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兴,胡柳青,楼晓明,李兴尚
福州大学 紫金矿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8
“紫金模式”下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
刘建兴,胡柳青,楼晓明,李兴尚
福州大学 紫金矿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8
本文以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为例,探讨“紫金模式”下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创新问题,分别从实习地点、指导教师、经费支持、实习内容、风险控制等方面阐述具体思路。研究可为新时期高校采矿专业克服困难,有效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同时为实现采矿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途径。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紫金模式
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了认识实习、学完了主干采矿专业课程之后所进行的,它是继续深化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和必要的现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全面了解矿山生产系统和工艺过程,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以及编写实习报告,培养学生会看采矿工程图纸,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报告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尽管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对此也很重视,然而,实践教学环节遇到的很多现实问题还是常常影响到了实习的效果。因此,针对存在的困难展开一定的创新实践活动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与此相应的研究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计划经济时期,矿山企业职工是生产劳动力主体,大学生参加实习一般都是通过行业和企业按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跟班劳动,在现场能够切实学习和体会到生产工作中的知识技能。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形成后,矿山大多实施承包制,解放了工程施工环节,矿山作为甲方主要从事生产规划、技术指导以及验收管理等方面,具体的采矿环节施工组织、材料消耗、成本控制等多有承包方来执行管理。因此,现场员工多以承包方为主体。由于直接涉及安全和效益等因素,大学生到矿山企业实习逐渐失去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也显著降低。除此之外,由于受近年来矿业恢复景气和高校扩招的影响,采矿专业学生数量增多,矿山生产任务和压力不断加大,即便能够联系到实习矿山,实习学生也很难参与到现场跟班学习,而脱离现场的理论学习又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采矿工艺具体应用,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极大限制和制约,结果造成实习效果差、实习的目标难以实现等问题。
1.实习地点
首先,企业以实现生产效益和利润为目的,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在许多矿山企业看来是一件“麻烦”的事,不仅不能带来直接的效益,反而会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近些年,矿产品市场前景比较好,矿山生产更是开足马力,容不得半点耽误。因此,寻找生产实习的依托——合适的实习地点自然成为问题。其次,从教学内容看,采矿方法工艺比较先进和完善的大型矿山比较合适,而现实往往这样的矿山并不多,即便有,却因其担负较重的生产任务等原因很难联系。小型矿山数量虽多,但比较分散,规模小,容纳人数有限且采矿作业不太规范,也不适合开展生产实习教学活动。
2.经费问题
与实习地点密切关联,由于实习单位不愿提供更多的支持,实习过程发生的交通、住宿等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实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大学生去实习单位实习,接纳单位自然要考虑费用支出。尤其是生产忙季,接纳学生实习可能会影响生产进度,造成费用损失。如果再发生安全事故等意外问题,企业更是叫苦不迭,所以唯恐避之不及。
3.安全责任
安全生产是矿山效益的基本保证。学生到矿山生产实习,对生产矿山的作业环境不熟悉,同时又渴望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作比较,存在一定好奇心,现场难以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无论是院校、实习矿山的领导还是实习带队教师与技术人员,安全责任重大,心理上要承受较大的压力。
4.实习内容
矿山进行生产实习本是想通过深入现场全面了解采矿生产工艺各环节以及施工组织等情况。但由于工作繁忙、人手紧缺以及工作环境空间等原因,全面深入生产现场困难很大,而且容纳人数有限,实习内容也大打折扣。如此一来,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虽然很多院校对此作了很大努力,也积极探索了很多办法,但总体上当前还并没有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1-3]。
福州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采矿工程作为建校之初就有的老牌地矿类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社会所需的高水平采矿工程师后备人才。参考生产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和目标层次[4],学生应掌握扎实的采矿工程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采矿生产工艺、设备及相关政策、规律和专业发展趋势,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设计、技术改造和创新的能力。
作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新型学院,紫金矿业学院的办学模式体现出鲜明的“企业支持办学建设、企业参与办学过程、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特点,即“紫金模式”[5]。该模式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基本职业教育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与德国等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工程师培养)模式相似,也较好地吻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
“紫金模式”下,生产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很好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乃至毕业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往往使上述想法落空,实习目标难以实现。为此,学院尝试新的生产实习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模式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将专业课教学与生产实习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从而实现“紫金模式”下院企联合培养目标。学院制订的教学培养计划将专业课程教学和生产实习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在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由于实习地点较近,为现场教学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采矿工程师队伍,为理论与实践的很好结合提供坚实的支撑;尤其重要的是,矿山企业可以为实习提供生动而丰富的工程实践教学案例,而实习的内容与形式也能够根据实际采矿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市场需求作及时的调整优化。
具体地说,该模式下学院在实习地点、指导教师、经费等方面做了如下实践:
1.实习地点的选择与落实
紫金矿业集团是一家特大型黄金生产企业,目前拥有或控制许多矿山资源开发企业。在“紫金模式”的“预就业”等相关政策引导下,用人单位希望今后学生尽快上手,减少工作上岗以后的实习过渡期,达到“拿来即用,用之即好用”的目的。校企合作易于深入展开,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地点的选择和落实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基本思路是:在紫金集团所属矿山或参股矿山企业中选择实习靶区;优先选择实习距离近、实习条件相对较好、规模较大、采矿技术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矿区。学院理事会对建立并完善学生实践实习基地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目前实践看,坐落在上杭县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该中心辐射紫金山金铜矿、武平悦洋银多金属矿、马坑铁矿等矿山实习基地,运转良好,2010、2011年采矿生产实习效果好。实习点的选择补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实习指导教师的遴选和培养
