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主编应统筹兼顾七种关系

2012-01-29 01:37李法惠
中国出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细化办刊刊物

文/李法惠

学报是高校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在经费划拨、编辑人员管理、办公设施配置等方面都要受学校的制约。换句话说就是学报主编可以调动、支配的资源非常有限。而编辑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作流程,从组稿、审稿、定稿到校对、印刷、发行,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学报的整体质量提高。因此,学报主编如何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发挥编辑的最大能动性,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把刊物办好,显得至关重要。

一、统筹兼顾宏观规划与微观细化的关系

学报栏目设置、出版周期、刊发内容相对来说都比较固定,学报主编的基本任务就是率领编辑人员把学报办好。学报工作还非常细致、具体,哪一点做不好,哪一位编辑工作跟不上,整体质量都受影响。要想把学报工作做好,主编除了要身先士卒、公正廉洁、充分调动全体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宏观规划与微观细化相结合。首先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学报事业的长远发展进行总体规划。然后再从战术、局部层面,对学报事业发展进行具体微观细化。也就是说树立一个目标,然后细化到岗位,细化到编辑本人,细化到任务,细化到考核指标,细化到日常工作安排。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少走弯路,步调一致,不至于因一人的工作拖沓,而影响学报的整体工作进程。比如,《南都学坛》是双月刊,按照常规进展是两个月出版一期,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因为审稿、技术处理、校对等环节个别编辑没能及时完成任务,而拖延出版周期。为此,我们总结经验,编制了详细的出版工作流程图,对每期什么时间交稿,什么时间定稿,什么时间一校、二校、三校等都做了详细规定,这样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心中有数,有章可循,步调一致,避免了此类现象发生。宏观规划是纲,微观细化是目,学报主编在制定学报发展规划时,只有统筹兼顾二者的关系,才能把学报工作扎扎实实开展起来,不使学报工作流于空洞的说教。

二、统筹兼顾责编负责与终审把关的关系

学报用稿一般都实行三审制,但是具体到每家刊物三审程序又稍微有些不同。有些是责编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有些是专家初审、责编复审、主编终审。[1]不管是哪一种三审程序,稿件从投向编辑部到最终定稿,都要先经责任编辑审读,然后才能提交到主编那里。但责编审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学识、修养、爱好、责任心等问题,发生误审稿件的现象,因此,主编在终审稿件时,要统筹兼顾责任编辑负责与终审把关的关系。首先要相信责任编辑,给他们充分的审稿自由,同时,在终审时要严格审查,不要过分依赖责任编辑,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能用的稿件决不姑息,退稿要以理服人,不但要说服作者,还要说服责任编辑。那种定稿全由主编说了算,或是哪个栏目上什么稿由责编说了算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三审制本身就是对每个审级在程序上的递进制约和交叉互补,它可以实现对来稿的客观、公正评价,也可以避免由于编辑人员知识不足和工作疏忽造成的失误,有助于对稿件质量的严格把关。

三、统筹兼顾内稿与外稿的比例关系

学报作为高校自己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在内外稿的刊发上是否应限制一定的比例,是学报编辑在办刊过程中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对此,目前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学报不仅是反映这所高校教学、科研学术成果的重要园地,而且也是衡量该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尺。它对于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学校为学报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人力资源,学报理所当然应该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学报要想办好,就要广泛进行学术交流,来稿只要质量高,符合本刊办刊宗旨,就应该一视同仁,予以发表,绝对不能以比例为由,将优质稿拒之刊外,使平庸稿登堂入室。上述两种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论是在一些学校的领导中间,或是在编辑中间,抑或是在作者中间,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就给学报编辑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取舍稿件时内外稿比例如何掌握? 本人认为:学报既然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窗口,毫无疑问应该多发表本校教学科研成果,同等条件下内稿优先采用。但是,学报也不能关起门办刊,也应广泛吸纳优秀的外稿,内外稿的比例应该控制在6:4,这样才利于学术交流。学校领导和老师好接受,对外稿来说,也几乎享有和内稿一样的发表机会。关键是要统筹兼顾内外作者,取得学校作者的理解、谅解,学校把经费、人员配足配好,让优质稿件在刊物刊发,这才是根本。

四、统筹兼顾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关系

学报一般都还是传统的出版模式,从稿件审阅、定稿到发排、出版,最快也要一个多月时间。和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发行成本低、效率高、使用便捷、信息量大、绿色环保等优点,而学报由于规模小,数字出版技术人员有限,这方面进展还比较缓慢,也不太重视。面对出版业的激烈竞争和数字出版的发展态势,学报界不能无动于衷,主编尤其应该统筹兼顾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关系。在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印刷、编读往来过程中,都可以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实现读者的广泛参与和资源共享。同时,使编辑们尽快掌握数字出版的专业技术要求、数字出版物的制作和数字出版的信息化运作模式等,加强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队伍建设。

五、统筹兼顾编辑使用与编辑培养的关系

学报在高校属于教辅单位,学报编辑在高校属于教辅人员,因此在部分高校不被重视,编辑部人员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外出学习等方面也无法与其他部门相比。这样就使那些长期以来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工作的学报编辑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主编在日常的管理中,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人尽其才,用其所长,每一件工作都安排周到细致,勤检查、善总结、多交流,使编辑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同时,作为主编,还要积极向学校争取政策支持,使学校领导重视学报工作,编辑安心学报工作。

六、统筹兼顾事业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学报属于事业单位,它既没有独立的法人,财务上也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性质,办刊开支、编辑的工资完全靠学校划拨,还实行计划经济的体制。但是,学报毕竟是一个业务部门,没有经费就不能正常出版, “在拨款减少和成本上升的双重经济压力下,寻求经费来源常常是最令期刊编辑部头疼的问题。”[3]因此,在这种事业机制下,主编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要引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使编辑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经费不足,可以开辟经费来源或节省开支。比如,可以刊登广告、可以协作办刊、可以拉项目赞助等。

七、统筹兼顾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关系

内涵与外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内涵建设是外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外延发展是内涵建设提升的有力保障。学报的内涵建设就是要确保刊物的稿件质量、编校质量、印刷质量、人员素质、内部管理等得到全面提升。学报的外延发展就是要对外树立刊物的良好形象、扩大刊物影响、提高刊物知名度等。现在学报界普遍存在着办刊经费不足、发稿时滞长、外文版少、编辑人才流失等问题。[4]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刊物评估、评比不断。如河南省编校质量评比,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评比,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南京CSSCI的评测报告发布等评测的结果直接影响刊物的经费与员工的待遇。因此,面对现在学报界的困境及各种评价体系的测评,主编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踏踏实实,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学报质量上不去,内涵建设跟不上,想取得外延的发展,在各种评测中想获得好成绩、好名次,几乎是不可能的。谋求学报发展一定要内涵与外延相结合。

只有坚持统筹兼顾,主编才能处理好编辑部内外上下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顺时应势,在攻坚破难、处理复杂问题中,推进学报工作。

[1]陈双燕.三审制、匿名审稿制与责任编辑的责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4):214-217

[2]车英.社会科学学报主编的办刊新理念[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3]李世涛.克服办刊经费困难的体会[J].科技与出版,1996(2)

[4]王萍.普通高等院校学报现状与未来的走向[J].人民论坛,2010(14)

猜你喜欢
细化办刊刊物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
“住宅全装修”政策亟需细化完善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基于数据分析的大气腐蚀等级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