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12-01-29 01:07方世明李江风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土地专业

方世明, 李江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方世明, 李江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本文在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基础上,对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该教学体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指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增加为期2周的北戴河地质认识教学实习;进一步加强3S技术集成与软件开发能力的实践教学;实行开放式办学,建立稳固实习基地;进一步加强秭归实践教学基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优化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已发展50多年,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955—1966年。建国初期,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了土地规划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基本照搬原苏联的模式,在东北农学院等农科学校创办土地规划专业,主要强调土地规划的教育和研究。

(2)1966—1979年。由于“文革”的影响,土地规划专业被撤销,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被迫中断。

(3)1979—1990年。1987年华中农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立“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硕士点,开创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先河。

(4)1991—1997年。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南京农业大学设置了全国第1个“农业资源经济与土地利用管理”博士点,至此形成了土地资源管理学科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

(5)1997年至今。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1997年前经济学科中的土地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和工学中的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合并成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归属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并在公共管理学科下设立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也涉及环境与社会发展、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土地管理与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与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有60多所,开设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有约50所,开办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近20所。许多综合性大学也开始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硕士、博士阶段的高级人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由农业和工科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移的趋势明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规模和地域范围也越来越大,有的城市还出现了众多高校扎堆开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现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培养专科生,广受社会欢迎。90年代初期因专业调整曾停办了一段时间。1998年,顺应时代潮流将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专业调整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让1996级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改学土地资源管理,于1998年开始招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现在招生规模每年稳定在2个班65人的水平。我校设立本专业的目的非常明确,根据自身地学和信息科学的优势和特色及市场人才需求,确定了“以地学知识为特色,以3S技术为支撑,具有工科性质”的专业定位,培养高层次的科研、管理和技术型人才。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近几年在学科建设上有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4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被中国地质大学列为“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中的非地学重点建设专业;2003年6月,获得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4月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二、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强化和拓展, 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 旨在培养、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相互依托,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主要包括实验、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类型。

目前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测量教学实习、地籍测量实习、土地基础教学实习、土地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部分,总课时28.5周,42.5学分,占课程总学分的23%(见表1)。

计算机高级语言课程设计总课时为1.5周,2学分,在第三个学期进行。该课程设计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进行编程的能力。由于我校将该专业定位于“以3S技术为支撑具有工科性质”,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编程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通过该课程设计的系统实践,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原理和方法,为将来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是信息方向课程,具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测量教学实习总课时为1周,1.5学分,在第二个学期进行。测量学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通过该教学实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主要仪器(水准仪及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2)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3)掌握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方法;(4)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

地籍测量实习总课时为1周,1.5学分,在第三个学期进行。该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当前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以及处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软件平台;(2)熟练掌握地籍测量仪器(莱卡全站仪)的操作方法;(3)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4)了解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数字地籍测绘系统的功能。

土地基础教学实习总课时为5周,7.5学分,一般安排在大二暑假进行。该教学实习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该专业所涉及的野外工作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提高学生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此次实习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科学思维方法,加深对土地科学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关土地资源调查、分类、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能力; (3)掌握野外相关遥感图像判读,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具备一定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学会野外土壤剖面的描述、分析,土壤采样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土壤分析图的编制等土壤学基本分析方法。

土地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总课时为4周,6学分,在第六个学期进行。该专业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主要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分别安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与房地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等方面设计内容,要求学生协作完成上述专题的设计或研究,并提交相应报告或设计成果。其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专业工程设计书的内容和形式、掌握进行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基础资料,将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和理论综合应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设计中,完成工程图的设计和制订。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及工程规划、施工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毕业实习总课时为8周,12学分,一般安排在大三暑假进行。该实习是学生从理论走向实际,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是对学生政治思想、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综合锻炼和检验,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养成工作思维、工作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关键时期。我校学生的毕业实习一般是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主要有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土地资源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规划、地质公园规划设计等方向。学生通过毕业实习的系统学习锻炼,可以对系统专业知识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参加科研训练的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总课时为8周,12学分,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检验本科生四年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发现新视角、新论题的敏锐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我校学生在大三以后一般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这样不仅可增加学生专业学习和科研兴趣,还可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态度,使其更了解撰写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参与科研,了解到该专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动向,接触到一些学科前沿的知识,获取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三、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没有反映我校的学科优势

我校是一所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地球科学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和发展基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中的非地学重点建设专业,理应以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为背景,但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中只有1门课程—“普通地质学”(48学时,3学分,第一学期完成)与学校优势学科相联系,没有很好地反映出我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而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上就没有涉及地学领域的教学安排。相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大一时都要安排2个星期时间去北戴河进行地质认识实习。

