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学报提升影响力路径创新探究*

2012-01-29 01:37沈天舒
中国出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学报影响力栏目

文/沈天舒

2010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关于推进文化创新时明确提出,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此背景下,地方院校学报只有依托地方优势,创新办刊理念和模式,通过拓展学报受众群,服务当地经济文化等路径,才能提升学报的传播能力,走出地方院校学报同质化现象明显、市场竞争力差、读者缺失、发行量少、传播影响力弱的困境。

一、困扰地方院校学报发展的因素

1.相关政策规定导致发展空间受限

1998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这决定了高校学报的定位与宗旨,体现了它的学术特色,也在很大程度上圈定了地方院校学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由于地方院校学报对其学术性的守望,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其市场功能脆弱、读者缺失、发行量少、传播影响力弱。综观全国学报发行现状,“除少数知名重点院校外,多数学报的平均期印数在2000册以内。一般来说,各家学报自留300~400册,约400~500册用于刊物之间的交换,图书馆、资料室、科研机构购阅200~300册,其他订户则寥寥无几。读者缺失、发行量低在高校学报界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1]

2.栏目设置大同小异导致内容同质化

我国的地方院校以综合性院校为主,专业设置大同小异,学报反映的“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同质化现象明显。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院校学报都办成综合性学术期刊,一般是按学科分自然科学版与社会科学版,往往是数理化、医农工俱全;文史哲、政经法皆备。学科栏目也大多是依稿而定,大而全,多的达10多个,俨然一个杂货铺。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地方院校,干脆文理科合版,其综合性更加明显。此外,一些地方院校专业设置赶时髦、凑热闹,科研、师资力量不足,使得学报虽然做到了顾及本校所有学科领域,使各个专业的教师都有发表学术文章的园地,却未能办出应有的特色和水平,只是低水平重复。

3.受众缺失导致发行量少

与大众化刊物相比,学报刊登的文章因理论性、学术性偏强,无法激发一般读者甚至非相关专业的读者的阅读兴趣,因而也就无法占有大众化读者市场。有人戏称,学报的读者只有“两个半”:一个是作者本人,一个是编辑,另半个是校对。此话虽有失偏颇,但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报受众市场的现状。

从地方院校学报的发行现状看,图书馆下单订阅、学报同行交换刊物和寄给作者样刊,是地方院校学报的主要流向。没有发行量,就没有传播影响力,地方院校学报如此发行现状,其传播影响力可想而知。

二、地方院校学报提升传播影响力的路径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技术不断进步,数字化出版给传统纸媒的地方院校学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2010年10月18日《建议》的发布,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学报必须紧紧围绕自身的地方优势,适应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方式,积极探寻提升传播影响力的路径,才能走向发展壮大之路。

1.依托地方优势,拓展学报受众群

地方院校学报受众基本上是本校及其他院校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受众面相对狭小。因此,地方院校学报要扩大其传播影响力,就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服务受众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受众群。

地方性是地方院校最大的优势,目前我国地方院校大多按行政区域来兴办。其生源、毕业生就业大多在当地,其主攻方向,无论是特色办学、学科建设,还是科研项目,大多是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当地人才需求而进行的。由此,形成了地方院校学报在当地的学术科研地位和品牌优势。地方院校学报应当以求新求变的思路,改变原有的办刊理念和模式,创新传播方式,立足当地,做足、做活、做强“地方”文章,将受众群延伸到当地的教育领域及相关的科研领域。

地方院校所在地区教育领域,同样聚集着大批有着较高学历和教学水平的教师,他们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一定科研水平,由于他们不少人在基础教学一线工作,教学经验虽丰富,却不知道如何将之提升为教育教学理论。地方院校学报要找准高等教育与当地基础教育的切入点,通过编辑的扶持、点拨,帮助他们提升科研理论水平,就能使他们成长为既是基础教育界的骨干、名师,又是地方院校学报忠实的作者和受众。还有,当地农业、林业、环保、文化等部门,同样聚集了大批从事科研的工作人员,他们同样有发表研究成果的需求,地方院校学报在当地的品牌优势,很容易成为这一群体的选择。这样,学报既培养了自己的作者群和受众群,又扩大了学报的传播影响力。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地方院校学报在生存困境中,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2.依托地方特色,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

地方院校学报要办出特色,就必须依托当地优势,实施差异化竞争,成为沟通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桥梁。综观地方院校所在区域,其主导经济、地方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地方院校学报可以依托当地经济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开展学术研究,并逐步形成栏目的优势和特色。如广东省惠州市,是电池和镭射光头、电话机、电脑主板、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超过 25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在惠州投资设厂。为此,惠州学院学报便开设《惠州研究》栏目,围绕惠州特色产业进行研究,经过多年经营,逐渐形成了栏目的特色,先后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地方高校学报联络中心评为“优秀栏目”和“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刊》依托安阳地处殷商故地、甲骨文发源地这一优势,开辟《殷商文化研究》专栏,经过培植,使该栏目成为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力的栏目。

此外,地方院校学报还应提升市场意识,增强学报服务市场的功能。在更新学报编辑观念的同时,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编辑出版优势,通过市场杠杆和相关激励机制,引进有市场运作经验的人才,参与学报的经营活动。

[1]欧阳晓黎,陈静,徐生然.关于扩大高校学报发行量的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17(5):71-73

猜你喜欢
学报影响力栏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栏目稿约
栏目主持人语
天才影响力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