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军
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宋建军
当今国际教育界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养,将其视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由之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构建尤为重要。构建和创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需要清醒认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构成的要素,才能不断地探索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培养模式。
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构建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而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有着职业的特点和要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就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师资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既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又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
目标要素所包涵着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内容等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以目标培养需要为依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实现课程体系综合化和培养模式化。在课程设置上,坚持改革创新吸收新知识,优化课程设置,相应地减少课内学时和必修门数,增加选修课和课外学时的比例。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更加关注和要求具备较丰富的工程实践和较强实践能力。为此,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中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还要注重提高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在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确保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规格、要求和质量,体现出职业教育师资教育培养的特色,提高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还要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区域中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从思想道德、职业修养、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等方面,适应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任何培养模式都应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系统实施路径,并详细地说明培养过程的逻辑步骤和各步骤应完成的任务。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实施程序为:(1)科学规划目标,系统实施培养。系统实施培养目标是指学校根据教师教育的目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提出特定要求;(2)统筹安排培养方案。统筹安排培养方案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对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全过程的总体设计实施,统筹合理安排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3)培养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首先是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要依据和符合心理活动顺序和规律;其次是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活动应该有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再次是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的各个教育环节有助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养成。
模式评价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培养过程及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效益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的一种方式。模式评价体系建立主要是评价:(1)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符合度,与学校培养定位的对应情况进行评价;(2)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人才实际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层次水平进行评价;(3)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建立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科学评价体系。学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建立以科学评价标准,进行全程评价,同时,鼓励和要求学生也参与评价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评价等工作,学校还要在学生毕业后到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走访,听取用人单位对教师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综合性主要是指在教师教育培养过程中坚持全面发展,统筹安排,充分发挥高校教师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既要遵循教师教育的规律,又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综合性地全面培养和提升。综合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1)高校在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的阶段基础上,建立一个学校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职业教育师资教育的培养模式;(2)高校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各种教育资源,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学校教育与教师指导性学习、互助性学习等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使教师教育从灌输型向实践型、研究型转变,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3)高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中,将教师智力因素发展与态非智力因素发展有机结合,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和创新,注重实训实践教学的改革和研究,增强实践性工程阅历和掌握现代专业技术的能力;(4)高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中要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模式理论为基础,以培养现代职业教育师资为目标,对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创见性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有益实例与参考。
1.高校要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主动服务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应组织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调研考察和学习企业在生产方面的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需求。同时,还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的活动,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先进技能的掌握。高校要鼓励教师在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课题项目研究,为企业排忧解难,也增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互驱。高校在办学中应当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利用企业的优势和资源,调动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从而推动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办学质量提高。
2.高校在职业培养中与企业建立互驱、互动、互利共赢的人才培养的机制。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企业参与高校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等各项优惠的政策和法规,积极与区域中的企业互驱互动,调动企业参与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企业建立起互驱互动、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新机制。企业依托高校的智力、技术资源和研发能力,可以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还可以与市场需求进行项目的联合开发和研制,实现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技术的优势互补。企业在管理上可以优化管理,提高管理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动着现代企业健康发展。
职业院校在职后教育培养过程中以专业化教育培养为重点,以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为着眼点,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和技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要求和需要。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构建中把教师专业化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师培养模式始终,突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职业院校必须注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以适应区域经济与地方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间、内容和形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互驱互动的人才培养平台,为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真实的生产实践环境。同时,要求教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共同研发,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 李漪]
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三依托、三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CG29)
宋建军,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室教授,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2)20-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