建立一套“双师型指导教师”遴选和培养制度,使得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教师实践和理论互补,充实、壮大了实践指导教师的队伍和力量。一方面,学院要求在校教师每学期抽出一定时间赴企业现场了解、学习和充实生产实践知识(同期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开展专业相关的科研工作或合作研究),另一方面,通过从企业中选拔一定职称和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赴学校参加教师培训和训练,提升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考核通过聘用为学院的企业双师型教师。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很好地执行学院的实习任务和教学培养计划,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中对矿山环境的适应融合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和提高。需要指出的是,从紫金矿业学院的实践看,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考核机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实习经费问题的化解
实习费用方面,现阶段首选省内矿山,学校至矿山的往返交通费用相对较低(随实习条件不断完善,今后不排除实习地点选择多样化的趋势);由于能和矿山取得良好的沟通,实习期间食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即矿山职工食堂用餐(费用低、伙食还不错),免费住宿(条件尚稍差但基本能满足需求),学生无需承担更多的费用。除此之外,集团和矿山协调下,矿区内交通问题获得了保障(以较低费用实现甚至免费搭车)。当前,依靠学校和学院提供有限的经费基本能保证实习期间的费用支出。但考虑到今后实习地点和路线的不断扩展,经费问题还需要想更多的办法着手解决。当前有一种思路,就是通过安排学生暑期顶岗实习,分散实习,学生可以获得一部分劳动报酬。2010年2007级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便是结合这种实践方式,实践表明,该种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实习经费困难的问题。
4.实习风险控制与安全责任的落实
为落实安全责任,减少学生实习的潜在安全危险及给企业单位带来的后顾之忧,采取以下了措施:实习之前所有参加实习的师生均要求购买保险;学生需和学院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并先由学院老师进行专业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到矿山后在实习之前,由矿山安全部门和坑口车间进一步进行各级别的安全教育与考核以及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安全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有跟班技术人员和学院带队老师、企业实习导师现场共同指导和监督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实习结束后,学生的实习表现情况(包括组织纪律)必须由企业实习导师或跟班技术人员填写实习鉴定表。通过设置以上几个安全管理和培训环节,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和加强,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实习的安全问题得到有力的保障。
5.实习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实习内容方面,采用“问题引入法”,即提前做好调查和准备工作,在对所实习的单位和部门以及现场情况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实习的具体目标(结合实习大纲和实习单位实际条件制订),引导学生在到达实习现场以后能主动针对专业问题进行实践学习,充分发挥眼、耳、嘴等五官的作用,现场认知学习并发现问题,进而思考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实现实习目标,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日志的记录工作,以此将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及时记录和总结。通过分组分环节实践,一方面可以解决人数众多影响实习效果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了解矿山生产及专业实践知识。每天由各小组长组织召开总结讨论会,同时与带队指导教师交流例会情况,及时总结当天实习发现的问题与收获,为下一天的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天小组组织例会尽管工作量较大,但能够充分调动和挖掘同学们的学习潜力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实习结束时,要求同学们每个人在总结自己实习体会和发现的基础上,必须为矿山提出一定的合理化建议,并通过与实习单位合作组织召开座谈会,就实习情况发现的问题、实践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今后就业等感兴趣的问题充分交流。实践表明,此举不仅加深了同学们的实习环节的认识,丰富了同学们的实践成果,也获得了实习单位的好评,实习获得很好的效果。
“紫金模式”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实践活动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效,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效果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也是解决现阶段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生产实习困境的有益尝试和探索。现阶段,虽然“紫金模式”下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教学活动还有很多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比如实习地点尚少,实习双师型老师人数不足和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院与企业在各环节的协调还有待加强等问题,但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校企的良好协作的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工作将会取得新的收获,生产实习也将有望充分发挥和实现其重要的作用。
[1] 郭保华.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改革措施[J].陕西煤炭,2007,(5):25-27
[2] 王磊.高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10,(2):92-95
[3] 李宝富,韦四江.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探索[J]. 陕西煤炭,2009,(3):9-11.
[4] 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51-60
[5] 刘羽,王少怀,黄培明.地质专业创新型人才“紫金模式”培养的改革思路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3):46-48.
[6] 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50-52.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duction Practice Modes for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s under the Zijin Mode
LIU Jian-xing, HU Liu-Qing, LOU Xiao-ming, LI Xing-sha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Taking college of Zijin mining at Fu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production practice in “Zijin modes” innovation, separately from the place of practice, teachers, funding support,practice content, risk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reference, for overcoming the difficulty of mining practice and carrying out practical activities,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a useful exploration way for mining professional excellence engineer.
mining engineering; production practice; Zijin mode
G642
A
1006-9372 (2012)01-0146-04
2011-11-09;
2012-01-05。
福州大学人才引进基金(826776)。
刘建兴,男,讲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book=374,ebook=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