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理 想,魏 明,吴 芳
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能力建设途径探析
郝 理 想,魏 明,吴 芳
实践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农村内外两个方面,提出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建设途径
根据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实践教学要达到总学时的60%以上,摒弃单纯课堂教学模式。一些专业课和专业工艺课可以搬到生产现场授课,围绕设备讲操作,从实际操作中掌握原理。聘请生产一线具有专业技能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上专业课,参与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制约了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代表的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1)县级政府重视普通教育的布局结构调整而难以重视职业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普通中小学面临的布局结构的大量调整,政府的很大精力和有限的资金用于普通中小学的校舍建设和“两免一补”等上,影响对职业教育的投资;(2)县级政府财力有限,投入职业教育的能力较低。目前我国城市总数已达661个,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年末总人口36 76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而地区生产总值却占全国GDP的63.2%,财政预算内收入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59.3%。全国72%的县域人口,占有的财政预算内收入为全国的40.7%,县级财政负担重。[1]2004年,在全国2 010个县和县级市中,财政困难县的总数就达到791个。尽管近年来为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中央财政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制定了“三奖一补”等政策和措施,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2003年的4 51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 295亿元,但目前许多县的财政仍较困难,投入职业教育的能力非常有限。另—方面,各级财政无法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落实生均公用经费的财政预算,无法或无力将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应用于职业教育,当然无法建立起各种所有制企业承担职工职业技术培训经费的统筹机制;(3)学费收入低,自我发展能力差。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大,国家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1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15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12 021元。[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接受职业教育的能力较差,许多农村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远远低于省级制定的收费标准,一些职业学校为了吸引生源,个别专业收费非常低,甚至不收费。县域内职业教育多头办学和缺乏统筹,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不畅,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个别县市还向学校收取上缴财政的调剂资金,没有单列职教专款,职业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自想办法自找门路,没有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城乡差异进一步拉大,许多农村出现经济、社会、文化萧条和衰败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外出到城镇就业,出现了农业劳动力老弱化,农村经济农业化,农业经济副业化,农村发展空心化等现象。农村普通中小学越来越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中形成的“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办学经验,越来越难以实现,农村职业学校服务农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许多农村职业学校越来越多的专业面向城市办学,办学条件不足,进而转变成为城市职业学校输送学生的中转站。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农村学校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经费短缺问题,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专业师资等,从而扩大和优化教育资源。我国大部分县域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县域内不仅企业数量少,而且主要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规模较大和现代化的企业非常少。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虽在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满足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却是不利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规模、设备技术层次和管理水平上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低于大型企业,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师素质是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职业学校不仅需要文化理论课教师,还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课教师,更需要既能教授理论知识,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三类教师的比例关系可以反映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从全国范围内来看,2009年,我国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总数682 151人,其中实习指导教师24 434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8%。[2]实习指导教师比例较低,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高学历人员较少,结构不合理,说明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保障条件不足,严重影响实践课的比率及质量。这种情况在我国县级地区更加突出,县级职教中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课教师,尤其是缺乏“双师型”教师。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来源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生产实践经历和动手能力,难以胜任职业教育的技能培训任务。从年龄结构看,我国职业教育现有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年龄分布呈中间小,两头大的趋势,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这种年龄结构无法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没有本专业岗位现场工作经历,其专业技能需要全面而系统的提升,其技能的熟练程度、规范程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1.县域规模小。我国县域人口在不同省(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2009年全国平均县域人口规模为46.53万人,东部的江苏和广东省平均每个县域人口分别为94.19万人和75.46万人,而西部的新疆、青海和西藏分别为20.97万人和11.16万人和3.62万人。即使在同一省(市)内,县域之间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差距也较大。①以河北省为例,2006年最大的几个县(市)人口在六七十万,如藁城市为75.0万人,玉田县为66.2万人,遵化市为70.2万人,而最小的几个县不足二十万,如唐海县为13.8万人,高邑县为17.7万人,柏乡县为18.2万人,尚义县为19.2万。[3]受人口因素的影响,县域内中等职业教育本身规模较小,而人口规模小的县,生源更是有限。
2.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学校自身办学特色不明显,办学质量不高,生源质量差,毕业生的社会口碑不好,学生和家长看不到真正的实惠,没人愿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陷入困境。一些从事农村职业教育的业内人士称,现在县级职教中心是“大楼空、设备空、专业多、学生少”。一些从事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也不无感慨: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只能在黑板上搞加工,教室里搞养殖,学校无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办学模式仍然是循规蹈矩,讲理论,没实践,很难适应就业市场需求。”[4]
农村职业学校应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状况,并围绕当地产业链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设置实践性课程,进行职业技术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精简课程门类,突出职业特点,打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结构体系,代之以跨学科的综合课程结构。目前,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只热衷于开设成本低、对实训硬件要求不高的专业,或者热门的新兴专业,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与当地的特色区域经济相脱节。新开设的专业因办学条件不足、远离用人市场而发展困难。相反,涉农等传统农村实用专业则因不够重视和投入不足而质量下降、日渐萎缩,无法形成顺应市场需要、结合当地经济、骨干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2011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职业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推动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将职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是其面临的新课题。