2.与专业定位联系不密切

虽然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定位于“以3S技术为支撑具有工科性质”,但真正与3S技术相关的实践教学安排仅限于课程教学中的部分课程—“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土地信息系统”等课程,系统性不强,特色不明显,本专业学生仅对相关软件如MAPGIS等操作比较熟练,但真正对3S技术的集成及基础软件工程开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同样是以工科为背景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专门安排有4周的土地软件综合实习;武汉大学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安排有4周的数字测图实习、1周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5周地籍测量学课程设计、3周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等相关信息技术类教学内容。

因此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与设计不能很好地反映我校专业定位,有待进一步改进与优化。

3.缺乏相应的实验条件和资金投入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没有相应的实验室,实验条件缺乏,这严重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因为该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就定位于以3S技术为支撑的工科性质,但由于种种原因,本专业在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上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同样是工科背景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武汉大学都建有相当条件的实验室,甚至是教育部开放实验室,因此,该专业要想得到更大发展,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专业建设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和硬件支持。

4.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客观原因,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野外教学基地从2009年起改为我校秭归实践教学基地。该基地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城西北,南依秀丽的夔龙山,东可遥望雄伟的三峡大坝,环境优美宁静。秭归基地是我校继周口店、秦皇岛实践教学基地之后兴建的又一个集实践教学、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教学实践基地。该基地于2005年底建成,2006年正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由于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资源优势和科研生产优势,秭归基地的建设规模与发展速度在我校三大实习基地中名列前茅。但该基地是我校地学类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基础地质教学资源丰富,地层出露连续完整,三大岩类发育齐全,褶皱与断裂等构造现象丰富。该区特有的地质现象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闻名遐迩的皇陵岩体(三峡大坝坝基)与原震旦系国际标准剖面构成了秭归基地最具特色的基础地质实践教学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与传统地学专业在野外实践环节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充分挖掘秭归实践教学基地及周边教学资源,成为我校该专业野外教学过程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本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研究

根据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

1.建议增加为期2周的北戴河地质认识教学实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但要有过硬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应掌握一些地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普通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岩石学等,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需要。因为该专业毕业生很大部分都是去国土部门工作,而目前的国土部门主要包括地矿和土地两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如果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既懂土地又懂地质,会更快地适应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建议该专业学生在大一暑假进行为期2个星期的地质认识教学实习,以便进一步巩固“普通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野外基础地质技能。

2.进一步加强3S技术集成与软件开发能力的实践教学

虽然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也不算少,既有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又有数据库等方面课程,但总体上这些课程之间衔接不是很紧密,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会有重重,而且不是太系统,尤其缺乏3S集成方面的系统设计。另外由于我校该专业是以3S技术为特色的工科背景,因此对计算机技能要求比较高,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而要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国土工程。

3.实行开放式办学,建立稳固实习基地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可以尝试开放式教学,密切与地方部门合作,这样可以克服实践教学经费紧张的问题,强化实践教学活动,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因此,可与地方国土资源局及相关部门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满足该专业实习,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地方部门直接服务。可发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优势,加强与地方部门机构在科研、生产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并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应用创新和科研能力。

4.进一步加强秭归实践教学基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

三峡地区的工程建设和移民规划、新城镇规划将使原有土地利用结构出现新的变化。新城镇建设需要重新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由于库区淹没等原因导致耕地减少,现在正在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工作。这些都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学生在这里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秭归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内容建设,选择一批典型的野外教学路线和观察片区,以便更好的反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特色。

[1]李晴.地理科学(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4):516-619.

[2]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1):110-111.

[3]栾乔林,黄朝明,韦仁川,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R].海南大学管理学院,2005.

[4]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30-33.

[5]庞飞,周鸿勇.目标管理在毕业实习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6,(7):60-61.

[6]张先进,易顺华,刘爱民,等.我校秭归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资源特色与作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33):564.

Research i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Major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FANG Shi-ming, LI Jiang-fe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Firstly,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school’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nalyzed i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put forward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system currently, and then finall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optimiz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dding two-week Beidaihe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teaching practice;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about 3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ability; establishing a solid practice base under open education; further strengthening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construction in Zigui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optimize

G642

A

1006-9372 (2012)01-0150-05

2011-11-14;

2012-01-0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科背景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CUGYCXP0807)。

方世明,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规划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土地专业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我爱这土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