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公林 厉校麟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为女性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女性,无论其种族,成功自主创办企业的比率大大提高。[1]国际妇女工商联盟执行主席戴安娜认为,目前全球由女性管理的企业大约在25%—33%之间;在美国,从商女性的人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而且从商时间更长。[2]近年来,有关女性创业的动机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人们希望通过探索女性创业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即创业动机,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环境变化对女性自我发展的影响。[3]
迄今为止,学术界在女性创业动机方面有三种较为成熟的研究视角,分别是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视角。经济学视角从效用理论出发,将创业行为定义为个体在有偿就业和创业之间进行职业转换的成本、风险、金钱等相关利益的权衡后作出的创业最终抉择。[4]434-460社会学视角认为,创业行为是人们在受到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后作出的决策。[5]511-539而心理学家则从成就动机、冒险倾向、乐观、自主性等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出发,解释个体的创业行为。[6]152-175人们在研究中发现,解释女性自主创业的动机和原因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女性创业的“推式”和“拉式”创业动机理论。提出女性创业推式动机的研究者认为,女性选择创业是对环境压力的一种负面反应,如遭遇公司裁员、“玻璃天花板”、金融危机、低就业率或收入不足、不满意工作条件、职业分离等因素[2],是一种被动动机导致的行为。而认同拉式动机的研究者则认为,女性创业是由人类追求独立、自由、实现自我、提高社会地位等个人内在价值实现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7],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动机。但也有研究者认为,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并非独立存在,在一定的状况下二者可相互融合,工作的不满和市场机会的出现一起激发了女性的创业动机。[8]推式动机和拉式动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较好地解释女性创业行为背后的各种动机因素,并为人们研究女性自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我国女性创业始于改革开放前后,尤其是在1995年后,党和国家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这使得女企业家数量不断上升。据2009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女企业家占企业家总数的25%,在东部沿海城市女企业家的比例已接近40%。中国女企业家群体在近20年中的快速崛起,无疑对中国女性自我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方法,将研究的时间轴划分为 1990—1999年、2000—2005年、2006—2011年三个时间段,以杭州女企业家为访谈对象,对其创业动机进行纵向研究,以判断和评价女性创业动机对女性自我发展的影响。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女企业家来自杭州市妇联女企业家协会,按照方便取样的方法随机选取20名创业女性。选中的创业女性必须符合以下三项标准:第一,参与公司创业过程;第二,拥有企业主要股权;第三,研究期间仍在企业担任主要领导。20名访谈对象中,1990—1999年间创业的女性4人,2000—2005年间创业的女性9人,2006—2011年间创业的女性7人。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6人,大专学历的4人,本科学历的8人,硕士学位者2人。20人中,有16人创业前曾经工作过,4人没有参加过工作。其所在企业,2家企业属第一产业农业,3家企业属第二产业工业,15家企业属第三产业服务业。
2.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以推式和拉式创业动机为理论框架,编制了《女企业家创业动因访谈提纲》,内容包括就业、经济、政治、性别文化、家庭等外部动机因素,以及心理生理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内部动机因素。
访谈过程为,首先询问一些人口统计学问题,如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从事行业、创业开始时间、之前的就业状况等,然后询问被访者选择创业最直接的原因和目的、创业经历、关键性事件等,灵活地与被访者进行互动沟通。为了保证研究的可信性和严谨性,还对半结构化访谈所获取的资料通过编码的形式进行结果分类和解释,通过焦点小组讨论抽取同一动机归类下的关键词,最后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整理和评价,以便更深层次地挖掘被访者潜在的丰富信息。[9]
1.1990—1999年间女性创业动机分析
研究对象中这一时期创业的女企业家较少,仅4位女性,她们全部接受了访谈。根据她们的陈述,得出其中2位被访者是以追求自我实现、事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属于拉式创业动机;而另2位中,1位是为生计所迫被动选择创业,1位是由于合作商倒闭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不得不自己创业,属于推式创业动机,具体见表1。
表1 1990—1999年被访者创业动机归类
拉式典型案例:
“我是社会心理学硕士,之前在一所高校教工艺美术,我对美容行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然而在校当老师因为种种限制无法实施自己的想法,于是选择了创业。我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对美容行业的态度以及被美容者对美的认知态度。”(戴××,1993年创业)
推式典型案例:
“我之前在一家食品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连锁加盟的开发,每天要接触的客户都是一些加盟主。接触的时间长了以后,发现他们只要投资选中一个项目都能赚到钱,于是想尝试着自己去做……就家庭而言,我离婚了,有经济上的负担,因为有孩子要抚养,就需要去创业,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的生活必需。”(潘××,1999年创业)
分析这个时期的创业特点,表现为创业的人数较少,创业动机与受教育水平有关。接受访谈的2位归为拉式动机的女企业家受教育程度均比较高,其中1位还具有外资企业工作经历。而相比较,属于推式动机的2位女企业家的创业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生计和改善生活质量。
