方面,他还教了学生一些什么。

如果青少年学生处于一个校内校外都是崇尚金钱的生态环境中,那以父母给的身体为本钱,去做“援助交际”也就不奇怪了。当前,摆在不断改革开放中的我国面前一个紧迫而繁重的任务就是如何使得全体人民,特别是品行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相应的,全社会,尤其是承担神圣使命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白:教育的目的在于品格的形成。

猜你喜欢
品性品行品格
好品行是底色
优良品行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品德教学须关注品性、悟性、灵性
不耻下问
“不同地域学生融和品性培育”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