我国已经进入城乡统筹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职业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既是优化和均衡职业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以城带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既能为推动城镇化、工业化提供强大动力,又能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机遇;既可以通过职业院校培养面向农村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又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培训提升广大农村劳动者的农业技能素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中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城乡统筹措施可以有多种途径:(1)跨区域联合。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东部省份与资源贫乏的西部省份的联合办学;(2)跨地区联合。本省区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联合办学;(3)对口支持。动员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相关技术、人才、项目、资金、设备等方式支持农村职业学校建设;(4)集团化办学。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已延伸至全国各地,如河南省分行业跨区域的18个职教集团,陕西省的“一网两工程”,重庆市的“一体两翼多组团”②,等等;(5)以城带乡。政府主导,以地区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龙头,分别在各县(市)创建地区级示范实训基地,再以地区级示范实训基地为依托,在各乡(镇)创建示范实训基地,达到地带县(市)、县(市)带乡三级示范带动效应;(6)教师互换。如辽宁省“千名教师进企业,千名技师进学校”的“双千互进”模式;(7)城乡联动。较典型的是市县合作、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强了对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的投入。2004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制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2004-2007年期间,中央将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集中加强1 000所左右市、县级骨干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建设。2006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中央专项投入60亿元重点支持建设1000所左右县级职教中心 (或县级职业学校)和1 000所左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2006年,中央财政已投入37亿元,重点支持了763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46个县级职教中心和468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2010年5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重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从2010年到2013年,由中央财政专项安排资金,重点支持1 000所中职学校改革创新,大幅度提高这些学校的办学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除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投入外,各省市县也相继启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或农村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如“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等等。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更应该是一种持久的战略。
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教育实践、变书本知识为学生能力、变未知为已知、变教育活动为学生素质的一门高超的塑造艺术。[5]建设高水平的中职师资队伍是农村职业教育能力建设的关键。(1)在人才引进方面,一是加强正规学校教育系统建设,依托现有的职技高师院校、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及企业实践基地,为职教师资队伍培养培训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师资;二是鼓励面向社会实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打破职业学校在聘请企业人员的限制。社会上任何人员都可以申请鉴定获得职教教师资格,对于部分达到职教教师资格标准要求的人员,可以提供一定的培训渠道,使他们经过培训后达到职教教师资格的要求;(2)在提高现有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一是通过在专业教学中发展实践能力。中职学校创建重点专业品牌专业,大量开设平行班,在竞争中提高重点专业的技能教学水平;二是通过教师技能大赛。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大赛,通过竞赛,促进练习,提高技能;三是帮助教师自我提高。鼓励专业教师或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职称资格,或学校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培训机构进行职业能力培训或到企业挂职实践,或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学者、专家、名师来校开展教研活动,或选派教师到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国内外一些大学进修和培训,或为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多承担科研课题或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带动一批骨干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加快成长。
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11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03]6号),要求各地要结合人才、劳动力市场,特别是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职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中等职业教育跨地区联合办学可以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城市的优质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及就业优势,推动职业教育地区间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脱贫;有利于有组织、有规模、有意向地按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建设人才需求培养输送高素质劳动者;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差距,推动职业教育地区间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国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大量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着强烈需求,县级职教中心应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积极寻找适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抢抓东西部联合办学的大好机遇,开展“订单式”、“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利用东部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弥补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
1997年,我国提出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依托产业化农业农村形成了大量的新的经济组织,如种养大户、专业养殖(农、林)场、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科技示范户,等等。因此,农村职业学校应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化项目积极调整或设置专业,培养农业产业化所需的各种人才。农村职业学校要利用人才和科技优势,充分发挥实习基地、校办工厂(场)科技示范作用,引进和推广优良畜禽和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技术,与加工企业合作,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把培养人才、科技推广与公司、农户联系起来,把教育同生产联系起来。其基本经营形式有:(1)“学校+农户”,建立家庭实习基地。“边上学,边致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农村职业学校加强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创造的成功经验。一是学校与有关生产、经营企业或专业户,通过不同的联合方式,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二是以各学生家庭或所在乡镇村组为教学实习基地;(2)“学校+政府+企业”[6],联建校外实践基地;(3)“政府 + 基地 + 科研院(所)”,开辟公共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要对外开放,农民可通过村委会和基地办公室联系,既可咨询相关问题,也可学习农作物栽培和管理技术,基地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举办专题培训班。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全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平均规模差异性非常大。人口规模最大为94.19万,最小为3.62万,最大的三个省份是江苏、重庆、安徽;地区生产总值规模最大为313.91亿,最小为3.58亿,最大的三个省份是江苏、山东、浙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最大为21.85亿,最小为0.11亿,最大的三个省份是上海、江苏、浙江(http://news.aweb.com.cn/z/jypj/.,2011-11-30)。
② 重庆市建立符合区域发展的职业教育资源网络,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已基本形成以主城核心区为“一体”、以永川和万州为“两翼”、以其他区县职业院校为“多组团”的结构布局。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D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2011-11-26.
[2]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8.
[3]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农村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452-523.
[4]柳园.农村职业教育空洞化:一个严峻的现实[J].教育与职业,2010(31):29-30.
[5]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61.
[6]汤生玲,曹晔.农村职业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0-271.
The Way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Hao Li-xiang,Wei Ming,Wu Fang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essential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ing.It is the key of practicing,proving and progress a theory,meanwhile,the ke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put forward thought to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ability construc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practice teaching;construction ways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计划项目“河北省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2011222)
郝理想,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魏明,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吴芳,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2)01-0033-05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