1990—1999年,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十年。尽管这个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女性的思维方式,但是,当时大多数女性仍然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而且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的“低工资、高就业”政策保证了女性就业,受到受教育水平和家庭地位等诸多外部条件的约束,女性很少主动离职自主创业,只有其中小部分人由于生存问题而不得已选择自主创业,因此,在这个阶段女性创业者人数较少。然而,这十年间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阶段,一种基于环境的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精神开始在部分女性的思想中萌芽,个别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开始寻求自我发展。
2.2000—2005年间女性创业动机分析
有9位在这个阶段创业的女企业家接受了访谈。其中7位属于推式创业动机,7人中的5位是由于国企改制或者企业倒闭下岗而不得已创业的,1位是为了照顾孩子和家人被迫自主创业,1位是为了继承家族企业而辞职创业。在该时期只有2名女性创业是为了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属于拉式创业动机,见表2。
表2 2000—2005年被访者创业动机归类
拉式典型案例:
“我本科毕业之后到海南做外贸业务,后来到一家知名企业就业,一直做到经理,为自己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学到了整个资本运作的过程和经营技巧。工作发展到这么一个高度之后,就希望可以构建一个充满文化的企业,成为行业里的精神领袖。”(王××,2002年创业)
“我之前做主持人,主持人不大可能成为一个终身职业,我是比较未雨绸缪的人,在从主持人岗位上退下来的两年里积累了一些社会阅历、社会关系。考虑到在单位里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于是在自己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之后就选择了创业。”(罗××,2004年创业)
推式典型案例:
“我之前在杭州市某食品公司做营业员,是全民制职工,就是铁饭碗。后来食品公司进行了体制改革,没有铁饭碗了,最后就下岗了。那个时候下岗工人挺多的,生活津贴只有262元钱,又要交养老保险,还要维持生活。后来给人家看摊位学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启发:杭州还没有生产芝麻油的,如果正正规规地做芝麻油肯定可以卖出去。于是就选择自己创业。”(陈××,2001年创业)
“下岗之后生活所迫,创业之前一直在换工作,又逢家庭变故,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必须得有钱。当时我学了去除青春痘的技术,给许多人用过都觉得效果不错,后来一些人就介绍朋友到我这边来。考虑到工作换来换去无法稳定、收入又少等原因,就决定自己创业,开了专门治疗青春痘的美容店。”(范××,2004年创业)
21世纪初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重要时期,由于国企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打破了由国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安排就业的模式,劳动力市场自由开放,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自主实行内部劳动力优化组合的权力。在这一时期,女性由于孕期、哺乳期、体力等方面的原因,首当其冲地受到了企业改制的影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困难。许多下岗女工因为年龄、性别原因等,相比较男性二次就业更为困难,为了维持生计,她们不得已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因此,就业和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创业人数明显增加,但创业动机大都是被动的,仍属于推式动机。虽然,在这个时期仍有2位女性是为了自我发展而决定自主创业的,但并不能代表女性寻求自我发展的主流意识。
3.2006—2011年间女性创业动机分析
在这个阶段创业的女性中共有7人接受了访谈。根据她们陈述的创业原因,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所有被访女性创业动机均表现为拉式动机,具体见表3。
表3 2006—2011年被访者创业动机归类
拉式典型案例:
“我不想为别人打工,我所选择的行业是自己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行业,创业壁垒不大,有一个梦想就是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黄××,2006年创业)
“我创业并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家里经济较宽裕;也并非是为了能够拥有自由的支配时间,其实自己创业没有太多的自由时间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我创业一是为了自己有一份事业,二是填补市场空白,三是产业报国。”(赵××,2009年创业)
“我不愿意为别人打工,希望能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陈××,2010年创业)
“我不愿意为别人打工,为别人打工还不如为自己打工,因为在公司上班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单××,2011年创业)
2006年之后的创业女性大多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她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我国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强力贯彻独生子女政策,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政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得女性受教育问题得到了父母的充分关注,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条件下,家庭的教育资源无差别地投资于女孩,使她们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获得了较高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第二,她们人格更为独立。独生子女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上父母的高期望值,使女性的成长过程更加民主,人格也更加独立,表现出不依靠他人的自主精神。第三,她们面临着就业压力。事实上,我国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一直存在,许多优秀女性大学毕业后无法在一些有发展的岗位上与男性竞争,又不愿意为了一份工作委曲求全,于是干脆选择创业。第四,社会文化的变迁使人们对女性的自我发展表现出更为宽容的态度,许多家庭愿意为她们的自主创业提供帮助。第五,政府为了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无性别差异地为所有人创业提供帮助的政策,也为她们提供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尽管这个阶段女性在性别意识上仍具有多元化的倾向,但是,她们在创业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心理动因均为拉式创业动机。由此可见,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人格独立对于女性选择自主创业和实现自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杭州女企业家在1990—1999 年、2000—2005年、2006—2011 年三个不同时期的创业动机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如果将2005年作为一个分界线,女性创业动机在2006年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呈现出由推式向拉式变化的趋势。与这种变化相一致的是创业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表现出的拉式创业动机越明显,创业目的更多地指向自我发展。Belcour曾选取加拿大36位较成功的女企业家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发现,被访谈者均表现出厌恶权威,不希望被控制,所以选择自主创业,追求自立和自由。[10]这一观点在后来Deng和Erogu等人的研究中均得到了验证。Deng和Erogul发现,受教育水平高的女企业家创办企业最普遍的目的是追求独立。[11][12]本项研究也获得了与他们相一致的结论。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能力开发同样可以使女性表现得比以往更为自信,并且随着总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女性对自我发展的要求也与发达国家的女性一样,正趋向于更高的水平。
然而,尽管女性的创业动机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自我发展的水平具有推动作用,但现实中,中国女性创业与许多国家的女性创业一样,仍然存在文化限制和获取资源上的障碍。[13][14]例如,女性在进入大学时,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会影响她们对于所学专业的选择,大学所学的知识结构使她们的创业方向较为局限,大多适合从事服务业和手工业,或者是技术含量和报酬较低的行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的女性非常少。因此,今后女性的创业和自我发展,不仅需要她们在性别观念上改变对自我的固有认识,而且还需要社会整体重新认识女性的能力以及她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Fuller-Love N.,Lim I.and Akehurst G..Guest Editorial:Female and Ethnic Minority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 Management,2006,(2).
[2]Hanifa Itani.United Arab Emirates Female Entrepreneurs:Motivations and Frustrations[J].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1,(5).
[3]Kuratko D.F.,Hornsby J.S.and Naffziger D.W..An Examination of Owners’Goals in Sustaining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7,(1).
[4]Parker S..Entrepreneurship,Self-employment and the Labour Market[A].Casson M.,Yeing B.,Basu A.and Wadeson N.The Oxford 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5]Light A.N.and Siegel J.I..The Social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A].Casson M.,Yeing B.,Basu A.and Wadeson N.The Oxford 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6]Delmar F..The Psychology of the Entrepreneur[A].Carter S.and Jones-Evans D.Enterprise and Small Business[C].FT/Prentice-Hall,Upper Saddle River,NJ,2000.
[7]Sarri K.and Trihopoulou A..Female Entrepreneurs’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tivation:A Review of the Greek Situation[J].Women in Management Review,2005,(1/2).
[8]Scott C.E..Why More Women Are Becoming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86,(4).
[9]Jones P.,Jones A.,Packham G.and Miller C..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Enterprise Education in Poland:A Positive Impact[J].Education&Training,2008,(7).
[10]Monica Belcour.A Family Portrait of Canada’s Most Successful Female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990,(9).
[11]Deng Sheng,Hassan Lou&Jivan Smita.Female Entrepreneurs Doing Business in Asia:A Speci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1995,(12).
[12]Erogul Murat S.&McCrohan,Declan.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Emirati Women Entrepreneurs in the UAE[J].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2008,(10).
[13]Khaled Mohammed Abu-Asbah,Sibylle Heilbrunn.Patterns of Entrepreneurship of Arab Women in Israel[J].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ommunities:People and Places in the Global Economy,2011,(3).
[14]Valerie Priscilla Goby,Murat Sakir Erogul.Female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Legislative Encouragements and Cultural Constraints[J].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2011,(34).